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李建臣:文化傳播與出版

首先說說出版的概念及其衍變。要說清楚“出版”(publish)這個詞的來源,需要把歷史跨度拉大一些。

橫跨歐亞非的羅馬帝國,官方語言是拉丁語。拉丁語中publicare一詞,有公開、通報之意。公元476年西羅馬滅亡,分解成十個獨立政權。其中高盧地區(qū)被法蘭克人占領。所以這一地區(qū)的語言就復雜了一些:土著的高盧人本來有自己傳統(tǒng)的凱爾特語,羅馬統(tǒng)治數(shù)百年又推行了拉丁語,法蘭克人又帶來了日耳曼語。在幾種不同語言的混雜融合下,該地區(qū)逐漸形成了一種新語言:法語。法語中有publier一詞,也有公開、昭告之意。

公元1066年,隸屬法蘭西的諾曼公爵威廉征服了英格蘭,法文后來在英格蘭上流社會中流行。14世紀中葉,英語中出現(xiàn)了publish,也有布告、昭告之意,當然與拉丁語及法語有血緣關系。14世紀末,這個詞開始在圖書發(fā)行領域使用,表示向社會傳播。15世紀中葉古登堡印刷術問世后,這個詞開始在出版領域廣泛應用。18世紀50年代,日本人把“publish”譯作“出版”。19世紀末,“出版”一詞從日本傳入中國。而此前中國學者大多使用“刊行”“印行”等傳統(tǒng)詞匯。

最早使用“出版”一詞的中國人,是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的思想家黃遵憲,時間是1879年。當時他是駐日外交官。1896年清政府頒布《嚴禁翻刻新著書籍告示》,其中用詞還是“刊印行世”。1899年,嚴復翻譯彌爾頓《自由論》時,仍將Publish譯為“刊布”。但在1903年付印時,在《凡例》中則使用了“出版”。至1914年民國政府頒布《出版法》之后,出版一詞才開始廣泛使用。

雖然出版這一概念的出現(xiàn)只有數(shù)百年,但是人類的出版活動卻已存在數(shù)千年。這里就涉及到了如何認識出版行為、或如何給出版下定義的問題。可是在不同歷史階段,出版物的形式變化很大,所以我們很難從外在形態(tài)上去定義出版。

如果從本質(zhì)上去認識出版,可以說,出版是把有價值的信息、通過規(guī)范化方式、通過某種載體向公眾傳播的行為。所以,出版活動至少需要具備這樣幾個基本要素:

一是傳播的信息要對公眾有價值。這是出版活動的基礎。信息可多可少。少則一句話,多則一個龐大復雜的知識體系。用前幾年一句流行語來說就是“內(nèi)容為王”。

二是傳播范圍要面向公眾。你寫一首詩,寫得再美,鎖在抽屜里,或只給你女朋友一個人看,那都不能叫出版。

三是傳播方式要規(guī)范。要采用社會普遍接受的規(guī)范表達形式。比如通過規(guī)范的文字表述以及圖表、圖形、圖片等。

四是要借助于某種載體。口耳相傳不行。數(shù)千年來,各種古老的出版物載體形式變化很大,如石碑、石板、泥板、銅鼎、銅板、龜甲、竹簡、木牘、莎草紙、羊皮紙、貝葉、錦帛等都曾作為載體,后來發(fā)展到紙張,近年來則興起了數(shù)字載體。

文字是人類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發(fā)明。它是人類思維能力產(chǎn)生飛躍的重要標志。它使人類告別了愚昧和膚淺,對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起到了無法估量的作用。

文化傳播方式有多種,比如建筑、音樂、舞蹈、戲劇、繪畫、雕塑、服飾等都具有文化傳播功能。但是毫無疑問,主要承擔者、第一主力軍是文字,特別是向社會提供知識服務的出版物。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曾有“三不朽”說法:立德、立功、立言。實際上“德”的標準因時而變,“功”的成果得失無常,真正的不朽只有立言。

在文化傳播各種方式中,文字傳播范圍最廣泛、時間最久遠、思想最深刻。文字首先便于攜帶和流傳。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可以隨身攜帶大量典籍。你總不能把一個建筑物或一個雕塑扛過去。人類可考的文明史,基本上都源自文字傳承。同時文字又是一種抽象的表達方式,形而上,能把人類最抽象、最深刻的概念、思想、邏輯都充分表達出來。

