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補鑒別之排除法在骨碎補類藥材中的應(yīng)用
骨碎補
Gusuibu
本品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 Drynariafortunei(Kunze)J.Sm.的干燥根莖。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鱗片)。
【性狀】 本品呈扁平長條狀,多彎曲,有分枝,長5~15cm,寬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鱗片,柔軟如毛,經(jīng)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兩側(cè)及上表面均具突起或凹下的圓形葉痕,少數(shù)有葉柄殘基和須根殘留。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紅棕色,維管束呈黃色點狀,排列成環(huán)。氣微,味淡、微澀。
燙骨碎補 取凈骨碎補或片,照燙法(通則0213)用砂燙至鼓起,撞去毛。
本品形如骨碎補或片,體膨大鼓起,質(zhì)輕、酥松。
…………………以上引于《中國藥典》2015年版
骨碎補藥材一下:
骨碎補藥材二:
燙骨碎補飲片一下:
燙骨碎補飲片二:
燙骨碎補飲片橫切示分體中柱(藥典稱維管束)下:
以上我們知道了骨碎補藥材的來源與性狀,現(xiàn)在再看看原植物的形態(tài):
………以上引于《中國植物志》
植物圖一下:長在樹上的槲蕨 .........引于中國植物圖像庫
植物圖二下:長在石頭上的槲蕨 .........引于中國植物圖像庫
植物圖三下:槲蕨 能育葉脫落,不育葉枯萎但是沒有脫落,可能是冬季 ....引于中國植物圖像庫
植物圖四下:槲蕨 老去的不育葉枯萎有的腐敗,新的長出 .........引于中國植物圖像庫
植物圖五下:槲蕨 老去的不育葉枯萎有的腐敗,新的長出 .........引于中國植物圖像庫
植物圖六下:槲蕨 老去的不育葉枯萎有的腐敗,新的長出 .........引于中國植物圖像庫
我們知道骨碎補的偽品很多,那么怎樣才能將正品從偽品堆中挑出呢,鑒別檢索表可以幫我實現(xiàn)這個目的。
植物檢索表: .........引于《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zhì)量研究》南方組第二冊
通過植物檢索表我們發(fā)現(xiàn),槲蕨的二型葉是重要的鑒別的特征。所以具有單一葉柄殘基的不是骨碎補。
如下圖1下:
圖2下:
圖3下:
那么在植物檢索表中有六種槲蕨同屬植物是二型葉,想要進一步區(qū)分,我們要看藥材檢索表。
藥材性狀檢索表: .........引于《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zhì)量研究》南方組第二冊
注:品種整理中寫槲蕨的鱗片是二型的,而中國植物志中寫的只有一種形態(tài)。既然有分歧我們就先把分歧擱置,先不管鱗葉是幾型的。
通過上述骨碎補藥材性狀檢索表,我們可以根莖橢圓狀長條形的中華槲蕨、川滇槲蕨和光葉槲蕨排除掉,剩下的櫟葉槲蕨和團葉槲蕨我們用組織構(gòu)造檢索表進行排除。
組織構(gòu)造檢索表: .........引于《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zhì)量研究》南方組第二冊
通過組織構(gòu)造檢索表,我們可以看出櫟葉槲蕨和團葉槲蕨分體中柱是排列成2-3環(huán)的,而槲蕨只有1環(huán)。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藥材葉柄殘基是否是二型、形狀是否是扁平長條狀、分體中柱環(huán)是否是1環(huán)來判定骨碎補的正偽。
另外通過柚皮苷的薄層鑒別和含量測定我們也可以判斷正偽,在十余種骨碎補和其偽品的薄層鑒別中,只有槲蕨和崖姜蕨的柚皮苷的斑點顯著,而崖姜蕨的根莖性狀與骨碎補性狀區(qū)別明顯,可以排除。
薄層鑒別圖下: .........引于《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zhì)量研究》南方組第二冊
有人經(jīng)常喜歡給各種骨碎補偽品定種,其實給骨碎補的偽品定種比給正品定種還難,功底不深的很難定準(zhǔn),實際工作中,我們只需要認(rèn)識正品即可,沒有必要刻意去知道每一種偽品都叫什么,費時費力,還未必有結(jié)果,定錯了還容易鬧笑話,呵呵呵呵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