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11月22日,我們將迎來一年中第20個節(jié)氣——小雪?!肮?jié)到小雪天降雪”,此時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不過因雪量不大,故名小雪。楓葉殘看好,初冬萬瓦霜??諝獾臐駶檶τ诤粑到y(tǒng)的疾病會有所改善,但雪后會出現(xiàn)降溫天氣,所以大家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受寒感冒。
腌肉曬魚吃刨湯
每到節(jié)氣,國人風俗不一而足。小雪的相關習俗大多與吃有關。
“冬臘風腌,蓄以御冬”。小雪之后,家家戶戶開始腌制、風干各種蔬菜,包括白菜、蘿卜,以及雞鴨魚肉等,延長蔬菜肉類的存放時間,以備過冬食用。
為什么大家都喜歡在小雪這個節(jié)氣開始腌菜、腌臘肉呢?專家解釋,如果天氣熱,臘肉、醬貨很容易變壞發(fā)臭。小雪過后,氣溫基本就呈直線向下的狀態(tài),不太會反彈,天氣變得干燥。當年,這些吃食腌好的時候,春節(jié)也就快到了,不管是招待客人還是自家享用,都是極好的年貨。
在南方某些地方,小雪時節(jié)還有吃糍粑的習俗。把糯米蒸熟了放在石頭槽子里反復舂打搗爛,做出來的糍粑又柔軟又細膩。吃的時候可以用炭火烤,叫燒粑粑;和臘肉一起炒,叫炒粑粑;在青菜湯里煮粑粑片的,當然就叫煮粑粑。
此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干糧;土家族群眾的民俗則是“殺年豬,迎新年”,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
穿衣戴帽勤泡腳
小雪過后,天氣日漸寒冷,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冬季。此時當及時添衣注意保暖。
很多人認為,衣服裹得越緊越暖和,其實不然。衣服太緊太厚,不但會限制身體活動,還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所以冬季穿衣感覺溫暖就可以了。一般來說,老人衣著應以質輕暖和為宜,年輕人穿衣不可過厚,嬰幼兒體溫調節(jié)能力低,應以保暖為主,但切忌捂得過厚、出汗。
頭部由于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風寒。頭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要想保暖頭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另外,頭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經(jīng)常按摩頭皮,加快血液循環(huán),也能保持頭部暖和。
手足離心臟較遠,末梢循環(huán)較差,脂肪少保溫性也差,故亦容易受寒。中醫(yī)認為人體數(shù)條重要經(jīng)脈會聚或起始于足部,“寒從腳起”,會影響全身,抗病能力降低,所以足部保暖同樣很重要。建議大家每晚睡前半小時熱水泡腳,水溫40℃左右,泡20分鐘左右,促進血液循環(huán)而暖腳強身。提醒老人、孕婦等特殊人群不要泡過長時間,以免引起出汗、心慌等不適癥狀。腳部有傷口也不適合泡腳,以免引起感染。患糖尿病之人泡腳水溫不宜過高。
少辛食苦清內火
小雪后,北方地區(qū)室內開始供暖,外面寒冷,人們穿得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fā)不出去,就容易生“內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容易上火。經(jīng)常聽說周圍的人出現(xiàn)口腔潰瘍,甚至臉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這些就是內火的表現(xiàn)。寒冷的日子里,人們喜歡吃熱乎乎的食物,但是過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這會更助長體內的“內火”。建議大家可以多喝點熱湯,比如白菜豆腐湯、菠菜豆腐湯、羊肉白蘿卜湯等,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
荸薺肉白汁甜,清脆可口,有著“地下雪梨”和“江南之參”的美名,富含高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熱量也比較低,在小雪節(jié)氣里食用能有效幫助清泄內火。當然,“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敵。小雪時節(jié)還可選擇的苦味食物有芹菜、萵筍、苦菊、苦瓜等,這些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堿、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清熱潤腸等多種保健功能。
血管咽喉都怕冷
天氣寒冷會使人的血管收縮,血壓增高,供血不足,因此容易出現(xiàn)心率失常、心絞痛的癥狀,如不加以防范,有可能導致心肌梗死等嚴重后果。因此,小雪來臨,老年人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及時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晚起,適當減少外出,更不要過早地外出鍛煉或從事劇烈運動,并避免疲勞、急躁,外出穿著和夜間休息都要注意保暖,多喝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這個季節(jié)也是霧霾天氣出現(xiàn)較集中的時候,提醒大家外出時要注意防護,哮喘疾病患者更要減少外出,必須外出時要注意保護口鼻、咽喉,避免受冷刺激。
潤澤皮膚防凍瘡
凍瘡多發(fā)生于嚴寒季節(jié),一般在氣溫5℃以下時發(fā)生。小雪節(jié)氣前后濕度大的地區(qū),這個時候就要開始預防凍瘡了。應循序漸進地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凍瘡的部位,平時則應經(jīng)常自己按摩手足及耳廓,促進手足血液循環(huán)。每年凍瘡容易復發(fā)的患者可在皮膚科中醫(yī)師指導下嘗試食療、中藥外治來進行積極預防。
另外,冬季的寒冷干燥還會使人體皮膚缺乏水分,造成干裂、角質層損傷。誘發(fā)皮膚瘙癢,如果過度抓撓造成損傷,裸露的損傷皮膚則易被真菌感染,所以這個季節(jié)要特別注意皮膚的清潔和保濕,最好選用無刺激性的油劑護膚品和不含香料的保濕護膚品。
揉按太溪曬陽光
中醫(yī)認為,四季養(yǎng)生的原則是:春養(yǎng)肝,夏養(yǎng)心,長夏養(yǎng)脾,秋養(yǎng)肺,冬季則應當以保養(yǎng)腎臟為主。每天堅持按“太溪穴”能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于面,下行于足,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癥。
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