英國哲學家波普有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假如地球上人類的物質(zhì)文明遭到毀滅,但是圖書還在,那么人類文明成果很快就會恢復;如果圖書也不在了,那么人類文明成果的恢復將是漫漫長夜。

人類早期創(chuàng)造的文明有許多。但是,有的文明有文字記載,得到傳播,并且對推動人類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那么這個文明就成為了永恒的存在;而沒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或雖有記載、但找不到它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痕跡,那么這個文明就會消失在茫茫歷史塵埃中,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達爾文1871年在《人類起源和性選擇》中提出了人類走出非洲觀點??墒莾H此而已,非洲的文化成果初級得可憐。當然這里不包括地中海沿岸的非洲地區(qū)。那里是另外一種文明形態(tài)。

再比如印第安文明?,斞盼淖质敲乐蘖粝碌奈ㄒ还盼淖帧?6世紀西班牙人進入中美洲,直接導致了瑪雅文字覆滅。最早有記載日期的瑪雅文,是刻于公元292年一塊石碑上的銘文。所以瑪雅文字至少使用了1500多年。但是,美洲在哥倫布發(fā)現(xiàn)之前,是與世隔絕的封閉社會?,斞盼淖忠矝]有傳播到其他民族和地區(qū)。所以非洲也好,印第安也罷,他們肯定創(chuàng)造過不少文明,至少在維持種族生存方面,也必然在種植、養(yǎng)殖或漁獵方面有一定成就??上]有廣泛傳播的文明軌跡。

古巴比倫是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建立的國家,在50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相當繁榮。但是在公元前538年,被崛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滅亡。古巴比倫文明自此謝幕。蘇美爾人生存過的遺跡被黃沙掩埋。1756年,丹麥派出一支6人組成的探險隊前往中東。中途死了5個人,剩下一個人叫尼布爾,到達了伊朗境內(nèi)波斯波利斯。在那里,他在有2000多年歷史的波斯王宮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楔形文字。他抄錄下來研究多年,終于破解了這種文字。原來這種楔形文字最初也脫胎于象形文字,經(jīng)過蘇美爾人3000多年的使用和改進,字形結構逐漸簡化和抽象化,轉(zhuǎn)變?yōu)橐艄?jié)符號。蘇美爾人在法律制度、宗教、文學、數(shù)學、天文學、建筑等諸多方面的文明成就,以及該文化對周邊地區(qū)文明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啟蒙和推動作用,都是通過楔形文字記載和傳播的。現(xiàn)存4100年前的《烏爾那木法典》和3800年前的《漢謨拉比法典》,都是楔形文字寫成。尼布爾的研究成果于1772年發(fā)表,使蘇美爾文明重見天日。

再說說古埃及文明的傳播。1799年7月,拿破侖帶領法國軍隊在埃及開羅附近作戰(zhàn)。中尉布撒爾在指揮士兵修工事時挖出一塊長107厘米、寬76厘米、厚30厘米的石碑,上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草書和古希臘文書寫的相同內(nèi)容的銘文。此地阿拉伯語叫拉希德,而法國士兵誤傳為羅塞達,故而石碑被命名為羅塞達石碑。

再說法國有一個神童叫商博良,5歲便翻譯古文,12歲開始發(fā)表作品,18歲獲得博士學位,19歲成為教授,并開始破譯羅塞達石碑。在破譯過程中,又遇到了被稱為“第二塊羅塞達石碑”的腓力方尖碑。經(jīng)過不懈努力,商博良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取得重大突破。1822年,32歲的商博良把自己的成果公之于世,從此揭開了古埃及燦爛文明的神秘面紗。古埃及從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300年的31個王朝的歷史發(fā)展面貌,從象形文字中噴薄而出。

古希臘文化對人類文明影響巨大,與數(shù)量眾多的出版物有直接關系。如《荷馬史詩》不僅是文學藝術的高峰,在歷史、地理、考古和民俗等許多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希臘社會和邁錫尼文明的重要史料來源。柏拉圖被學界尊崇為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甚至是整個西方文化史中的偉人,與他撰寫了《理想國》《政治家篇》《法律篇》等一系列扛鼎之作密切相關。亞里士多德被稱為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絕非浪得虛名。他留下了400多部作品,如《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修辭學》等。此外還有600多部作品署名不完整,但被學界推測為亞里士多德主編。他的著作構成了一個龐大知識體系。其作品量大并不奇怪,因為他是帝師,亞歷山大支持他建設了一個龐大的研究院。

