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擾:明明做了很完美的時間排期表,但就是實現(xiàn)不了。
其實很多人的時間管理問題并不是不會規(guī)劃,而是明明知道自己應(yīng)該做某事但卻做不到的問題。
就像一個肥胖的人正處在減肥期,減肥的需求很迫切,給自己規(guī)劃了完美的減肥計劃:每天合理的運動量 一份健康的飲食餐單,但在執(zhí)行期間卻還是困難重重。運動太累了,身體不想動。吃了幾天白水煮菜,一聞到火鍋的香辣味就早把體重拋到了九霄云外。
人的大腦就是這樣,總是趨利避害,喜歡做輕松愉悅的事情不喜歡復(fù)雜勞累的事情。比如玩游戲和干工作兩件事情擺在我們眼前,如果單純地做選擇,我們當然會選擇玩游戲。因為干工作太費腦子了,玩游戲多爽啊。
所以面對時間管理在執(zhí)行中遇到的問題,我們要解決的是:如何輕松、快樂地做一些反人性的事情,然后時間一長,讓習慣養(yǎng)成。
就我的經(jīng)驗來說,踐行時間管理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有3個:拖延、不專注和碎片時間浪費。今天就來分享下我是如何用輕松的手段將它們一一化解的。
拖延癥是每一個職場人都有的問題,不要以為那些大神就不會拖延,其實每一個人都會產(chǎn)生想要拖延的念頭,只是有些人能夠很好的克服拖延的心理。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人為什么會拖延。如果一件事情太大、太難、超出了我們的能力范圍,我們就會產(chǎn)生懼難心理,選擇拖延不做。
比如,你現(xiàn)在要寫一個6000字的畢業(yè)論文,你會在心里想:“天啊!一下子寫6000字太難了,等有心情了再寫吧。”但是似乎你的心情永遠都不會好,所以寫論文這件事情就會一拖再拖。
那么要如何解決拖延癥的問題呢?
1. 杜絕完美心態(tài)
有一種心態(tài)叫做完美主義心態(tài),我們有時候會這樣:一定要確定自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很完美之后,再動手去做,尤其是那些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往往我們的能力又達不到理想中的完美狀態(tài),于是就會選擇拖延。
比如公司領(lǐng)導(dǎo)讓你本周五在全體員工面前做個演講,分享你的工作心得,需要準備分享PPT和分享稿。這件事對于你來說可是露臉的事情,說好了說不定升職加薪指日可待,說不好那可就要丟臉了,于是你就非常想要把分享稿和PPT做到完美,但是越想寫好就越不知道從何下筆,所以類似這樣的事情就特別容易拖延。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做得很完美,有句話說得好:“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如果因為拖延,你沒有按時寫好分享PPT,就不能完成領(lǐng)導(dǎo)交代的分享任務(wù),那么你將給領(lǐng)導(dǎo)留下不負責任的印象。
你要知道:分享PPT和分享稿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完美的,你需要先做出一個“基礎(chǔ)款”,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慢慢完善,讓它越來越好。
所以克服拖延癥,首先要做的就是杜絕完美心態(tài),先從完成開始,然后再逐步完美。
2.學會把大目標拆分
如果一件事情做起來很復(fù)雜,我們也會想要拖延,因為這件事情太難以攻克了。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選擇將這個很大的目標拆分成幾個具體、簡單的步驟,然后一步一步地完成。
以完成6000字的論文舉例,一下子寫出6000字的論文,看似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確實讓人感到無從下手。那我們就可以把寫6000字論文這件事情在紙上畫出來,做一個分解:
寫6000字的論文可以拆分為以下5個步驟。
拆解后的每個步驟都是可以在30分鐘-2小時內(nèi)搞定的事情,我們每天只把其中的一個步驟當做目標去完成就可以了。第1天定論文主題,第2天列論文大綱,第3天整理資料,第4天到第7天每天寫1500字,第8天修改,這樣一周多一點的時間論文就被搞定了。
現(xiàn)在你知道了,執(zhí)行一個非常大的任務(wù),我們很容易拖延,那么我們就可以將這個大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幾個行動步驟。這些具體的行動步驟每個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而正是這些不起眼的行動在推動著整個大任務(wù)的完成。
3.設(shè)置獎懲措施
做事拖延,還有可能是因為做這件事情沒有動力。正所謂內(nèi)力不足外力來湊,我們可以為做事加點動力,設(shè)置一些獎懲措施。
就像玩游戲一樣,打了怪就掉金幣,得裝備,這樣的即時反饋讓我們樂此不疲地玩了一關(guān)又一關(guān)。
還拿寫6000字的論文舉例,上面解決拖延問題的時候,我們學會了把大任務(wù)分解成若干步驟。設(shè)計獎勵措施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這樣:
