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說:“看書究竟能不能提高情商?”
幾乎所有人的回復,都是“能!”
于是,有人開始質疑,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書,卻……
答案呢?自然是因為之前看的書都是不那么明智的選擇,那么該看什么呢?
在看書之前,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情商,這里引用知乎大神路法西的一個回答,TA說,“情商是自我感知和控制的能力?!?書單,也是參考這位大神的呢~
首先,是自我感知,那么關于自我感知,有什么好書呢?
小編今天幫忙整理了一些,給大家看看!
我自己到底是誰;如何對他人和環(huán)境做出思考和反應;如何才能最好地了解自己;如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以實現(xiàn)期望的目標……為什么有人如此 悲觀和消沉,甚至抑郁自殺,也有人面對壓力和失敗卻能如此樂觀,堅韌不屈?什么是自尊?為什么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與別人迥異?自我研究已經成為現(xiàn)代心理學的 中心主題。布朗夫婦在《自我》中回答了這些問題,他們對復雜思想的表述通俗易懂,全書讀來輕松有趣,生動活潑。
喬納森·布朗、瑪格 麗特·布朗所著的《自我(第2版)(精)》綜合了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材料新穎,研究嚴謹,科學理論結合研究實踐,表述方式引人入勝?!蹲晕摇吩?細闡述了與自我有關的概念與理論,如自尊、自我調節(jié)、自我監(jiān)控、自我中心的偏差、刻板印象、認知失調,甚至文化對自我概念的塑造等內容。剖析了這些概念的 變化歷程和社會心理學中自我研究的價值。作者對研究報告精挑細選,跨越了多個學科領域,旨在闡明自我概念和諸多有趣現(xiàn)象的關系。不論讀者的知識背景和專業(yè) 水平如何,都能從這本書獲得重要的信息。
心理活動的方方面面都與人的自我意識有關,如果不能透徹地理解自我,我們就不可能全面而深 刻地理解人類行為。本書的對象是心理學、社會學和其他領域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書還可以作為社會心理學的輔助材料或者作為自我的專題課教材。而普通 讀者讀完本書后都有助于自我發(fā)現(xiàn)和自我認識。
《發(fā)展心理學》
本書由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和發(fā)展心理學家David R.Shaffer所著。全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人類心理發(fā)展進程以及各個階段的特點,重點介紹兒童、青少年時期的發(fā)展狀況。內容涉及發(fā)展心理學理論等,匯集了 各領域經典研究和最新研究動態(tài)。同時,在各個章節(jié)中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發(fā)展特點,為個體成長提供建議。全書理論和研究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真正理解并運 用于實際研究和生活中,是發(fā)展心理學專業(yè)的一本經典教科書。
《心理學與生活》
《心理學與生活》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里推廣使用的經典教材,被ETS推薦為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 參考用書,還是被許多國家大學的“普通心理學”課程選用的教材。這本教科書寫作流暢,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學理論與知識聯(lián)系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 使它同樣也成為一般大眾了解心理學與自己的極好讀物。
作為一本包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和獨特教學方法的成熟教材,原書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條詞匯及解釋組成的“專業(yè)術語表”,2000余條“參考文獻”,以及近1000條的“人名和主題索引”等等,對于教學、研究和學習都十分寶貴,此中譯本完整地翻譯和保留了這些資料。
《社會心理學》這本書被美國700多所大學或學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這一領域的主導教材,已經成為評價其他教材的標準。
這本書將基礎研究與實踐應用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以富有邏輯性的組織結構引領學生了解人們是如何思索、影響他人并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的。是人們了解自身、了解社會、了解自己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最佳的指導性書籍。
接下來,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看什么書,能夠掌握這樣一項技能呢?
《態(tài)度改變與社會影響》
《態(tài)度改變與社會影響》是社會心理學領域的一部經典著作,是本書第一作者津巴多教授繼暢銷書《心理學與生活》之后的又一力作。
本 書系統(tǒng)地總結了心理學在態(tài)度形成和改變方面的研究理論和實踐,從而幫助讀者理解你是如何影響他人,反過來又是如何被他人和其他系統(tǒng)性力量所影響的。本書包 括了社會影響的所有內容:說服,依從,從眾,認知不協(xié)調和自我歸因,條件反射,社會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的關系,態(tài)度的卷入,偏見,非言語交流,甚至閾下影響。
《親密關系》
愛情是人類情感中最美妙的一種體驗,古今中外關于愛情的偉大文學作品有許多,但從心理學角度對兩性關系進行科學而系統(tǒng)總結的專著尚為數不多。
《親密關系》從一出版,就立即獲得了讀者的普遍喜愛,不僅得到了專業(yè)人士的首肯,更是得到普通讀者的高度評價。作者綜合了心理學多個分支的研究理論和成果,用饒有趣味的論述,總結出人們在交往與溝通、愛情與承諾、婚姻與性愛、嫉妒與背叛等方面的行為特點和規(guī)律。
本書內容豐富、語言優(yōu)美;既注重專業(yè)性,有強調可讀性。研究親密關系的專業(yè)人士可以從中得到學習和參考;而對于社會大眾來說,只要他(她)想獲得一份滿意的親密關系,都可以從中得到啟發(fā)。
《非暴力溝通》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xiàn)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并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 受,我們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有些話的確傷人!言語上的職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 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閡、敵視。
《不確定世界的理性選擇》
大量行為學研究揭示,人類的思維過程存在系統(tǒng)的局限性。人們往往無法做到完全意義上的理性,相反,各種認知缺陷、啟發(fā)式以及慣性思維決定了我們大多數判斷和決策。
有了這些法寶,你還會不知道如何提高情商嗎?覺得很棒,不妨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