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干貨丨最全的積極心理學書單



積極心理學走進中國大眾的視野,泰勒·本-沙哈爾的《哈佛幸福課》和他的書《幸福的方法》可謂是功不可沒。2015年他來中國講學,更是受到熱捧。


這股熱潮勾起了我了解和學習的欲望。于是有了一個閱讀書單,越讀越發(fā)現(xiàn)有意思。好幾個朋友要我推薦書,索性就都列在這里,各取所需吧。


往下翻就是書單和介紹。


積極心理學是個什么鬼


二戰(zhàn)以前,心理學有三個使命:治療心理疾病,讓人們生活更有意義鑒別和培養(yǎng)天才。戰(zhàn)后,主流心理學卻集中在研究和治療心理疾病,另外兩個部分很難爭取到持續(xù)研究的經(jīng)費。這直接造成了后兩個使命幾乎被遺忘。


這讓一些心理學家深感不滿,他們認為心理學除了研究弱點和損傷,還應該研究優(yōu)勢與美德。不僅如此,心理治療也不該只關注修復損傷,更要擴展人內在的積極因素。提出并研究“習得性無助”幾十年的馬丁·塞利格曼于1998年首次提出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的早期倡導者們以科學嚴謹?shù)膶嵶C方法研究人的幸福,但后來積極心理學并不僅限于“幸福學”。


當這些心理學家把關注點從“人類有什么毛病”轉向“人類有什么優(yōu)勢”起,就奠定了積極心理學是揭示人類優(yōu)勢和促進其積極技能的應用科學。它涵蓋了三大方面:人類的積極體驗(比如積極情緒、幸福感),人類的積極特質(比如美德、優(yōu)勢),積極的環(huán)境與組織。


心理學研究顯示,當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人們將會更關注心理與精神需求、更關注幸福感(而不僅是物質滿足)。而當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后,物質條件持續(xù)改善并不一定能提升人們的幸福,甚至對物質條件的一味追求反而降低幸福感。


我注意到兩個有趣的巧合。

第一個巧合是,2008年中國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2009年積極心理學就開始在中國引發(fā)大眾關注。2010年第一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召開。我要推薦給大家的絕大多數(shù)著作也恰恰是2009-2012年期間被翻譯進中國。

第二個巧合是,商業(yè)領域在2005年就將專業(yè)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體系引進了中國,但直到2014年,這個領域才因為新精英生涯的大力推動而快速發(fā)展、落地應用,從業(yè)者也越來越多。沒多久,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就顯示:2015年中國人均GDP已達8000美元。能促進個人成長與幸福的技能(生涯規(guī)劃、心理咨詢)和產(chǎn)品服務(如在行、選對)也越來越彰顯其價值。


扯遠了。咱們還是來推薦書。



1
無法繞過的塞利格曼(5本)


這兩本書是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如果你希望讓自己過得更加幸福,它們一定會給你帶來啟發(fā)。


在幸福1.0理論中,塞利格曼提出追求幸福的三個層次:積極情緒、投入、意義。第一層次是通過促進積極情緒,享受“愉悅的人生”。而第二個層次是追求一種能夠全身心沉浸于生活的狀態(tài),進入“投入的人生”。第三個層次是找到并歸屬于個人自身的事物并為之奮斗,追尋有意義的人生。這個階段的幸福理論的核心是:生活滿意度。


到幸福2.0理論中,塞利格曼認為,幸福元素由五個構成:積極情緒、投入、意義、成就和人際關系。這五個因素都是可測量的獨立元素,每個元素都能促進幸福。雖然每個元素都是一些人的終極追求,但每個元素并不能單獨定義幸福。這個階段幸福理論已不再是主觀的幸福感,也包括了含有客觀成分的成就、關系、投入、意義。每個人都有通往自己幸福的方式。


書商把這兩本書和塞利格曼的另外三部作品合稱“幸福五部曲”。另外三本書是:

《活出最樂觀的自己》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教出樂觀的孩子》


--------------------無恥分割線--------------------


幸福雷達圖(維哲2016.1)


受到塞利格曼和彼得森的幸福研究啟發(fā),我設計了這個幸福雷達圖。而且我將它用在了我的咨詢中,幫助來訪者理解自己當前的狀態(tài)和通向自己幸福的途徑。

解釋力不錯,還挺有意思!



