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我縣出土之唐朝古怪墓志銘的越洋新解作者:暮色蒼茫
按:我縣前幾年出土一方唐朝美女的墓志銘,內(nèi)容千奇百怪,無人能解。余發(fā)至網(wǎng)上求解,有博友JOAN者,留美華人女學(xué)者,學(xué)識淵博,才思敏捷,論事獨具只眼。她經(jīng)查證資料,給出二解,發(fā)在此聊備一格。
墓志銘全文 (原文無標(biāo)點符號, 此處是根據(jù)夢公子加的標(biāo)點符號):
坤故仙容,陰儀貞素。其來也,邯鄲花發(fā);其去也,洛浦波迎。貴誕名家,禮適君子。事人則片玉入室,歸泉則明月葬魂。適事李府君為妻,才年五十有六,奠雁妝樓;八十有七,悲辭粉鏡。周文之后,乃德其姓,魏州大都督府貴鄉(xiāng)縣人也。
隴西李府君,冠氏縣人也,諱勉。祖諱鸞,曾諱翼,祖諱滿,父諱祥,太原縣丞。
夫人天骨靈閑,播布門楣;閨范風(fēng)章,雍容母訓(xùn)。自為人婦,長存錦字之切;卻赴越溪,不忘采蓮之曲。于家恭孝,能致其身;于賓盡仁,乃能見用。生事之禮已盡,死葬之儀不闕。奈何命壽終短,先笑后悲,見蕣華愧朝芳而慕樂,伴姮娥之飛到云空。而李跡行過陘岫,猶憶歸寧。玉頰花辭,風(fēng)靜銀燭,香空寶匣,簪故金細(xì)。維大唐大和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終于元城縣利仁坊。悚傷悲愴,一子臨棺;未離襁褓,二女孤恂。乃沾廿川,隨桃李之容,掩千秋之變。
厥夫人之夫李勉,貫魏州大都督府冠氏縣人也。五品孫,不仕。痛遭斯禍,務(wù)守百齡,泣別歸魂,餞辭今日。至大和五年辛亥之正月,庚子朔,廿二日辛酉,就于世業(yè)丘陵,冠氏縣北五百步卜其宅兆平原,禮也。東二里有新河之溝,西六十步有大川之路,南至曾祖之瑩域,北至曹、張之丘陵。左右相輔,萬代俱榮。固惟不才,以表陵谷,辭曰悲哉!
媒徑苔生,羅幃絕跡,庭花不掃,對鏡隱容。
玉匣塵隈,錦機(jī)停字,蕭蕭歸路,杳杳幽冥。
朝望夕云,回看落雪,千秋萬古,高天圓月。
山東前幾年挖出了一篇神秘詭異的墓志銘, 講的是一個唐朝美女的生平. 從墓志銘上看, 她貌艷如花, 風(fēng)姿綽約, (說她是 “桃李之容”,指艷若桃李; 還用洛神、甄妃、嫦娥、西施等古代絕色美女和女神來比擬她). 而且她與男主人有一段刻骨銘心, 感人之深的戀情.
但全文內(nèi)充滿了前后矛盾, 并有許多無法解釋的怪異. 至今已五年, 網(wǎng)站上披露也已很久, 眾議紛紛, 但一直無人能解.
奇怪的是:
1.墓志銘上說這位美女(劉氏) 嫁時56歲 (!) 死時已87歲 (!! ). 這樣大的年齡才出嫁在唐朝是非常少見的.
2. 更奇怪的是墓志銘上對她的描寫完全是個年輕美貌的女子. 難道她丈夫能從六七十歲的老婦憑空想像出她年輕時的絕代風(fēng)姿. 墓志銘上寫得兩情繾綣的愛情也是青年男女的激情, 更使人覺得不可思議.
3. 還有十分怪異的是墓志銘上說她逝時還有個剛生下不久的兒子. 80歲老翁能生子女偶有可能, 80歲老婦生育是決無可能的.
4. 最怪的是墓志銘上哀悼她 "命壽終短" , 87歲去世在今天還不能算短命, 古代70歲已是古稀, 難不成要活滿100歲才算壽終正寢?
我細(xì)讀了這篇怪異的墓志銘, 對每個典故都反復(fù)推敲, 終于從篇首的一個典故中找到了突破口, 成為破解之一.
破解之一:
男女主角年輕時相識并愛戀.
但女主角另嫁, 多年后或喪夫或被休
男女主角再遇, 這次有情人終成眷屬了雖然晚了點 (已五十多歲了).
男主角在墓志銘上的描寫主要基于年輕時相戀時的印象
女主角在87歲時去世, 臨棺三個子女不是她親生而是妾生的或過繼的.
這樣就基本解決了墓志銘上主要的怪異處和與似為矛盾的各點. 也得到了原博主夢公子的認(rèn)可.
根據(jù):
1. 篇首 “邯鄲花發(fā)”: 邯鄲古跡叢臺, 梅開二度即在叢臺. 此句隱指再嫁. 據(jù)考唐時婚姻較少受禮教約束,公主都可再嫁, 何況民女. 更有力的證據(jù)是第二句 “洛浦波迎”, 說的是三國第一大美女甄妃, 也是再嫁之身. 兩句都用再嫁典故, 決非偶然, 實有深意 (唐雖可再嫁, 但總不能敲鑼打鼓地寫在墓志銘內(nèi), 只能故意選此兩典故, 以告后人).
2. 愛情中最令人刻骨銘心的莫過于得而復(fù)失, 例如陸游被逼休唐氏后多年, 偶遇之, 己嫁作他人婦. 陸情難自禁, 寫下了千古好詞 [釵頭鳳]. 正因男女主角年輕時相識并愛戀, 后不幸失散, 但兩人難舍難分, 對這段愛情不能忘懷, 不期晚年能鴛夢重溫, 自是心魂俱醉, 伉儷情深. 女主角逝去后男主角依依不舍, 寫下了這段情意深摯的墓志銘, 流傳千古.
