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香港小姐一共選拔出了42名港姐冠軍,但真正出名的卻寥寥無幾,大部分人則籍籍無名淪為普通人,這究竟是為何?
— —娛樂話你知
張曼玉、趙雅芝、鐘楚紅、翁美玲、邱淑貞……這些名字曾經(jīng)撐起了“香港小姐”最鼎盛時期的輝煌與榮光,成為了東方明珠——香港最雋永的魅力名片。
但奇怪的是,她們都不是當屆港姐選拔比賽的冠軍。
而那些曾經(jīng)在眾人的掌聲戴上璀璨桂冠的冠軍們,比如謝寧、林敏俐、劉慧蘊、翁嘉穗——她們的名字陌生到讓人完全沒有印象。而近期,昔日港姐冠軍譚小環(huán)街邊賣魚蛋,楊思琦夜店變啤酒妹等新聞,更是讓人唏噓:港姐冠軍竟淪落至此。
“德言工容”的港姐冠軍,星途為何如此黯淡?本期《點解》就為您揭開這個怪像背后的故事。
從1973年至今,香港小姐選拔這項老牌的選美盛事已經(jīng)選出了42位港姐冠軍,但在這些冠軍中,還活躍在娛樂圈中的僅剩下陳法蓉、袁詠儀、郭羨妮、徐子珊等幾位,更多的佳麗則淹沒在時光的長河之中。她們中有的人隱退,有的人轉行,有的人淪為配角,有的嫁做人婦: 1994年的冠軍譚小環(huán)街頭賣魚蛋,1998年的冠軍向海嵐轉行當白領,1999年的冠軍郭羨妮和2001年的冠軍楊思琦則靠著各自的緋聞勉強奪得一些版面……而更多的昔日冠軍,早已不再被人提起。
與冠軍的默默無聞相對應的,則是港姐季軍的不斷崛起。蔡少芬、佘詩曼、胡杏兒……TVB的歷代當家花旦無一例外都是昔日的港姐季軍。包括最近因艷舞門走紅的馬賽——2008年的港姐季軍,也是TVB正在傾力打造的下一任花旦。港姐冠軍頻頻被季軍逆襲,這被稱為“港姐第三名魔咒”。
這個魔咒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實,就是機會的錯失!早年舉辦港姐最初的目的,是宣傳“香港城市精神、扶助城市人文內(nèi)涵”,這意味著某位佳麗一旦奪冠,就必須以“香港代表”的身份參加各種國際級的選美大賽,時間長達一年之久。等履行完這一義務之后,才得以正式進入娛樂圈。
娛樂圈的競爭何其激烈,錯過一時便是錯過一世。當港姐冠軍正在為香港做著各種親善之舉時,季軍則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開始參演TVB的重頭劇集,即使需要從小角色開始,即使一時不是主角,但和冠軍比起來,則擁有提前“入屋”的可能。
也許正是意識到這點,2008年的冠軍張舒雅試圖提前拍戲,故詐病不履行“義務”,而遭到了TVB雪藏,被冠上了史上“最懶港姐”的稱號。2000年的冠軍劉慧蘊也是因為對大大小小的禮儀慶典、慈善募捐活動深感疲憊,任期一滿,就拒與“無線”簽約,選擇退出娛圈。
輸在起跑線也沒有關系,因為還有一個詞叫“后來居上”,雖比第三名晚些“觸電”,但港姐冠軍具有額外的“bonus”——直接做主角。然而,回顧冠軍的發(fā)展路徑,卻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規(guī)律,即:一開始,港姐冠軍會接到一部擔任女主角的戲,但之后的發(fā)展卻高開低走、漸漸沒落。究其緣由,則是因為TVB內(nèi)部派系林立,斗爭極其慘烈,稍有不慎,冠軍就成為了炮灰。
華姐冠軍受力捧,港姐冠軍靠邊站
如前所述,當選之后,港姐冠軍需參加各種比賽,其中之一就是國際華裔小姐的競選,該賽事與港姐一樣,都是由TVB承辦的,旨在吸取更多的“演藝新血”。這就直接導致了港姐冠軍在受到第三名的排擠外,多了一個需要PK的強勁對手——華姐。
以TVB當家五花為例,胡杏兒、楊怡、陳法拉(已離開)、鐘嘉欣、徐子珊。五花雖然同居一線,但2004年的港姐冠軍徐子珊的地位最為尷尬,不僅不受力捧,在香港地區(qū)的人氣也最為低迷。以致她憑《雷霆掃毒》獲得“我最喜愛女角色”時,悲中從來,感嘆:一直以為沒人中意我。
而由鐘嘉欣、陳法拉組成的“國際華裔小姐”則走勢凌厲,鐘嘉欣一出道就堪稱“女版林峯”,空降《溏心風暴》、《公主嫁到》等重頭劇擔任主角;陳法拉更是憑 “日記晴”一角連拿兩次最佳女配。此外,目前無線力推的幾位小花,茍蕓慧、岑麗香均是華姐冠軍,而近幾年的港姐冠軍幾乎無立足之地。