回頭再專門介紹怎么玩兒吧~



2
了解積極心理學全貌(3本)


如果你想快速了解一個領域的全貌,讀一本該領域思想史教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一定要讀該領域大牛們寫的。這樣的書,目前國內有三本:

1.《積極心理學:探索人類優(yōu)勢的科學與實踐》[美]C·R·斯奈德、沙恩·洛佩斯 著。(上圖左)

2.《積極心理學》[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著。

(上圖中)

3.《積極心理學:關于幸福和人類優(yōu)勢的科學》

[愛爾蘭]卡爾 著。(上圖右)


如果只讀一本積極心理學書,不妨讀C·R·斯奈德這本(上圖左)。


從專業(yè)影響力來看斯奈德(上圖左的作者)、彼得森(上圖中的作者)都是積極心理學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先驅人物,明顯蓋過卡爾(上圖右的作者)。而閱讀體驗感上斯奈德版和卡爾版更強,盡管彼得森的書每章都有一個積極心理學練習。


推薦斯奈德這本主要是因為:第一,他對每個領域的研究者、研究結果、測評工具等都介紹得很清楚;第二,兩位作者并非文化中心主義者,列舉很多跨文化研究;第三,每個領域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者照片都放到書中了,讀起來理論都顯得特親近(我這里提到積極心理學家的照片幾乎都有)。


3
理解你的情緒(1本)


本書作者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是當今情緒研究領域最杰出的積極心理學家,她開拓了積極情緒反應的研究,提出的“拓展與建構模型”在業(yè)內極具影響。如果你想更好的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這本書真的值得一讀。


芭芭拉告訴我們:

消極情緒與逃跑反應和活動終止相聯(lián)系,幫助人對危險快速反應,具有生物適應意義。積極情緒則令人更具有認知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幫助個體建構智力與社會資源。

生活中并非積極情緒越多越好,消極情緒越少越好。研究顯示的美好人生的最佳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比是3:1。別幻想生活中沒有負面情緒,找到與它相處的方式更有意義。


想了解更多,去讀她的書吧。


4
享受美滿的關系(5本)


(新版的書名《幸福的婚姻》


現(xiàn)在有很多扯淡的愛情專家、情感咨詢師,自己的愛情婚姻搞不定,還要高價給人做愛情導師。如果你有親密關系方面的困惑,不妨聽聽親密關系領域的大師約翰·戈特曼聊聊他幾十年實證研究和更靠譜的促進關系的方法。


戈特曼提出一個“魔法比率”:要維持一段健康關系,積極交流與消極交流的比例要達到5:1。如果積極與消極比例接近1:1,基本就快離了。據(jù)斯奈德說戈特曼跟一對夫婦簡短交談后對其離婚率的預測準確度超過90%(跪了!真心想拜入這大神門下)。


另外,如果你不想離婚,要盡量避免四大破壞性行為:指責、輕蔑狡辯、冷戰(zhàn)。當然,如果你心懷不良想多結幾次婚,你大可多這么干。


約翰·戈特曼另外還有幾本書:

《人的七張面孔:人際關系背后的心理奧秘》

《愛的博弈:建立信任、避免背叛與不忠》

《培養(yǎng)高情商的孩子》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


5
追尋忘我地投入(4本)

視角1:心流(Flow)


作者米哈伊·奇克森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是積極心理學界又一大神(積極心理學界的很多書反復在引用他的研究)。他的名字太特別,以至于中文版對他名字的翻譯五花八門。害我讀他的東西還要一頓好找!


奇克森特米哈伊認為:當一個人能忘我地沉浸于一種與自己能力相當?shù)母咛魬?zhàn)狀態(tài),會獲得比身體感官的快樂更深層的幸福感。這種狀態(tài)他稱之為心流。


也許你聽過心流理論,不過你常聽到的心流理論模型可能還是人家的1.0版,就是這個——



而心流研究的2.0模型則是這樣的——


是不是特別想知道2.0版在說什么?看書去吧,呵呵。


另外,奇克森特米哈伊還有兩本書:

《幸福的真意》

《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的心理學》



視角2:專念(Mindfulness)


