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長期的繁榮,使得周邊國家都成為我們的藩屬國,有的甚至是千年藩屬,如朝鮮、越南等。而到現(xiàn)在,很多人稱呼朝鮮或者韓國都喜歡用“棒子”二字,那么這個棒子到底是怎么來的呢?

其實有很多說法,其中一個說的是當年韓國被日本吞并,參與到侵華戰(zhàn)爭,而且韓國士兵充當警察等維護治安的角色,整天拿一個棒子,追打東北人,久而久之,受到大家痛恨,就稱其為棒子。但是這個說法顯然不對。因為朝鮮棒子的說法在清朝中后期就已經(jīng)廣為流傳了,那為啥成為棒子呢?

這還要追溯到乾隆時代,當時乾隆時代可謂是清朝最強盛的時代,當時周邊的藩屬國無不是甘心臣服,很多君王還要親自來北京朝見乾隆。而這個事情就發(fā)生在朝見的時候,據(jù)說,當時的朝鮮國王來到北京朝見乾隆皇帝,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乾隆皇帝十分的高興,因此極高規(guī)格款待朝鮮國王。

為其舉辦了盛大的宴席,光菜就有幾百道。而席間,宮女端上了一盤玫瑰花瓣的水,清香撲鼻,而且撒上了鹽,這主要是為了洗手消毒。盆子很小,正好夠放手。當盤子端在朝鮮國王面前時,乾隆作了一個“請”的手勢。

這位朝鮮國王以為是乾隆賜給他例湯,連忙接過來,三下兩下直接喝掉了,喝完還夸贊這湯的味道十分的鮮美。眾人都看傻眼了,而且將乾隆爺逗得是開懷大笑,對朝鮮國王說:“你還真是個棒槌啊”。高麗國王看乾隆很開心,又說了自己是棒槌,但是其又不明白棒槌是什么意思,以為是封賞,立刻下跪謝主隆恩,乾隆對此是哭笑不得。

從此棒槌就成為朝鮮的代稱,而當時在北京的方言里,棒槌就是棒子的意思,通常用來暗諷某人愚昧無知,老百姓一般稱之為半吊子。因此,朝鮮棒子的稱呼開始傳播開來。后來其參與日本的侵略,在東北為非作歹,只是將這一稱呼,加入了更多的鄙視和仇恨。

而且,在現(xiàn)代,韓國歷史專家隨意研究歷史,將中國古代的名人,名將都研究成了韓國人。而且還不承認自己曾經(jīng)被華夏統(tǒng)治,將古代的地圖更是改的不成樣子。在其教科書中,我國的大唐、大漢龜縮一隅,成了小國,而古代的高麗倒是統(tǒng)治了世界。

而且,其宣稱的朝鮮古國,檀國,桓國,更是領土面積東西4萬里,南北2萬里,簡直把整個世界都包括了進去。因此,對于這種隨意篡改歷史,自大自吹自擂,在“棒子”的稱呼中,又多了說大話,自大,吹牛的意思。反正啊,棒子一詞內(nèi)涵是十分豐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