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畫面場景、角色的面部表情及總體布局,每個字符都標注了特定和獨特的作用。
1.拿破侖一世(1769-1821)站在畫面中心,身著加冕。
2.約瑟芬·德博阿爾內(1763年至1814年)接收來自皇帝,不是教皇手中的桂冠。。
3.庇護七世(1742年至1823年),主教在加冕儀式的畫面上,只是簡單鑲嵌在里面,很難被識別。
4.查爾斯 - 弗朗索瓦·勒布倫(1739年至1824年),拿破侖·波拿巴的三個領事之一,他手里拿著“查理曼大帝”的權杖。
5.讓 - 雅克·雷吉斯·德·岡巴塞雷斯(1753年至1824年),也是領事之一,后成為帝國的王子校長。他也握著“正義之手”的權杖。
6.路易 - 亞歷山大·貝爾蒂埃(1753年至1815年),1805年成為帝國元帥。
7.塔列朗(1754年至1836年),1804年7月11日成為帝國元帥。
8.查爾斯·拿破侖(1802至1807年),路易·波拿巴和霍滕斯博.阿爾德的兒子。
9.波利娜.波拿巴(卡羅琳·波拿巴),拿破侖的妹妹,她在注視約瑟芬的披風。
10.路易·波拿巴(1778年至1846年),皇帝的弟弟。他1806年成為荷蘭國王。
11.約瑟夫·波拿巴(1768年至1844年),皇帝的弟弟,他被授予皇家王子的稱號,并在1806年成為那不勒斯國王,1808年成為西班牙國王。
12.約阿希姆·穆拉特(1767年至1815年),帝國元帥,1808年他成為那不勒斯國王,他是卡羅琳·波拿巴的丈夫。
13.瑪麗亞·萊蒂西亞·拉莫利諾(1750年至1836年),拿破侖的母親。她被畫家安排在看臺上。她實際的確沒有參加儀式,是因為拿破侖和他的弟弟呂西安之間的糾紛。但畫家大衛(wèi)卻將她畫入大典儀式,為此,當拿破侖看到在1808年完成了的這幅畫時,十分感謝這位另類的畫家。
14.畫家雅克·路易·大衛(wèi)被發(fā)現(xiàn)在看臺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凡爾賽宮的加冕廳內大型油畫《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讓人感到有些詫異:這里是路易十四以來的皇宮,拿破侖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后的“皇帝”,可以說路易家族和拿破侖是水火不相容的,拿破侖極為不喜歡凡爾賽宮,因為這里到處都有路易十四的影子。然而,這幅畫就是放在了加冕廳??催^介紹,才知道這幅畫是在復辟之后路易菲利普時期放的。為了不引起各政黨派的爭端,路易菲利普決定面面俱到地介紹法國全部歷史,不側重渲染某一王朝,所有游人在參觀凡爾賽宮時,能夠欣賞到這幅油畫。
有趣的是,此畫共有兩幅,一幅現(xiàn)存凡爾賽宮。一幅現(xiàn)存盧浮宮,兩幅惟一的差別是在畫面中某一女眷的著裝色彩上。凡爾賽宮的這幅著紅紗,盧浮宮的另一幅著白紗。
凡爾賽宮的著紅紗(前排女眷中左面第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