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色鮮艷 富麗典雅——著名工筆畫家于非闇
于非闇(1889—1959)是現(xiàn)代杰出的工筆花鳥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原名于照,字非廠,別署非闇,又號閑人。
1949年起,于非闇歷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央美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市文聯(lián)常務理事、北京中國畫院副院長等。上世紀20年代后期于非闇任職于《北京晨報》藝圃美術周刊,為華北著名記者。30年代與張大千、黃賓虹同任故宮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館導師,又任教于北京師范學校、京華美專、華北大學、北平藝專。于非闇與張大千交往,關系非同一般。
于非闇的藝術之路,總體上可以分為深研傳統(tǒng)和深入寫生兩個階段,但其實于氏對傳統(tǒng)的研究幾乎貫穿其一生。他從明代陳洪綬入手,但用功最勤并竭力模仿的還是北宋徽宗趙佶,無論是設色、構圖、花鳥造型、書法題款等都力求相似。與很多治學嚴謹?shù)漠嫾蚁嗤?,于非闇有日課的習慣,就是對某一類題材進行專項練習,筆耕不輟,而不是反復重復畫家最熟悉的內容。
由于于非闇的存世作品不多,價格昂貴,在拍賣會上只要一出現(xiàn)便立刻成為收藏家們追逐的對象,一畫難求。由于高額利益的驅使,長期以來,于非闇的工筆偽作層出不窮,但質量高的以及亂真的不多,主要是因為于非闇和陳之佛均為南北公認的工筆畫一代大家,他們的繪畫造詣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頂峰狀態(tài),一般人難以逾越。
于非闇的書法取自宋徽宗,是現(xiàn)代書法界“瘦金體”的大家,代表作品有《玉蘭黃鸝》 《丹柿圖》 《荷花蜻蜓圖》 《紅杏山鷓圖》 《和平鴿圖》 《果實來禽圖》等。他成功地將瘦金體與工筆花鳥畫完美結合,書畫文印相得益彰,大大提升了工筆花鳥畫的格調意趣。
張大千對于非闇藝術也是敬佩有加,1972年張大千在《四十年回顧展自序》中曾說“花鳥蟲魚,吾仰于非闇、謝稚柳?!?/strong>
于非闇對于繪畫的材質極為講究。他用北京吳文魁制筆,用墨起碼是50年前的陳墨等,并著有《中國畫顏料的研究》一書,對中國畫顏料的品種、性質、發(fā)展狀況,中國墨的特色等均有翔備考述。別有意味的是他同時注意到民間畫工的審美觀和使用顏色的經(jīng)驗,并通過這種學習融入民間繪畫和刺繡審美特點,作品設色強烈不失沉穩(wěn),典雅清麗不流于嬌媚,生動傳神又富于裝飾趣味。
《荷花蜻蜓圖》是于非闇的一幅著名工筆花鳥畫之作。只見畫中四枝墨綠色的荷花枝干亭亭玉立,三片墨綠色的荷葉在風中搖曳,婀娜多姿,在光的照射下明暗分明,看上去晶瑩剔透,一朵以白描手法的繪畫的荷花立于荷葉之上,是那樣純潔而又高雅,一直蜻蜓在荷花旁由上而下慢慢飛來,想落于荷葉之上,看上去是那樣輕盈而靈動。兩只鴛鴦在水面嬉戲,卿卿我我,在自由自在,整個畫面清新雅致,寧靜而又傳神。畫家以墨綠色的荷葉襯托著白色的荷花,空中飛來的蜻蜓,水里嬉戲的鴛鴦,使整個畫面動靜結合,那份寧靜和靈動更顯其純凈而典雅。
此作品被認為是畫家工筆花鳥畫中的經(jīng)典之作。畫家筆法不拘泥于摹似的真實、更強調藝術家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特點,在此幅畫作中可見一斑。
《荷花蜻蜓圖》立卷,紙本設色,高89cm,寬4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