3. 當(dāng)時女性亡時年過八十的也占一定比例, 我查考出中唐時307篇墓志銘上有死亡年齡的婦女中有9人年過80, 占3%左右. 少, 但不是沒有 (中唐指公元767-835年, 本墓志銘女主角逝時為大和二年, 即公元829年).
4. 唐時墓志銘對親生子女可列出姓名,妾生的或過繼的一般不列名. 而本墓志銘上三個子女無一列名. 博主夢公子也證明了 “孩子問題,妾生當(dāng)可能,該墓很大,明顯是富豪家”
5. 唯一略有問題的是 "命壽終短". 但勉強(qiáng)也能解釋. 因為壽命長短有主觀上的感受, 雖說女主角逝時年齡已達(dá)八旬, 但男主角還嫌她去世太早, 戀戀不捨.
破解之二:
男女主角年輕時相識并愛戀.
女主角被權(quán)勢者逼婚后心中不甘, 伺機(jī)與男主角私奔 (時約20歲)
兩人從山東避居河北, 相聚約5-10年, 生下兩女一子.
女主角在約25-30歲時去世,3年后扶棺回山東落葬
男主角在墓志銘上的描寫是兩人相戀時的印象
由于畏懼權(quán)勢者覺察與迫害, 只能胡謅了56歲嫁,87歲卒 等虛假年齡, 故佈疑陣.
與破解之一相比, 本說更戲劇化, 情節(jié)更曲折, 更接近博主夢公子期待中凄美的故事.
突破口的靈感來自夢公子在博客中自稱年齡為1歲. 一般人不想寫明真實年齡時會隨手編寫一個虛假年齡, 但如果這虛假年齡看起來有可能 (如20-60歲), 就會被人誤認(rèn)為真實年齡. 只有寫出一個不可能的虛假年齡 (1歲) 才能避免誤解.
根據(jù):
1. 男女主角結(jié)婚時已是梅開兩度, 推理與上同.
2. 墓志銘上說男主角祖父是五品官,唐制縣令為從六品(上縣) 至正八品(下縣), 五品比縣長大些,相當(dāng)今日廳局級副職. 父是縣丞, 相當(dāng)副縣長, 七品都排不上,僅從八品至從九品, 官越做越小. 男主角則干脆 “不仕”, 可見已無權(quán)無勢, 只能眼看權(quán)勢者橫刀奪愛.
3. 女主角被逼婚后與丈夫感情不好, 夫有外遇, 女主角憤而與舊情人私奔. (“洛浦波迎” 最早的典故是伏羲氏之女洛神嫁于河伯為妻,河伯不賢,與水族女神私通,洛神與后羿情深。河伯與后羿戰(zhàn)于天庭,天帝震怒,將洛神貶落凡間。墓志銘中用此典故隱指其夫有外遇).
4. 漢唐時人們對私奔并不完全持否定態(tài)度, 漢之卓文君, 唐之紅拂私奔還都傳為佳話, 可見私奔在當(dāng)時是有可能的.
5. 根據(jù)當(dāng)時(821-840年) 23篇墓志銘, 女性平均出嫁年齡為18.1歲. 由此推算, 約在20歲時私奔, 過小還不能自立私奔, 過大則喪失了私奔的激情與勇氣.
6. 婚后為避禍, 從山東 (男主角 “冠氏縣人也”, 即山東聊城冠縣) 遷至河北. (墓志銘中說女主角 “終于元城縣”, 元城即今河北大名縣, 離冠縣約30公里). 墓志銘上女主角“彭城劉氏” (彭城即今江蘇徐州),是假的. 因為與墓志銘上載男主角 “跡行過陘岫,猶憶歸寧” 的途徑不符
7. 男女主角在元城縣躲了約5-10年, 生了兩女一子后女主角暴卒, 最小的兒子尚在襁褓, (指尚未滿滿周歲). 唐墓志銘上死于產(chǎn)時或產(chǎn)后的婦女年齡為23-32歲. 由此推斷女主角死亡年齡約為25-30歲, 小于25歲不太可能, 因來不及生出三個子女.
8. 墓志銘上說她逝時子女 "乃沾廿川",指子女痛哭悲悼, 淚水可沾染二十條河流. 這說法較可能是親生子女. 墓志銘上沒刻子女名字因他們年齡太小, 再加又在顛沛流浪之中, 一切從簡.
9. 女主角卒于大和二年(828年), 棺木運回冠縣落葬為大和五年(831年), 間隔三年. 按理說大名到冠縣路途很近, 這三年是唐文宗時, 天下太平. 查中國歷代戰(zhàn)爭年表僅829年在成都有與南詔之戰(zhàn), 冀魯并無戰(zhàn)亂, 不可能在路上走了3年. 應(yīng)是男主角心存疑慮, 反復(fù)考慮3年后才因思鄉(xiāng)心切,終于決于扶襯東歸.
10. 寫墓志銘時為避免耳目, 故意錯寫婚卒年齡. 為避免誤解, 特地寫了個不大可能的高齡 (56歲結(jié)婚比87歲去世更為少見; 與夢公子今年1歲有異曲同工藝妙), 并故意將87歲高齡寫為 "命壽終短", 讓后人看出56,87都是虛假年齡.
按這一推理,墓志銘上所有怪異之處都能得到較滿意解釋, 千古奇謎似已找到合理解答. 不知夢公子和諸位博友以為然否?
至于是合葬還是分葬, 只要看墓中有幾具尸骨即知. 此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