埃倫·蘭格這項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她偶然發(fā)現(xiàn)專心于日常決定和生活細節(jié)對老人的健康和壽命有積極意義,因此開始了她對專念(也譯為正念的研究。


蘭格認為,沒有人可以洞悉一個事物的全部,因為所有事物都在不斷變化。而且,不斷變化的事物會帶來不確定性。要想獲得更深刻的洞見和達到幸福的狀態(tài),就需要我們更加專注的投入生活


專念就是一種深入地觀察、覺知每一個當下的狀態(tài)。而專念的練習常采用冥想的方式,目標就是放下評判之心,對心理過程、意識和現(xiàn)實的本質形成深刻洞見,以及發(fā)展心理幸福感和意識的最佳狀態(tài)。越來越多人運用這套方法促進個人成長與幸福。


6
用刻意練習靠近成就(3本)



很多人在談論“刻意練習”和“一萬小時定律”,如果你想理解背后的理論,可以讀讀這三本書:《哪來的天才:練習中的平凡與偉大》、《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和《異類》。


諸多心理學實證研究都表明,個人成就同時取決于遺傳與天賦、環(huán)境與機遇、個人有效地努力三要素的相互作用。所以不管一個作者多么具有煽動性,任何片面夸大某一因素的觀點都值得推敲。


這三位作者都不是這個領域的研究者(刻意練習和一萬小時的最初提出者和研究者就是他們書中提到的安德斯·埃里克森,目前還沒看到他的書),而是優(yōu)秀的暢銷書作家。因此,有些觀點的提出和運用,比起心理學家自然少了些嚴謹性。


盡管三本書提到的理論有很多爭議,但這三本書對“想通過更有效地努力取得成就”的你來說,還是會很有啟發(fā)。畢竟你自會批判性地吸收。


7
幸福還有話說(1本)


除了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還有哪些幸福研究?讓同樣是重量級積極心理學家的喬納森·海特告訴你。他結合神經(jīng)科學等最新研究,從心理學、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的多角度,論證了關于幸福的假設和如何追求幸福。


他把人的心理分成兩個層次:身體、非理性、潛意識、自動化,難以控制的大象;心靈,理性,意識,可自我調控的騎象人。人的糾結痛苦源自兩個層次的沖突。

他會告訴你,雖然人的情感風格很大程度來自遺傳,分為快樂型與憂郁型;但你依然可以通過三種途徑來改變:冥想、認知療法、百憂解(有副作用的口服抗抑郁藥)??鞓肪褪亲非竽繕说倪^程中每達成的一小步,換句話說,快樂在于過程

……


8
回到起點:習得性無助研究(1本)

看這狗狗一臉的無助!


很多時候,我們都誤用了習得性無助這個理論,亂貼標簽。很多爭議也因此而來。習得性無助理論包含三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刺激與行為的無關聯(lián)性;對無關聯(lián)性的認知;被動的行為結果。


三位作者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史蒂文·邁爾、馬丁·塞利格曼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大量實驗向你全景展示了習得性無助研究的發(fā)展脈絡。論證嚴謹,對理論的價值與限制都毫不含糊。正因如此,這書真的很難讀。作為沒有受過實驗心理學訓練的普通大眾,我表示真的看得很辛苦。但是這本書的價值卻又正在于此。


因此,最后推薦,慎重開卷。


有趣的是,就是這項聚焦人類缺陷與疾病的研究(習得性無助、抑郁)推動三位作者成了積極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究竟是什么帶來這一轉變?也許看完這本書你自會有答案。



--------------------無恥分割線--------------------


順便說一句,這些書至少一半能在網(wǎng)上找到電子版。


如果這份書單你覺得不過癮,你還可以關注清華心理系主任彭凱平教授、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趙昱鯤老師(曾師從塞利格曼)、北大汪冰博士(曾任沙哈爾在中國授課的助手)等這個領域的大牛,他們近年來在國內大力推動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與實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積極情緒的力量》推薦序:迷人的積極情緒
主題書單 | 如何教出樂觀的孩子?這4本書告訴你答案!
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的推薦書單 彭凱平,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培養(yǎng)幸福感
《真實的幸福》01-幸福有公式嗎?
馬丁·塞利格曼《持續(xù)的幸福》:一本需要我們一讀再讀的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