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wǎng)友拍攝的現(xiàn)場視頻
涉事學校稱,初中生禁止化妝,曾多次引導但是收效不佳,“可能有些不妥,但真的是為孩子負責。”
目前,當?shù)亟逃忠殃P注此事并介入調(diào)查。
對于此事,網(wǎng)友的意見卻各有不同。
有網(wǎng)友表示:支持老師,學生應以學習為主,決不允許濃妝艷抹進校園!
但也有反對意見表示:老師的行為不妥,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兩派爭執(zhí)不下,家長電臺的朋友們你們怎么看呢?歡迎在留言區(qū)寫下你的看法和我們一起討論。
對于孩子愛漂亮、愛化妝這件事,家有女兒的家長肯定深有體會,撇開學校插手制止這件事,對于做家長的我們來說,到底要不要管呢?
小孩子愛美該不該管? 來自家長電臺 00:00 03:40
?點擊上方綠標可聽音頻?
這不禁讓我想起黃磊和他家女兒黃多多,他倆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黃磊的女兒多多美麗大方,深受大家喜愛??伤蚨?、戴戒指等穿衣打扮卻備受爭議。黃磊夫婦表示他們充分尊重孩子愛美的天性。
而大家熟知的央視一姐董卿,她曾在采訪中提到父親卻從小對自己管教嚴厲,明確反對學生時代愛美。這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孰是孰非?相信在大多數(shù)人的教育觀念里,都認同“愛美”會分散精力,影響學習。
其實,愛美是對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當一個孩子開始愛美,象征著孩子思想和主見開始萌芽。1793年德國著名作家席勒首次提出“美育”概念,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孩子認識美,愛好美,創(chuàng)造美,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育對孩子成長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
首先,愛美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過分壓抑反而會讓孩子感到自卑。比如學生時代的張愛玲由于家道中落,只能穿后母給她的破舊衣服,這讓少女時期的張愛玲非常自卑,導致她成年后性格古怪孤僻。
其次,愛美是家風家教的體現(xiàn),能讓孩子在社交中得到更多的幫助。聯(lián)合國兒童公益基金會曾做過一個實驗,讓一個6歲女孩身穿不同的著裝站在街頭測試路人的反應。
當孩子衣衫襤褸時,路人非常冷漠。而當孩子著裝漂亮整潔時,大家則友善溫和,積極幫助。人們往往會通過外在形象去判斷他背后的家庭、父母,和教養(yǎng)。
最后,正確鼓勵孩子追求美,還能促進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幸福感,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審美觀呢?
首先,我們要保護孩子的愛美敏感期。 兩歲半到五歲之間的孩子,穿衣打扮開始有自己的主意,有的小女孩會偷抹媽媽的口紅,偷穿高跟鞋,這是孩子心理發(fā)育的正?,F(xiàn)象。家長在干凈得體的條件下,應盡量尊重孩子的審美喜好,理解孩子的小心思。
其次,樹立孩子對美的正確認識。家長應帶孩子在生活中去接觸美、感受美和享受美。比如帶孩子逛公園賞花游湖,在家做一次美食,扎一個漂亮的辮子,這都是在熏陶孩子的審美情趣,而無關金錢多少。
然后,培養(yǎng)一個與美相關的興趣愛好。書法、繪畫、樂器、舞蹈等都能陶冶孩子的藝術(shù)氣質(zhì),提升審美能力。即便未來生活平淡,也能內(nèi)心豐盈,享受生活之美。
最后,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一個形象邋遢,不修邊幅的家長很難培養(yǎng)出氣質(zhì)形象俱佳的孩子,因為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模仿。只有家長衣著得體,談吐優(yōu)雅,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審美教育。
愛美是孩子的天性,它對孩子健康成長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家長要保護孩子的愛美敏感期,正確引導,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給孩子最好的審美教育。
本文部分內(nèi)容來自于家長幫特約撰稿人:萱瑩
家長大學內(nèi)容團隊整理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