當然有獎勵就要有懲罰,懲罰也要設(shè)置具體規(guī)則:如果沒有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達成目標,懲罰自己做某事。比如一個季度內(nèi)不能買新衣服、給某人發(fā)紅包等。
有獎勵有懲罰,就增加了完成一件事情的動力,幫助我們克服想要拖延的心理。
以下場景你一定很熟悉:
早上想寫一篇文章,寫個10分鐘沒靈感了,就上網(wǎng)搜搜素材,結(jié)果被娛樂新聞吸引了,看了半個多小時。然后再寫10分鐘文章,朋友發(fā)來一條微信,回完微信又刷刷朋友圈,結(jié)果又過去半小時。再寫一會文章,感覺餓了又去吃點東西。在這種不專注的狀態(tài)下寫作,本來2-3個小時能寫完的文章,最后卻要花費一天的時間。
我們現(xiàn)在正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經(jīng)常會在做事時被手機信息、新聞推送打斷。很多人都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不容易保持專注的狀態(tài)去做事情。
針對做事不專注的問題,我總結(jié)了三個方法。
1.安排重要的事情在自己的高效時間段。
每天早晨,我都會給自己一天的工作做一個排期,列出當日清單,這樣可以將雜七雜八的事務(wù)清空大腦,做事更加高效。
列清單時,要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自己的高效時間段去完成。大家都知道80/20法則,我們只要做20%重要的事情,就能擁有80%的產(chǎn)出,所以每天至少要確保做那20%重要的事情時,是專注且高效的。
那什么是我們的高效時間段呢?你可以通過記錄找到自己的高效時間。看看哪些時段你做事情更容易集中,產(chǎn)出率更高。
一般來說,大家的高效時間段都在上午,所以我通常會把重要的事情或者難度高的工作安排在上午去做。當然早晨的時間也很重要,很多人都會在早上5:00-7:00的時間段寫作,這段時間無人打擾,頭腦也更清醒。
2.斷網(wǎng)、切斷外部干擾源。
每當我要寫深度的文章,會第一時間把手機放在別的屋里,然后斷網(wǎng),切斷干擾源,這樣就可以防止一切外界消息對我的干擾。專注工作一段時間,等到休息時再去查看消息。相信我,這樣并不會讓你錯過什么重要的信息。
通過切斷干擾源,我至少可以在斷網(wǎng)的30分鐘或1小時時間內(nèi)保持專注寫作的狀態(tài)。
職場環(huán)境中我們也會遇到有同事打斷的情況,這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候就要先判斷一下對方事情的重要緊急程度,盡量不要斷開自己手頭上的事情??梢韵劝淹碌恼埱笥浽诒咀由?,處理完手頭的事情再去處理同時的問題。
3.番茄工作法。
所謂的番茄工作法,就是每工作25分鐘就休息5分鐘的工作方法。你可以在手機APP商店中搜索“番茄工作法”找到很多免費的APP來幫你計時。
人們在倒計時的狀態(tài)下工作,非常容易進入到專注甚至是心流的狀態(tài)中。還記得學校在教室中設(shè)置的高考倒計時100天的牌子嗎?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緊迫感。
番茄工作法要求我們每吃掉4個番茄就來一次15~30分鐘的大休,這樣能讓人保持充分旺盛的精力。
當然,番茄鐘的時間也是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狀態(tài)去調(diào)整的,如果你覺得25分鐘的時間短,把番茄鐘調(diào)整為4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都是可以的。
當你的碎片時間找不到合理用途的時候,它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你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碎片時間,比如等車、等人、晚上睡前的時間,如果沒有提前規(guī)劃,很有可能都用在了刷手機上了,其實這些時間都可以用來做更重要的事情。
方法就是你要提前想一下,幾分鐘的碎片化時間分別能用來做什么,比如對于寫作這件事情來說,其實你看到我寫的這些文章,并不都是利用大塊時間完成的,很多步驟都是利用碎片時間完成的。
寫作可以分解為:
5分鐘:想一個寫作的主題。
若干個5分鐘:收集文章素材。
10分鐘:列文章框架。
15分鐘:寫一段文字。
我就是利用一天當中這些不起眼的5分鐘、10分鐘、15分鐘,完成了自己的寫作工作。所以說沒時間做某事都是假的,關(guān)鍵在于你是否重視要做的這件事情。如果能提前做好碎片時間規(guī)劃,當我們再有5分鐘、10分鐘的空閑時間的時候,就可以馬上做對應(yīng)的事情了。
你也可以思考一個你要做的事情,比如你想利用業(yè)余時間學英語,從今天起就不要再以沒時間學為借口了。你可以將學英語的任務(wù)拆解,利用碎片時間去背單詞、聽英語錄音、讀課文等。時間就這樣被利用得妥妥的!
今天我分享了阻礙職場人士做好時間管理的三大問題——拖延、不專注和碎片時間浪費的問題,和它們相應(yīng)的解決方案。所有的方法匯總成下面的思維導(dǎo)圖,希望能夠幫助你記憶及以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