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
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strong>
【原文朗讀】
【注釋】
太宰:官名。春秋時吳國、陳國、魯國、宋國這四國有此官職,參考其它史書和子貢的生平,這個太宰應(yīng)該指吳國的太宰嚭。 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孔子“詩書禮樂書數(shù)”六藝都很精通,太宰以為孔子能成為圣人,是因為其多才多能。當然,這是太宰嚭自己的看法,言外之意,他覺得自己也很有本事,是不是也能成為圣人?固天縱之將圣:固,本來,原本,誠然??v,不加限量地。將,扶助。言天意縱使之成為大圣。又多能也:子貢委婉糾正了太宰嚭的說法,將“多能”和“圣人”分開來說。賤:貧賤,身份卑微。孔子三歲喪父,家境貧寒,社會地位卑賤。鄙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掃地做飯洗衣種菜挑擔(dān)推車這些家務(wù)活都會干,別人家有紅白喜事時去做吹鼓手,大了以后給人管理過倉庫,放牧過牛羊,這些都是粗活累活臟活。 【白話翻譯】
在孔子師徒周游列國回國后的第二年,魯衛(wèi)齊吳幾個國家發(fā)生了爭執(zhí),子貢有杰出的外交才能,他向老師自告奮勇去斡旋,最后圓滿解決了糾紛。吳國的太宰嚭是吳國的權(quán)臣,也是此次外交斡旋的關(guān)鍵。子貢在吳國游說太宰時,太宰問子貢:“你的老師是個圣人嗎?為何他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回答說:“這原本是上天要想讓他成為大圣人的,然后又讓他多才多藝。”孔子聽到這話后,說道:“太宰真了解我嗎?我小時候貧賤,所以學(xué)會了不少鄙賤的技藝。圣人的稱號真不敢當啊,即使作為一個君子,也不是多才多藝就夠得上的。作一個君子,真的需要這么多的技藝么?其實不需要啊?!?/span>【解讀】
1、這件事發(fā)生的歷史背景,太宰是個什么人?
在本章中,太宰、子貢和孔子幾個人的說話語氣都顯得怪怪的,話里有話,中國人歷來鑼鼓聽聲聽話聽音。要正確理解這段話的寓意,首先要弄清楚這件事的前因后果,搞明白太宰這個人是誰,還有他的品行如何。不少學(xué)者覺得無法確定這個太宰是誰,也無須弄清楚,其實太宰的身份和品行對理解這段話至關(guān)重要。在公元前483年,也就是孔子師徒周游列國回國后的第二年,魯衛(wèi)齊吳幾個國家發(fā)生了爭執(zhí)。當時齊國和吳國是大國,魯國是孔子的祖國,衛(wèi)國對孔子有恩,孔子想要救魯國和衛(wèi)國。子貢是一個杰出的外交家,他自告奮勇前去進行外交斡旋,最后成功化解了外交危機。那么太宰是誰?他是吳國的太宰,名叫嚭,吳王夫差對他言聽計從。舉一件他做的事,大家都聽說過“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吧,當年他排擠忠臣伍子胥,并接受了越國的賄賂,勸說吳王釋放了越王勾踐,最后勾踐一舉滅了吳國。所以子貢到了吳國,主要任務(wù)是首先要游說位高權(quán)重的太宰嚭。這一年孔子已經(jīng)69歲了,回到魯國后被魯君尊為國老,孔子的名聲也天下皆知。而太宰卻淡淡地對子貢說“大家都說你的老師是一個圣人,是不是因為他多才多藝啊”。太宰的話明顯帶著居高臨下不屑的語氣,子貢當然聽出來了。因有求于人家,不敢正面頂撞,但回答也不卑不亢。子貢回答說“這是老天爺有意讓我們老師成為圣人啊,然后又讓他多才多能”。2、孔子對太宰的評價沒有太在意,也謙稱自己夠不上圣人,只是個君子而已。
本篇的第一章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第2章記載了達巷黨人對年輕孔子的評價,本章又記載了太宰對晚年孔子的評價。孔子聽出來了太宰嚭話中的味道,對子貢模棱兩可的回答也不甚滿意,便糾正說“太宰是貴族啊,他哪里了解我們這些底層人啊,我們小時候貧賤,所以學(xué)會了很多技藝。太宰說我是圣人,我可不敢當啊,我只是算上個君子而已。而作為一個君子,需要掌握這么多技藝么,也是不需要的?。?/span>”孔子這段話包含了好幾層寓意。其一,明顯看出孔子對太宰嚭的人格和說法不太認可,太宰誤以為孔子多才多能才成為圣人,孔子也懶得解釋。其二,孔子自謙自己不是圣人,只能算是個君子。其三,即使是君子,標準也不是多才多能。多能只是一個條件,并不是必要條件。學(xué)到這里,我忽然想起了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的一句名言,孔乙己是一個死學(xué)儒家的一個典型。我們讀《孔乙己》,經(jīng)??吹娇滓壹河梦逯刚肿〉?,說自己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正是對本段話中“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的歪解。3、論語中其它章節(jié)也有類似的記載。
孔子的弟子遍天下,有不少人向孔子弟子們打聽孔子的為人和為學(xué)。在《述而篇第七》中,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師徒周游列國往南走到了楚國邊界,到了楚國葉城這個地方,當?shù)氐闹鞴偃~公雖然對孔子仰慕已久,但不清楚孔子到底是一個什么人,好不好打交道。便私下里先向子路打聽一下,子路不知道他為何發(fā)問,所以沒有貿(mào)然回答。子路回過頭告訴了老師這件事,孔子說:“你何不這樣回答:‘他這個人呀,發(fā)奮用功到連吃飯都忘了,樂觀快樂到連憂愁都忘了,忙忙碌碌連自己老了都渾然不知’,你何不這么說呀!”【給我們?nèi)松膯⑹尽?/strong>
孔子說,真正的君子,要學(xué)習(xí)治國安邦之道,并不是多才多藝就能成為君子。當然了,成為君子后,多掌握一些技能也是必要的。 版權(quán)聲明:圖片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權(quán)問題,敬請原作者聯(lián)系我們,立即處理。
合作QQ:30462249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