希臘文明向世界傳播,有兩個重要時期:一是希臘化時代,二是阿拉伯帝國時期。

希臘化時代300年,有兩個圖書館必須介紹。一個是亞歷山大圖書館,建于公元前259年,托勒密一世推動建立,是古代世界第一座最大的綜合性圖書館,擁有豐富的古籍收藏和手稿真跡,如古希臘詩人荷馬的全部詩稿,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的手稿真跡,西方醫(yī)學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的著述手稿,大學者亞里士多德的手跡等,藏書量曾達70萬卷,被譽為人類文明世界的太陽。圖書館幾經(jīng)劫難,斷斷續(xù)續(xù)存在了800年,對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所藏書籍大多用莎草紙或羊皮紙書寫。莎草紙由盛產(chǎn)于尼羅河三角洲地區(qū)一種植物的莖制成。這種紙在干燥環(huán)境下可以千年不腐,所以在西方一直使用了4000多年才退出歷史舞臺?,F(xiàn)存年代最近的莎草紙實物文件,是一份1057年的教皇敕令,和一卷書寫于1087年的阿拉伯文獻。

另一個堪與亞歷山大圖書館相提并論的,是帕珈馬圖書館。亞歷山大帝國崩潰后,形成了100多個獨立政權。其中位于小亞細亞西部的帕珈馬王國,制定了文化立國的國策。可是托勒密王國壟斷了莎草紙生產(chǎn),而且禁止出口。于是帕珈馬王國便發(fā)明了羊皮紙作為書寫材料。帕珈馬圖書館建立后,藏書量曾達到20萬卷,對推動希臘文化的傳播和促進西方世界在文學、藝術、美術、雕刻、歷史、科學等各方面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人建立的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伊斯蘭國家。公元7-8世紀,阿拉伯帝國一方面在擴張過程中廣泛搜羅世界各地的書籍,另一方面實施了一個持續(xù)100多年的翻譯運動,把所收集到的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古波斯、古埃及、猶太等各種古文明著作,全部翻譯成阿拉伯文字,使阿拉伯帝國迅速集東西方先進文明于一身,不僅大大促進了自身文化的飛速發(fā)展,也把大量珍貴的文物典籍、乃至在歐洲早已失傳的學術著作保存下來,如歐幾里德、托勒密的數(shù)學、天文學著作,希波克拉底、蓋倫的醫(yī)學著作,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人的哲學、邏輯學著作等等。到中世紀晚期,這些著作又被譯回歐洲語言,對推動世界文明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作用。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談》、喬叟《情郎的故事》、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等都深受阿拉伯文學影響。

印度文明的傳承主要依賴梵文。梵語是一種語言化石,是全球唯一沒有經(jīng)過變形或演變的遠古語言,是一種史前世界語?!斗屯咏?jīng)》是印度最古老的作品。其中《梨俱吠陀》成就最高,價值最大,是印度文學的源頭,對印度社會生活和文化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独婢惴屯印樊a(chǎn)生于3000多年前,收詩1028首,由梵文寫成。大約從2500年前開始以貝葉作為載體。在世界各種古文獻中,梵語文獻數(shù)量龐大,僅次于漢語,遠超希臘語和拉丁語。在貝葉上書寫的除了梵文,還有巴利文、藏文等多種文字。

談出版,必須提及的一個重要事件,就是1448年古騰堡印刷術的誕生。它給人類帶來了一場媒介革命,被認為是現(xiàn)代史上一件大事,對推動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和科學革命,都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宗教改革。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是歐洲宗教改革的標志。星星之火,之所以快速燃遍歐洲,得益于印刷術的強力助推。在馬丁·路德之前150多年,英國思想家威克里夫在英譯《圣經(jīng)》過程中,曾提出過同樣的宗教改革意見,但是沒有印刷術助力,無果而終。

