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莞家媽媽
莞媽同事小鄭有個可愛的寶寶,現在11個月大。由于疫情原因,孩子自去年年底回老家后,就跟隨老人留在家里。直到現在疫情好轉,天氣漸暖,他們才決定將孩子接回身邊。
可同事發(fā)現,寶寶將近一歲,還不會爬。她有些心急,每天讓孩子在床上練習爬行,但小家伙總哭著不愿配合。經過好些日子練習,孩子依然沒學會爬,反倒是直接學會了走路。
對于孩子的情況,同事感到又喜又憂,畢竟學會走路也是件高興的事。但孩子沒爬行直接學走路,這不符合成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不利于孩子身體統(tǒng)合協調能力發(fā)展,甚至會對將來的生活影響深遠。
早教專家針對感覺統(tǒng)合失調孩子的調查數據顯示:90%以上嬰兒期都是不會爬行或爬行時間很短。證據表明:爬得越多的孩子,身體各方面發(fā)育得越好。
7-9個月是孩子“爬行敏感期”,如這個過程中沒能很好地把握,以至于孩子“錯失良機”。錯過敏感期,后續(xù)訓練效果會事倍功半,甚至可能永遠也無法再彌補缺憾!
“經歷敏感期的寶寶,其身體像是受到一種神圣命令的指揮,小小的心靈也受到振奮和鼓舞。”寶寶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特殊感應能力,這促使他對周圍環(huán)境中某些特定的事物非常敏感。
進入敏感期后,寶寶會對有關事物表現出耐心、關注和注意力集中,而對其它的事物則置若罔聞。孩子的這種能力,與“印刻現象(imprinting)”十分相似,所以也稱其為“敏感期”。
注:印刻現象是指剛獲得生命不久的小動物追逐它們最初看到的活體生物,并對其產生依戀的現象。比如,剛破殼的小雞會把它看到的第一個生物視為自己的媽媽。
寶寶從出生到成年,會經歷無數個特殊的敏感期。今天我們盤點一下0-3歲的階段,寶寶所要經歷的9個敏感期,家長可以對照自家寶寶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讀懂孩子的“成長密碼”哦。
視覺敏感期(0-6個月)
寶寶出生即開始對光線的追逐,他怕黑,愛看光線變化、明暗交接的地方。他眼部的視覺神經和細胞通過不斷地接受光感刺激,從而迅速發(fā)育成熟。
護理貼士:
白天時拉開窗簾,使室內光線充足、視覺明亮;晚上要關燈睡覺,平時可以多給寶寶看看黑白視圖卡片,有利于刺激視覺發(fā)育。在開電視或使用手機時,避免屏幕光線對寶寶的視覺產生影響。
味覺敏感期(4-7個月)
寶寶的味蕾已經發(fā)育得相當不錯了,正是味覺感官最靈敏的時候,他樂于感受各種不同的味道。有趣的是,寶寶看到大人吃東西時,會表現得特別感興趣,甚至會流口水。
護理貼士:
寶寶6個月左右可添加輔食,但不宜添加任何調味料,以免對他敏感稚嫩的味蕾產生刺激。當寶寶初嘗適應輔食后,可以慢慢給他嘗試不同口味的食物,促進味覺發(fā)展,還能避免將來挑食。
口腔敏感期(4-12個月)
寶寶對所有的東西都感到好奇,不管是什么,只要手和嘴能夠得著,他都想要放進嘴里嘗一嘗。表現得愛啃咬東西,愛吮手,愛咬人,流口水等。
護理貼士:
準備一些磨牙棒或牙膠,沒事時給寶寶咬一咬,刺激口腔發(fā)育,還能緩解長牙帶來的不適。此外,寶寶入口的東西要格外注意,避免誤吞,材質要安全,并確保清潔衛(wèi)生。
手臂發(fā)育敏感期(6-12個月)
寶寶愛亂扔東西,不管什么到手都使勁往外扔,還顯得特別興奮。他的手臂在無休止“投擲”訓練中變得越來越有力,手眼動作也越扔越協調。
護理貼士:
這于寶寶來說是一項非常不錯的運動,對手、眼、腦和上臂肌肉發(fā)展都相當有好處。所以,家長只需把貴重和易碎的物品收好,然后陪著寶寶一起盡情地玩投擲游戲吧。
肌肉發(fā)育敏感期(1-3歲)
寶寶能坐起來絕不想躺下;能站起來,絕不想再坐著;能走動時,絕不想原地待著。一歲以后的寶寶,漸漸掌握行走、奔跑、跳躍等本領,喜歡到處去探險,一刻也不停歇。
護理貼士:
寶寶活潑好動的年紀,家長要給予他充分的探索空間,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他盡可能多地進行肢體運動。還可以陪他一起做游戲運動,使身上肌肉得到訓練,增進親子關系,平衡左右腦發(fā)展。
細微事物敏感期(1.5-3歲)
對細小的事物非常感興趣,再小的東西,都逃不過他的法眼。比如小石頭、小蟲子、樹葉、線頭、紙片等等。他經常把細小的東西撿起來,遞到爸媽手里。
護理貼士:
這個時期可重點培養(yǎng)寶寶的觀察能力,多買一些益智類玩具,比如積木、樂高等,滿足寶寶的敏感需求,讓寶寶越玩越聰明。但要注意,防止寶寶被細小的東西傷到,或者放入嘴里。
語言敏感期(1.5-2.5歲)
寶寶變身成小“話嘮”,經常自言自語,還會鸚鵡學舌,反正就是說個沒完。
護理貼士:
平時多帶寶寶讀繪本、講故事、唱兒歌等。生活中多與寶寶對話,多開口終究是有益的。寶寶可能還學會說臟話,家長注意語言環(huán)境,但也不必反應過度,行為淡化就好。
自我意識敏感期(1.5歲-3歲)
就愛說“不”、“我不要”,像突然變了個人似的,任性、倔強、不聽話,事事與你對著干。
護理貼士:
寶寶意識到自我的獨立性,處于建立你、我、他三者關系,確立物權關系的過程。在不違背原則前提下,家長應盡可能尊重孩子的行為,允許他自我為中心的處事方式,幫助他順利度過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2.5歲-3歲)
對事物的秩序有著近乎偏執(zhí)的要求,希望每一件物品都有固定的位置,每一件事情都有固定的順序等。
護理貼士:
破壞寶寶的秩序感,會讓他產生焦慮、對抗情緒。此時正是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好時機,引導他自己收拾玩具、幫忙收衣服、整理書架等。對于超出寶寶預知的變化,最好提前告知他,讓他更容易接受也更安心。
寫在最后
敏感期不僅是寶寶學習和掌握技能的關鍵時期,也是影響其心靈、人格發(fā)展的重要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的天性,理解孩子的行為,并給他提供必要的支持。
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一生都只有一次,所以家長需要好好把握,正確引導,以免錯失孩子不同階段所具有的特殊感應能力和生命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