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嘉賓:
陳錢林浙江省第八屆督學、杭州師范大學附屬學校校長
演講摘要: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特別注重書香家園的氛圍。每個房間都擺著書,我床頭也擺著書,讓孩子感到,爸爸就是讀書人。孩子讀幼兒園時,我調到教育局辦公室工作,常常要寫計劃、總結、領導的講話稿,這倒好,在孩子的眼里,“爸爸是作家”。
當然,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自學。幼兒時,當其他父母習慣于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我卻引導孩子看繪本、講故事,想怎么講就怎么講,只要講了我都表揚。有段時間,我女兒喜歡開著燈睡覺,原來她在看天花板上的小飛蟲,她說小飛蟲與它的爸爸、媽媽在說話。我就引導女兒把小飛蟲的“對話”講出來,不管她怎樣講,我都表揚。孩子講故事,就是自學。
讀小學后,我引導孩子自學。這與我的教育思想有關:孩子讀小學,100分的試卷要考90分相對容易;從90分考到95分,要花一些精力;從95分考到100分,需要花太多的精力。我一直認為,如果能輕松獲得90多分,就說明孩子具備學習能力,不如省下時間用于自學。
還有,與我的家教培養(yǎng)目標有關。我當時希望,兒子長大后,最好當商人,靈活最要緊。我怕孩子做作業(yè)而變得木納,就讓兒子跳級,對教師說,跳級都跳了,作業(yè)就不用做了。我當時希望,女兒長大后最好當教師,所以得規(guī)矩點,作業(yè)得做。后來,我女兒到初一時,作業(yè)多了起來,常常做到晚上十一點,她也受不了,我更受不了,我引導女兒也不要做作業(yè)。我說,如果成績受影響,以后就賣衣服。我對她說:“你看那些賣衣服的阿姨,多幸福?!?/p>
自學,怎么學?拓展學習,如兩個孩子九歲開始讀報紙,我的家教引導,就是聽孩子說新聞。超前學習,學習后面一個單元,學習下一冊課本。很多人認為,我家孩子在家自學,都是我在輔導。實際上,我根本就沒有輔導。小學的課程,初中語文,我還是有輔導能力的,但我覺得,孩子不做老師的作業(yè),卻跟著老爸做作業(yè),對獨立人格培養(yǎng),還是換湯不換藥。當然,孩子自學中有些方法問題,我會提建議,但具體怎樣自學,主要還是孩子自己摸索。后來,我兒子在初中時獲得自學能力,所以就有了下午在家自學的創(chuàng)新;我女兒在高中獲得自學能力,也就有高一隔天在家自學、高二隔周在家自學的創(chuàng)新。孩子成人后,對我的家庭教育中引導自學的做法,非常感謝。他們說,同學們真辛苦。
我在網上看到一幅畫,畫的是孩子有對翅膀,大人在剪。畫的配字是:“你總是不斷地剪掉我的翅膀,現在卻讓我飛翔?”對照我們當前的教育,實在太貼切了。而我的家庭教育,正是引導孩子自學,給了孩子“飛翔的翅膀”。
歡迎隨手點贊并分享到朋友圈
長按下圖二維碼 關注【新東方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