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1999年春晚,《?;丶铱纯础愤@首歌一炮走紅。或許不是這歌有多好聽,而是“回家”的情愫確實能讓人產(chǎn)生共鳴。最近有報道稱,兩個來自異地的都是獨生子女的年輕人,婚后不到半年火速離婚。離婚的原因卻是因過年回誰家的事兒產(chǎn)生了解決不了的分歧。
又要過年了,雙獨家庭回誰家去過,似乎不是那么容易解決。在選擇難的背后,雙獨家庭承受了怎樣的養(yǎng)老壓力?
+收聽01 “回哪個家過年”并不是一個小問題
“回哪個家過年”的矛盾,對異地雙獨家庭而言尤為突出
去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quán)益保障法(修正草案)》,新修訂的老年法草案規(guī)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別強調(diào)“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yǎng)人,要經(jīng)??赐蛘邌柡蚶先恕?。這就是大家所說的“?;丶铱纯础比敕ā?div style="height:15px;">
快過年了,媒體和往常一樣,都在呼吁“?;丶铱纯础??;丶铱纯垂倘皇菧剀暗?,但對于“雙獨家庭”而言,回“哪個家”去看看,似乎就不是那么快意:做丈夫的一般會認為,過年就該帶媳婦回自己父母家;而做妻子的則認為,“大家都是獨生子女,憑什么你爸媽要人陪,我爸媽就不要”?;卣l家過年,成為雙獨夫妻的新年首役。
按照出嫁從夫的中國傳統(tǒng),妻子要在夫家度過除夕夜,過年后,丈夫再陪妻子回娘家,夫妻各得其所。但有兩個因素打破了舊有的傳統(tǒng),一是城市化的加劇和人口的自由流動使大批年輕人遠離故鄉(xiāng)就業(yè),“走娘家”不再像以前一樣方便;二是獨生子女政策的推廣,使社會產(chǎn)生大量雙獨家庭,原本以團圓為主的傳統(tǒng)親情摻入強烈的競爭性因素,雙方父母都只生一個孩子,誰家該在除夕團圓,誰家該守空房?
按說現(xiàn)代快速的交通工具可以彌補一些遺憾,小夫妻可以乘高鐵往返三家,多折騰一點而已,但在中國緊張的春運中,求一票尚困難周折,更何況要搞定來回好幾趟,再加上普遍較高的工作壓力,普遍沒有的帶薪休假,種種因素疊加,雙方鬧矛盾甚至離婚的可能性自然就會增大。
很顯然,在這個劇烈變化的年代里,隨著某些小夫妻家庭一起在解體的,還有中國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
…[詳細]至2050年,中國或?qū)a(chǎn)生2000萬左右的雙獨家庭
根據(jù)《2012中國統(tǒng)計年鑒》數(shù)據(jù),2011年年末,我國65歲以上老人共有1.22億,占總?cè)丝?.1%。因人口結(jié)構(gòu)老齡化帶來了普遍的養(yǎng)老壓力是顯而易見的,而“雙獨家庭”的養(yǎng)老問題則更加嚴重。所謂“雙獨家庭”就是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
推行單胎制計劃生育30多年造成的獨生子女規(guī)模迅速擴大讓雙獨家庭越來越多。中國目前具體有多少雙獨家庭,沒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查,但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jīng)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說,估計現(xiàn)在(2012年9月)雙獨家庭大概在200萬左右,從總量和規(guī)模上來看,它的增長速度非常快,年增速在1%以上。如果生育政策不及時改變的話,大概到2050年,雙獨家庭會增長到2000萬左右。
根據(jù)民政部2011年統(tǒng)計,在60歲以上老年人中,有40%過著不與子女合住或沒有子女的“空巢”生活,個別老城區(qū)的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已高達70%?!翱粘病眴栴},對于雙獨家庭雙方父母而言,問題可能更加突出、嚴重。
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02 回家難題的背后是雙獨家庭面臨養(yǎng)老難題
因計劃生育而導致的雙獨家庭,打破了中國人傳統(tǒng)的養(yǎng)老模式
中西方的贍養(yǎng)(撫養(yǎng))模式是不同的。在西方是甲代撫育乙代,乙代撫育丙代,是“接力模式”;在中國是甲代撫育乙代,乙代贍養(yǎng)甲代,乙代撫育丙代,丙代又贍養(yǎng)乙代,是“反饋模式”。
一個社會經(jīng)濟共同體要能長期維持下去,成員間來往取予之間從總體和長線來看,必須均衡互惠。接力和反饋模式雖然形式不同,但都能貫徹這個原則:接力模式是乙代取之于甲代,而后還給丙代,取予之間是均衡的;反饋模式是乙代先取之于甲代,然后再還給甲代,取予之間也是平衡的。所以“養(yǎng)兒防老”是均衡社會成員世代間取予的中國傳統(tǒng)模式。
但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國的“乙代”數(shù)量在減少,打破了這種平衡,雙獨家庭更是把這一問題擴大化。
既然政府讓“第二個子女”消失了,那政府本身應該去替代“乙代”的位置,承擔“乙代”的責任,但顯而易見的是,政府目前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好。更何況,政府真的能取代子女的作用嗎?有些人偏愛獨立自由的生活,而有些人就是偏愛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本來不同偏愛的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但對于那些被剝奪了選擇權(quán)而又偏愛天倫之樂的人,政府做得再怎么好,又豈能彌補呢?
03 雙獨家庭還會讓養(yǎng)老問題“遺傳”
雙獨家庭將普遍成為獨生子女家庭
2011年,我國第一人口大省河南計劃生育政策調(diào)整,雙獨家庭經(jīng)批準可以生二胎,至此我國所有省份均實施了此政策,但各省符合標準的雙獨家庭二胎生育率都極低。以南京為例,南京早在1985年就啟動了“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二胎生育政策,但直到2011年,也僅有600多戶雙獨家庭申請生育二胎,而每年符合“雙獨”條件的家庭至少上萬個。2010年,南京計生部門曾對全市育齡人群婚育意愿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希望做“丁克”家庭的占5%左右,而在符合生育優(yōu)惠政策可以生兩個孩子的夫婦中,只有4.4%選擇生兩個孩子。
這其實非常好理解,雙獨家庭生育一胎的人員配比公式是4:2:1,而雙獨家庭生育二胎的公式是4:2:2,很明顯第一個公式中的夫妻將承擔5個人的壓力,第二個公式里面的夫妻將承受6個人的壓力。對于本來就不堪重負的雙獨家庭,自然會選擇少生來減輕負擔。
…[詳細]雙獨家庭的中間一代在為父母養(yǎng)老后又將面臨自己的養(yǎng)老問題
在贍養(yǎng)四個老人的重擔卸下時,雙獨家庭的小夫妻也變成了老夫妻,他們大部分自己也只有一個子女,將面臨包括“失獨”在內(nèi)的一切獨生子女家庭問題。“失獨”是指獨生子女死亡,造成父母膝下無子女。根據(jù)2000年的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每出生1萬人,就有360人在10歲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歲之前死亡,760人在44歲之前死亡。所以“失獨”并不是一個可以被忽略的問題。
每一個失獨家庭都遭遇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慘劇
這些面臨難以滿足父母天倫之樂問題的雙獨家庭夫妻,也將面臨自己如何享受天倫之樂的問題。
結(jié)語
任何選擇都會有利有弊,做出選擇的人將承受選擇的后果,這是自己對自己負責。但是對于沒得選擇又要承受后果的那些人,誰來為他們負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