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君說:
有時候生活不盡如人意,但好在每一天都可以是新的開始。只要有自律這件武器,逆風翻盤總是充滿了無限可能。從明天起,愛惜自己,堅持自律,真正厲害的人,不在凌晨的朋友圈沉淪,硬核的人生,就從早睡早起開始。
⒈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熬夜成了一種時尚,晚上的朋友圈總是熱鬧異常:
有人感慨加班苦悶,有人曬著夜宵和啤酒,也有人什么也不做,只是刷著微博抖音也要挺到后半夜......
他們笑著說這是“熬最深的夜敷最貴的面膜”。白天都被工作占據,唯有夜晚的短暫時間才屬于自己,當然要大熬特熬,人生才不虧啊。
從夜里偷點時間給自己,確實代償了白天的遺憾,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這份補償是以透析健康為前提的。
越來越多的猝死、絕癥與熬夜有關,用一生的健康換一時的痛快,這樣的人生才是真的虧。
熬夜沒什么值得驕傲的,早睡早起才是了不起的才華。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很多時候不需要太多外力,只要一場早起就可以有天壤之別。
⒉
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在凌晨發(fā)朋友圈。
相比加班到深夜,吃喝在通宵,他們選擇按時休息,然后用一場早起打開活力充沛的一天。
很多名人都有早起的習慣。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每天4:30起床,
蘋果前CEO喬布斯,每天6點多起床,
聯想創(chuàng)始人柳傳志,每天5點前起床,
著名投資人杰夫·喬丹,早上5點到辦公室,
蘋果CEO蒂姆·庫克,每天早上4點半開始發(fā)郵件,
百度創(chuàng)始人李彥宏說,每天早晨5點多就“被機會叫醒”。
......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在均攤的24小時里,你幾點起床,就幾點開始這一天,一個能比別人早起的人,自然就擁有了更多時間。
成功的第一步,往往就是跑在時間前面。
作家梁實秋喜歡早起。
他習慣在天蒙蒙亮的時候就起床,搬藤椅獨自到廊檐下奮筆疾書,日出后,陽光曬滿半個院子,大家陸續(xù)醒來,人聲嘈雜,他也自然收筆。
早上的時間風輕人靜,適合專注,效率翻倍。
如此反復一個月,趁著別人貪睡的一點時間,他居然翻譯完了整本的《阿伯拉與哀綠綺思的情書》,自己都頗感意外和驚喜。
⒊
早起的人生有多賺?有人算了這樣一筆賬。
如果每天早起一小時,一個月就比別人多了30個小時。
這30個小時,你可以背下至少1000個單詞,或者看完2到3本書,修完一門在線課程,晨跑5公里毫無壓力......
每個月30小時的差距,一年下來就是360小時,按照每天8小時的平均工作時間算,一年你就比別人多了45天,整整一個半月。
那些你默默背完的單詞,看完的書,學完的技能,跑過的路,日積月累總有一天會成為你超越別人的資本和實力。
美國海豹突擊隊前指揮官杰克·威林克,退伍多年,也依然堅持每天必須4:45分起床,是習慣,更是一種信仰。
他說,“一想到有那么多的競爭者,當我醒來,他們卻在熟睡,我就有種莫名的優(yōu)越感?!?/p>
一年,三年,五年,十年......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開的。
⒋
如果仔細觀察,其實不難發(fā)現,雖然行業(yè)有別,性格各異,99%的成功人士都有這樣的兩個共性:有1到2個特別擅長的運動,雷打不動的規(guī)律作息。
成年人的自律,說到底不過就是三件事:管住嘴,邁開腿,早睡早起。
越是金字塔頂端的精英,越有著嚴格到變態(tài)的堅持。他們去健身的次數比誰都多,他們開始工作的時間比員工還要早。
明明他們才是最有資格偷懶的人,為什么卻能夠像苦行僧一樣,日復一日的堅持?
因為他們都深深嘗到了自律的甜頭,不能自拔。
聽一個外企女高管分享過自己的作息表。
她每天5點鐘醒來,先去晨跑半小時,然后洗漱畫好精致的妝容,接著準備好兩個孩子的早飯,然后送孩子去幼兒園,在上班高峰到來前已經坐到了辦公室里,處理郵件,做好一天的日程安排,等其他同事們你爭我趕地開始上班,她已經完成了30%的工作......
從入職公司到如今的管理層,這個作息不知道為她贏得了多少的時間和精力,她也是公司有史以來晉升最快的女主管。
自律久了會上癮,優(yōu)秀從來有跡可循。
⒌
老天并不是一碗水端平。
有時候的人生起點太低,有時候生活不盡如人意,但好在每一天都可以是新的開始。
只要有自律這件武器,逆風翻盤總是充滿了無限可能。
從明天起,愛惜自己,堅持自律,真正厲害的人,不在凌晨的朋友圈沉淪,硬核的人生,就從早睡早起開始。
作者/才華水木君
水木文摘(mweishijie)原創(chuàng)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