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問大家: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三件事:
1.讀書
2.健身
3.改掉壞脾氣
我們都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同時,我們每天都在和自己的惰性作斗爭,要不然,好好讀書和健身,就不會成為“最想要的”——它們真的太難做到了。
身邊從來不缺減肥的朋友,他們買了各種代餐,辦了各種健身卡,做了各種減肥計劃,但結果往往是代餐過期了,卡過期了,計劃作廢了,瘦不下來。
原因并不復雜,就是三個字:不自律。
所以,告訴自己:別讓那些曾向全世界宣誓的豪言壯語,只是說說而已。
-01-
自律的人,要學會延遲滿足
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說,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推遲滿足感
承擔責任
尊重事實
保持平衡
所謂推遲滿足感,就是心理學上說的“延遲滿足”。
斯坦福大學曾對幼兒園的孩子做過一個關于棉花糖的心理學實驗,實驗者在孩子面前放了棉花糖,同時給出3個選擇:
第一種是立刻吃掉一塊棉花糖;
第二種是等待實驗者回來,得到兩塊棉花糖;
第三種是晃動桌子上的鈴鐺來呼叫實驗者,然后得到一塊棉花糖。
大約30%的孩子堅持了15分鐘,成功得到實驗者的兩塊棉花糖獎勵。
而且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那些在棉花糖誘惑面前,堅持越久的人,身體健康指數(shù)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生成就也越多。
不難看出,自律就是延遲滿足的另一種形式,棉花糖于孩子而言,就像美食、懶覺、小視頻于我們一樣。
有人選擇一口吃掉一塊棉花糖,有人可以為了兩塊棉花糖暫時忍一忍,說到底,自律就是一個做選擇的過程。
-02-
自律,是一種可習得的特質(zhì)
無法自律的人,總是在“現(xiàn)在想要”和“真正想要”之間,選擇前者,比如:
現(xiàn)在想吃炸雞,真正想減肥(選炸雞)。
現(xiàn)在想刷電視劇,真正想看書(選電視?。?/span>
更讓人郁悶的是,因為一次又一次的不自律,很多人會充滿挫敗感,甚至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為什么我連這點自制力都沒有?然后自暴自棄,放飛自我。
小蘇是個“減肥狂熱者”,她幾乎每天都在喊減肥,但一年過去了,她還是原來的體重。
前幾天,說起又一次減肥失敗的事,她竟然哭了:“我注定一事無成,連這點體重都控制不住?!?nbsp;
可她真的這么差勁嗎?顯然不是。
她才34歲,就擔任部門經(jīng)理,領導賞識、下屬敬佩、家庭幸福。她時常為了工作,加班到深夜,也曾為了簽下一個客戶,放棄假期去拜訪。
可為什么她偏偏在減肥這件事上屢戰(zhàn)屢敗呢?因為在減肥這件事上,她更在乎當下的需要。
從心理學上看,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著關于意識和潛意識的決定。就拿減肥來說,當下的需要就是吃美食,也可以稱作欲望,它是潛意識的決定。
當然,她真正想要的是減肥之后帶來的東西,比如健康、體型、自信等等,這些可以稱作目標,它是意識層面的決定。
而潛意識最大的特點就是趨利避害,享樂避苦,大多情況下,未來還充滿不確定性,這樣一來,當下的需要就更具有吸引力。
所以,我們一次次任由潛意識決定行為,變得任性而不計后果。而自律的人,都有一種關注未來的能力,他們大都愿意為了未來的美好,承受當下的煎熬。
幸運的是,自律是一種能習得的特質(zhì),只要我們學會平衡“當下的需要”和“真正的想要”。
-03-
自律,最重要的是帶來成長
其實,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著強大的自律潛力,只要你想要的欲望真正強大。當年爆紅的“暴走媽媽”的故事,就是這樣。
為了給兒子捐獻肝臟,患有重度脂肪肝的媽媽每天暴走10公里,堅持了7個月,走破了四雙鞋,最終瘦了8公斤,脂肪肝也消失了——最終,她成功為兒子進行了肝臟移植。
為了兒子的健康,她可以堅持,可以自律,她丈夫說:
(在那幾個月里)她每天只吃一點稀飯,肚子餓了也就忍著,或者只喝一點開水。
有時也想吃點葷的,想吃點肉,用筷子夾起肉,想起兒子就又放下去。
可見,一旦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你就能忽視當下的欲望,然后拼盡全力,直到目標達成。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中曾說:“自律,就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其中必然經(jīng)歷放棄的痛苦?!?/span>
因為,在自律中“死磕”自己,你才有機會知道,那么多不可能,都能一一變成現(xiàn)實。而一次次堅持里,你也會更相信自己,也有了更多勇氣去做更多事。
自律的掌控感會讓你相信,你能主宰自己生活,就像喬布斯說的那:“自由從自信來,而自信從自律來?!?/strong>
所以,我們都是因為自律,才擁有更高級的自由,如果你希望自己在這一年自律,去達成所愿,你可以試試這樣做:
1.建立積極的信念感。
為自己樹立一個“我可以”的信念,而不是帶著“我可能不行”的負性信念。
只有你相信自己是可以自律的,是可以為了更好的未來放棄當下的享樂的,你就能做到。
2.清晰而細化的目標。
清晰而且細化的目標是我們達成自律的工具,每當我們想要動搖或者無法堅持時,就問問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結果?
是選瘦10斤還是當下的快樂?是選考過資格證還是當下的懶惰?目標清晰了,你才有力量全力向前。
3.及時自我反饋。
在自律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中,隨時認可自己的進步,讓自己有完全的自主感、掌控感和滿足感。
比如今天看了兩個小時的書,跑了五公里,這些都是你的功勞。越肯定自己的努力,才越有自律的動力。
康德曾說:“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我們不是為了自律去選擇難走的路,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探索更高層次的自由,和那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