中華泱泱五千年文明史,蔚為壯觀。從后來蒐輯到的4500多個甲骨文和3700多個金文文字來看,漢字在商代即已形成體系。但是,中華文明依然呈現(xiàn)了夏商周斷代囧態(tài)。即便如此,如果從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開始尊重文化,保護好出版物,那么中國古籍的面貌也會完全不同。因為在隨后的春秋戰(zhàn)國500年間,諸子著說,百家爭鳴。承載各種思想學說的書籍廣泛傳播。然而歷史不幸,遭遇了秦始皇,一邊焚書坑儒,一邊頒布《挾書律》,嚴禁民間和個人擁有書籍,使中華文化遭到一次滅頂之災。所幸有一位知識分子伏生愛書心切,冒著殺頭危險,暗將述錄唐堯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書》藏在墻壁夾層內(nèi),逃過焚燒之難??墒?2年后,當漢惠帝廢除《挾書律》時,伏生掘開墻壁,發(fā)現(xiàn)只剩29篇尚可辨析,其他書籍已無法辨認。

在秦始皇之前,是否也發(fā)生過類似的文化浩劫?無法推測。但秦始皇之后又發(fā)生過十余起文化浩劫,卻是記入青史的。所以中國古代浩瀚的文化典籍,能夠完整流傳到今天的百無一二,絕大多數(shù)由于各種原因,湮滅在歷史長河中。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民族的一大痛楚。

雕版印刷形成于隋,活字印刷出現(xiàn)于宋,可是服務社會的功能發(fā)揮得十分有限?!队罉反蟮洹肥?000多位學者、6年多時間完成的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百科全書,是14世紀之前中國歷史文化的集成,共22937卷,11095冊,3.7億字??墒?,只有一部,還束之高閣。因為它立項于朱元璋時代,朱棣對它興趣不太大。100多年后,嘉靖皇帝愛不釋手,并且還要把它帶進棺材里,這才匆忙組織人馬再抄一份留在世上。然而世上也沒能留住,逐漸丟失,遇到戰(zhàn)亂則大規(guī)模丟失,命途多舛。目前國家圖書館只剩161冊,丟了99%。

《四庫全書》也類似。先在全國廣泛征集各類典籍,然后由360多位官員學者組成編委會,再從全國遴選3800多位書法家從事抄寫,歷時十年,最終形成7.9萬卷、3.6萬冊、8億字的文化集成。完成之后,又用5年時間抄寫6部,分別放置,供皇帝御覽。此時,雕版印刷技術問世已逾千年,活字印刷也已700余年。但是,不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濟文化科技教育各方面發(fā)展迅猛,得益于出版物的強力支撐。特別是漢字激光照排技術于1985年研制成功,1987年5月22日,第一張整頁輸出的中文報紙誕生,標志著我國出版業(yè)邁出了數(shù)字化。數(shù)年后,整個出版業(yè)“告別了鉛與火,迎來了光與電”,鼠標取代了紙筆,“作者手稿”成為了歷史概念。

2018年全國新聞出版、印刷和發(fā)行服務(不含數(shù)字出版)資產(chǎn)總額22664億元,營業(yè)收入18503億元,利潤1363億元,同比均有增長。新版圖書25.22萬種,重印書28.55萬種??傆?shù)95.43億冊,增長3.24%。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資產(chǎn)總額超百億元的出版?zhèn)髅郊瘓F有17家;主營業(yè)務收入、資產(chǎn)總額、所有者權益三項均超百億的出版集團有6家。

近年來,隨著紙質(zhì)圖書實物量增長幅度漸次趨緩,數(shù)字出版異軍突起。十二五期間出版業(yè)總營收增幅70.5%;其中數(shù)字出版增幅達到318.7%。數(shù)字出版新產(chǎn)品、新業(yè)態(tài)、新服務模式蓬勃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拉動行業(yè)快速發(fā)展的新引擎新動力。

進入本世紀以來,人類正在經(jīng)歷一場文明形態(tài)大遷徙。數(shù)字文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我們走來,深刻改變著整個社會生態(tài)。傳統(tǒng)出版業(yè)必然要在這場文明形態(tài)大遷徙中脫胎換骨,以全新的產(chǎn)品形態(tài)和服務方式,完成自己的蛻變。但是,不管形式上如何變化,承載文化傳播的使命永遠不會變化。(本文為作者在北京印刷學院的講座講稿,編輯刊發(fā)時略有刪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如果羅塞塔石碑被證明系偽造,那這對西方文明來說,意味著什么?
微博正文
天下文明:楔形文、象形文與方塊漢字
吳剛:信史方可為鑒,“古希臘文明”的秘密和中華文明的重新定位
李建臣:出版業(y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地球有塊石頭,可能是人類用修改器改出來的,幫人類破繹最大謎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