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詔令奏議類 詔令之屬
唐大詔令集 一百三十卷
宋 宋敏求 編
提要
《唐大詔令集》一百三十卷。宋宋敏求編。敏求字次道,趙州平棘人,參知政事綬之子,進士及第,官至史館修撰、龍圖閣直學士,事蹟具《宋史》本傳。敏求嘗預修《唐書》,又私撰唐武宗以下實錄一百四十八卷,於唐代史事,最為諳悉。此集乃本其父綬手輯之本,重加緒正,為三十類。熙寧三年自為之序,稱繕寫成編,會忤權解職。顧翰墨無所事,第取唐詔令目其集而弆藏之云云。蓋其以封還李定詞頭,由知制誥罷奉朝請時也。其書世無刊本。輾轉鈔傳,訛誤頗甚。中闕卷第十四至二十四、八十七至九十八,凡二十三卷。參校諸本皆同。其脫佚蓋已久矣。唐有天下三百年,號令文章,粲然明備。敏求父子複為裒輯編類,使一代高文典冊,眉列掌示,頗足以資考據(jù)。其中不盡可解者。如裴度門下侍郎彰義軍節(jié)度使宣慰等使制。據(jù)《舊唐書》,其文乃令狐楚所草。制出後,度請改制內(nèi)「翦其類」為「革其志」,改「更張琴瑟」為「近輟樞衡」,改「煩我臺席」為「授以成算」,憲宗從之,楚亦因此罷內(nèi)職,是當時宣佈者即度奏改之辭。今此集所載,尚仍楚原文,不從改本,未詳何故。又寶曆元年冊尊號赦書。據(jù)《敬宗本紀》,時李紳貶官,李逢吉等不欲紳量移,乃於赦書節(jié)文內(nèi)但言左降官已經(jīng)量移者量移近處,不言未量移者宜與量移。翰林學士上疏論列,帝命追赦書添改之。今此集所載,只及赦罪一條,而無左降官量移之文,疑亦有所佚脫。又《舊唐書》所載詔旨最多。今取以相較,其大半已入此集,而亦有遺落未載者。如紀號則改元天祐詔。除授則尹思貞御史大夫、李光弼兵馬副元帥諸制。追贈則張說贈太師,楊綰、顏真卿、李絳贈司徒,郭曖贈太傅,鄭朗贈司空,田布贈僕射諸詔。優(yōu)禮則杜佑、蕭俛致仕諸詔。獎勸則勞解琬、獎李朝隱、褒美令狐彰、獎伊西北庭二鎮(zhèn)諸詔。謫降則王毛仲、韓皋、呂渭、張又新、李續(xù)之、熊望貶官諸詔。誅竄則決殺長孫昕,流裴景仙、裴茂諸敕。皆關朝廷舉措之大者,而此集並闕而不登。以敏求博洽,不應疏於搜採?;蚣丛谏⒇校辔纯啥ㄒ?。然唐朝實錄,今既無存。其詔誥命令之得以考見者,實藉有是書,亦可稱典故之淵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