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兇生焉。
【譯文】
周易這部書,它的道理非常廣大,無所不備,涵蓋了天的道理,人的道理和地的道理。五上為天位,初二為地位,三四是人位。天有晝夜,地有水陸,人有男女,所以爻也分陰分陽。二三得六,六畫而成一卦,六畫沒有別的意思,就是象征天地人三材分陰分陽的道理。
周易的道理體現(xiàn)在卦象的變化之中,而要仿效模擬這種變化就出現(xiàn)了“爻”。爻有上下剛柔遠近貴賤的位次等級,好像物類的不齊,這就叫做物象。而這些物象又相互錯雜在一起,好像事物的紋理,稱之為“文”。這種紋理是由六根陰爻陽爻參雜在一起形成的,有“當位”和“不當位”之分,還有乘承比應之別,象征有的適當有的不適當,由此產生矛盾變化,于是吉兇之象就產生了。
【解讀】
本章提出了“三材之道”,天地人是周易的三個主角,人立于天地之間,就要跟隨天地大道來做事。一陰一陽之謂道,萬事萬物都分陰分陽,十天干十二地支和五行也都分陰分陽。一個卦有六爻,天在上,地在下,中間是人。
有一個成語“不三不四”,三四爻是人的位置,就是罵一個人既不在人位又不做人事,簡直就不是人。
一個卦最后用六個爻,是逐漸演化和優(yōu)化的結果,中間肯定還出現(xiàn)過四畫卦和五畫卦甚至七畫卦,四畫卦有十六個,五畫卦有三十二個,七畫卦有一百二十八個。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最初是混沌的無極,無極到太極沒有陰陽之分,開天辟地就有了天地兩儀,產生了陰陽概念,一畫卦有兩個。從陰陽再分出太陽少陽少陰太陰四象,兩畫卦。四象生八卦,就是三個爻組成的卦。圣人再將三畫卦上下重疊組成六十四卦,就是六畫卦了,正好與天地人三材分陰分陽相契合。而七畫卦有128個,有點太多了,種種因素合起來,所以圣人將易經的爻數(shù)定為六個,那么卦數(shù)就是六十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