人何以輕?估計有二個原因是很靈魂性的:一是人俗則賤,賤則輕;二是人淺薄則無內(nèi)涵,中空的皮囊,何重之有?
何以不俗氣不淺薄? 曰:讀國學(xué)。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不是狂妄,而是一種闊大的胸襟氣象。人心常常會被瑣屑弄得一地雞毛,為何不嘗試爬出平庸的低谷,獨上性靈的高樓?
莊子曰: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潔凈的心靈中,會有光明朗照,這時吉祥的鳥兒就會落到生命的枝頭。)
莊子曰: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
(只有深畜厚養(yǎng),方能成就大事。)
孔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不因一己之得失而憂懼,只有德性充完的人才能做到。對于歉弱的靈魂,或得或失都成患慮之源,成為羈絆和桎梏的枷鎖。)
【禮記】: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
(作為一個君子,一定要收斂情欲,調(diào)和心志,親近賢善以成全自己的德行。)
老子說,復(fù)歸于嬰兒。
(不是說要做無知的娃娃,而是強調(diào)一種赤心之心,在單純中見崇高,在稚拙中見天真。)
【大學(xué)】: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
(有仁德者用財富去實現(xiàn)理想;不仁者,卻什么都不顧地追求財富。)
孟子曰:充實之謂美。
(“實”即不“虛”。無論是人的形體還是精神,都應(yīng)健康/飽滿,充滿生命的朝氣。)
【道德經(jīng)】:“光而不耀!”
(成功就意味著光芒,所以被稱為星星,但該注意別太耀眼。太耀眼會刺傷別人,反射回來就傷害自己。)
【大學(xué)】: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這是為人之道的三條綱領(lǐng)。一是彰明德性,二是創(chuàng)新思維,三是追求至善的目標(biāo)。)
【孟子】:流水之為物,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不成章不達(dá)。
(流水不把洼地流滿,是不會向前流的。君子有志于理想,見識不高遠(yuǎn),也不會成功。)
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
(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獨的,肯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一起做事業(yè)。)
莊子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摒棄主觀偏執(zhí),揚棄功利計較,去除聲名牽累。)
孔子說,古之學(xué)者為己,今之學(xué)者為人。
(以前的人學(xué)是為安頓內(nèi)心的,現(xiàn)在的人學(xué)是為了做給別人看的。)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span>
(對于我們身邊能說會道、花言巧語之人,當(dāng)留有警戒之心。)
孔子曰:惡紫之奪朱也。
(粗俗與質(zhì)直、懦弱與慈憫、儼然與莊重,常因色澤近似而難以分辨。)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外。
(不要總是生活在別處,而要活在自己的當(dāng)下)
【中庸】: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愛人與棄人相去有多遠(yuǎn)?對于無力承諾的人,生命只是一次丟棄之旅。最終只會剩下荒蕪。)
【論語】: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有仁德的人沒有憂慮,有智慧的人不會迷惑,有勇氣德人不會畏懼。)
【大學(xué)】:誠于中,形于外。
(內(nèi)在的涵養(yǎng)總是會流露為外在的氣質(zhì),德性充溢的人,外表也會日趨明朗和易。所以,與其整容,不如正心。)
【大學(xué)】: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而失之。
(一個人無論做什么,都必須走忠信誠實這條正道,驕姿放僻就會走邪路。)
老子曰: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我表現(xiàn),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彰顯。謙虛總有收獲。)
【論語】: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交誠信有見聞之友受益。與偽善變之人交友,就有害了。)
子曰:“思無邪”。
(詩教為生活賦形。純至的情性亦需雅正的形式,才能遠(yuǎn)離鄙陋。)
【論語】:躬自厚而薄責(zé)人,則遠(yuǎn)怨矣。
(為人作事最好事必躬親,少責(zé)備埋怨他人,就不會招人怨恨。)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生命是有限的,欲望/財富/權(quán)利和知識一樣永無止境,止境只能是在人的內(nèi)心。)
老子說,進(jìn)道若退。
(前進(jìn)的路看起來好象是后退。退一步,可以進(jìn)三步。)
荀子說,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虛夸造作,只能逞一時之快得一時之利,卻遺禍無窮。)
詩經(jīng)說,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人在高處時,有低的想法,不要張狂;人在低處時,有高的期望,不要沉淪。)
敢為天下先,是一種勇氣,而老子倡導(dǎo)不敢為天下先,那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謙卑柔弱的智慧,其中蘊涵著真正的勇氣,這并非是退縮。
杜甫詩云: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
(大千世界,滾滾紅塵,人不能一直生活在追逐之中,心靈在忙碌之余,該有一點閑適的空間吧。)
【論語】: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不主觀臆測,不期望必然怎樣,不堅持己見,不自以為是。)
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
(愛不是脆弱無力的同情,而是勇毅的擔(dān)當(dāng)、靜默的付出。巧言令色的腐爛氣味,只有靠篤實厚重才能洗盡。)
【尚書】: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對別人不能求全責(zé)備,對自己要嚴(yán)格約束唯恐不夠。)
牟子說,君子博取眾善輔其身。
(聰明的人,總是善于把各方面的嘉言懿行吸收過來,作為自己修養(yǎng)上進(jìn)的資糧。)
莊子說: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望于江湖。
(如果相濡以沫表現(xiàn)的是親密無間的熱愛,后者就是給對方空間、各適其適的冷。距離產(chǎn)生美,這對愛也適用。)
【尚書】:有其善,喪厥善;矜其能,喪厥功。
(一味張揚自己的善,就會失去善;一味夸耀自己的能,反而會失去自己取得的成績。)
孔子說,君子上達(dá),小人下達(dá)。
(有追求的人向上進(jìn)取,無所事事的人向下沉淪,生命就是一場與不明力量角逐的過程,不上升,就墜落。)
【論語】: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交談也是藝術(shù)。不與人交流或與人喋喋不休,智者不犯此類錯誤。)
孔子曰:觀過,斯知人矣。
(考察過錯的根由,更有助于了解人的心地。有體溫的過錯往往比冷血的正確更接近善。)
孔子說,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遇事無敬畏之心,多謀而不知決斷,是成就事業(yè)的大忌。)
【論語】: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生平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看見利益要想是否該得到,遇危險肯于付出生命,不忘記諾言,就是成人了。)
孔子說,百姓足,孰與不足?
(做父母官的就要實行富民政策,要保證員工福利。群眾的利益得到保障,領(lǐng)導(dǎo)的利益也就能夠有保障。)
孟子曰: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大勇必根植于內(nèi)在的正直。氣質(zhì)性的剛毅,需以道義為內(nèi)蘊,方能浩然塞乎天地。)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任何成功都是靠日積月累,點點滴滴,自然提升無形中。)
孟子曰:勞心者治人。
(惟憂民者,方能照料百姓;為治者需有滿腔子惻隱之心。)
孟子曰:學(xué)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立身行事,全在此心靈明。)
莊子說,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燭薪的燃燒是有窮盡的,而火卻因此傳下去,沒有窮盡的時候。)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己。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能自是其美,自伐其善。)
王充{論衡}:海不通于百川,安得巨大之名?夫人含百家之言,猶海懷百川之流也。吸收百家學(xué)說,其胸懷如大海之寬廣。
腹有詩書氣自華,國學(xué)經(jīng)典遠(yuǎn)不止上述列舉,還需我們不斷學(xué)習(xí),以充實心靈,培養(yǎng)出脫俗的精神氣質(zhì)。
(來源:豆丁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