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六十,已經(jīng)到了花甲之年。南宋時期的計有功說過:“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落落如弄珠。”古人以天干和地支來紀(jì)年,六十年為一甲子,這就是花甲之年的由來。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六十歲就是晚年的開端。但是六十歲之后,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安享余生,讓自己的晚年擁有好福氣的。
六十歲其實是個尷尬的年齡,網(wǎng)上有句順口溜,這樣說:“談情太老,談走太早。”六十歲的人,有心奮進(jìn),卻力不從心;止步不前,又心有不甘。人到六十,到底如何才能幸福地度過余生?
弘一大師說過一首禪詩:“吉兇禍福有來由,但要深知不要憂。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zāi)合少求?!?人到六十,這二件事盡量少做,做了,小心福氣慢慢溜走。
一、貪慕虛名
弘一大師忠告世人,到了六十歲之后,對虛名之事,應(yīng)該盡量少取。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想要建功立業(yè),出人頭地,最好自己能夠出盡風(fēng)頭,這樣才能風(fēng)光無限,受到別人的仰慕。一個人能夠揚(yáng)名天下,似乎就代表著這個人已經(jīng)取得了成功。
但是人到六十,就會感受到名聲給我們帶來的負(fù)累。并不是說聲名顯赫這樣不好,而是說一個人名聲太響亮,就容易惹人嫉恨,別人很容易針對自己。自己可能是很多人追趕和超越的目標(biāo),所以人活得特別累。還有的人,為了贏過我們,會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如果別人暗箭傷人,這會讓我們防不勝防。
如果我們還年輕,還有爭強(qiáng)好勝之心,我們可以無懼這種風(fēng)險,這樣反而可以激勵我們不斷進(jìn)取。但是人到六十,盛年已過,俗話說:“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們有心跟年輕人較量一番,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心余力絀。南懷瑾大師說過:“長久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边@就是大勢所趨,人到六十一定不能逆勢而為,這會讓人過得非常痛苦。
很多人年輕時,為了生計,不得不看人臉色,甚至忍辱負(fù)重,慢慢的拼搏努力,這樣活得太累。還有的人,前半生順風(fēng)順?biāo)?,走上了事業(yè)的巔峰,如今貪名戀位,舍不得放棄過去的榮光?!澳玫闷穑诺孟??!边@是弘一大師給世人的忠告。承認(rèn)自己垂垂老矣,放得下功名之心,這樣晚年才會少去很多痛苦,讓自己過得幸福,一定要重視了。
二、圖謀利益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有一種誤解,覺得一個人如果貪財好利,這個人就是道德有瑕疵,會從內(nèi)心中看不起這樣的人。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每個人每天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錢。沒有人會嫌棄自己錢多,相反,每個人都想多賺點錢。這樣想并不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愛錢,而是我們想通過賺錢,來讓自己和家人過更好的生活,這當(dāng)然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特別是人到六十歲之后,錢的作用更加重要。年輕的時候,我們雖然沒有錢,但是也沒有家庭的包袱,只要能夠每天拼搏奮斗,看著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我們就覺得很滿足,這就是窮并快樂著。但是人到六十,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就擺在每個老年人的眼前,就是自己的養(yǎng)老問題。
想讓自己的晚年能夠過得幸福,有高質(zhì)量的生活,一定離不開養(yǎng)老的錢。我們至少要有遮風(fēng)擋雨的房子,這樣才不會老年還顛沛流離,房子當(dāng)然需要大筆的錢。而且老年人還要有健康的身體,晚年的幸福才有保障,當(dāng)身體出現(xiàn)病痛的時候,還要有錢去看病就醫(yī),如果老年人沒有錢,連基本的安全感都沒有,當(dāng)然無法過得幸福。
雖然錢如此的重要,但是人到六十,也不能把錢看得太重。一個人如果鉆進(jìn)了錢眼里,每天都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自己就會整天陷入到各種利益紛爭中,這樣的晚年生活,會缺乏幸福感。而且到了老年,每天依然要為金錢利益而奔忙,算計各種利益得失,甚至因為利益,而跟別人紛爭不斷,晚年的福氣就會慢慢溜走,一定要重視了。
人到六十,曾經(jīng)的志比天高,已經(jīng)被現(xiàn)實打??;曾經(jīng)的豪言壯語,已經(jīng)被妥協(xié)替代。諸葛亮說過:“淡泊名利,寧靜致遠(yuǎn)。”這是他一生深陷三國紛爭,所最終悟出的道理。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人到六十,如果能夠放下名利之心,這樣才能享受寧靜致遠(yuǎn)的幸福晚年。如果你能夠做到,福氣不請自來,就要恭喜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