四大派系各有山頭,沒拜對秒成炮灰
華姐的加入讓本就不夠大的“主角”蛋糕變得更不夠分,港姐冠軍的星途自是一片阻滯,然而,比藝員之間的競爭更為可怕的當屬TVB派系爭斗,稍不留神,即可淪為炮灰。
網(wǎng)傳TVB長期被四大高層(梁家樹、曾勵珍、陳志云、樂易玲)統(tǒng)領,各派系之間對戲劇資源的爭奪也是劍拔弩張,旗下藝員自是各分陣營,力求上位。2006年樂易玲空降TVB后,一手捧起佘詩曼、林峰、胡杏兒等小生花旦,勢頭連年旺盛,而楊思琦因為一直唯曾勵珍馬首是瞻,隨著曾派勢頭的逐漸減弱,此后幾年也只能成為配角。
如今,隨著陳志云離職、梁家樹榮休,新近女高層余詠珊的加入,無線的派系重新洗牌,競爭日漸白熱。號稱“高登女神”的黃翠如即是余小姐的得力干將,她一入無線,部部主角,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港姐冠軍就只能靠邊站了。
誠然,派系爭斗、資源掠奪只是港姐冠軍籍籍無名的一部分原因,日漸惡劣的香港娛樂圈環(huán)境才是她們難以走紅的不可抗力。2000年后,香港本土造星機制日益衰退,TVB亦開始日薄西山,當下嫩模當?shù)?、狗仔猖獗,這無疑讓本就飽受“豬扒”、“緋聞”等爭議的港姐冠軍們的走紅之路愈見荊棘。
狗仔猖狂,港姐陷“艷舞”、“丑聞”怪圈
自1993年莫可欣當選冠軍之后,港姐就陷入了越學越丑的怪圈,而如今的佳麗不僅顏值下降,緋聞更層出不窮,香港盛行的八卦文化讓狗仔們對準了準佳麗的私人生活,從家底到學歷到外貌都來了個“刨根問底”,以致不時傳出港姐賽前丑聞。2011年冠軍“清純版法拉”朱晨麗被控抽煙酗酒;張嘉兒飯局陪玩張舒雅醉倒街頭;今屆一眾準候選人中又被爆出跳艷舞被猛男摸大腿等香艷照…… 如此一來,即便折桂問鼎,港姐冠軍們也因形象受挫,很難得到大眾認同。
嫩模當?shù)?,“裸露”、“三級”搶爆版?/strong>
針對港姐質(zhì)素的日益下降的現(xiàn)象,主持過數(shù)屆決賽的司儀曾志偉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一是狗仔隊文化令不少靚女忘而卻步,以前港姐地位很尊崇,現(xiàn)在一來就被人起花名,挖丑聞,令她們覺得參選是受罪;二是受靚模文化影響,不少靚女15、16歲時已經(jīng)被星探挖光了。”
近年來,一批年少、時髦、漂亮的模特憑著天使面孔、傲人身材迅速上位,她們深知穿著越暴露等于版面越大的傳媒道理,長期靠三點式泳衣霸占版面,在獲得高人氣后,又迅速轉戰(zhàn)電影、電視領域進行全方位的發(fā)展,周秀娜、楊穎(Anglebaby)都是其中的成功代表。嫩模的興起讓靚女們不再視“選美”為唯一走紅途徑,即便參選,港姐的消息也可能淹沒在各式桃色新聞之中。
TVB式微,幕后大逃亡新人難冒頭
此外,TVB式微亦是港姐冠軍發(fā)展不溫不火的主要原因。如今,一個都教授紅遍中國,日韓劇不斷升溫,而港劇受廣電政策影響難入內(nèi)陸,加之,TVB在創(chuàng)作和投入方面過度節(jié)省,一干優(yōu)秀編劇如劉家豪梅小青夫婦(離巢后打造了大熱劇《衛(wèi)子夫》)逃離無線。幕后團隊的缺乏,讓港劇的關注度大不如前,因此,即便冠軍們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很有可能因通收視慘淡而告終。這或許也就是為什么如今我們熟知的只有佘詩曼、胡杏兒等“早年港姐”,而不見新人冒頭的原因了。
奪冠夜的榮耀并不意味著坦蕩的星途,它是那場選美的結點,亦是重新出發(fā)的起點。如若港姐冠軍們有心在娛樂圈中有所建樹,打拼出一番天地,則需要仔細思考,轉變心態(tài),努力付出,規(guī)劃星途,如此方能打破港姐冠軍籍籍無名的“宿命”。不知2014年的今屆港姐冠軍能否認識到這點,在之后的路途中,奮力向上,打破僵局,成為既李嘉欣之后的又一港姐風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