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的迷霧
在戰(zhàn)火紛飛的的三國時代,英雄之多如過江之鯽讓人數(shù)不勝數(shù)。無奈主角劉備、諸葛亮以及關羽等人的光環(huán)太過耀眼,因此也有很多不世出的名將被后人所遺忘,今天小編就來說一個三國名副其實的悍將,戰(zhàn)夏侯、敗關羽,因一言名垂青史,卻被權臣誅殺?
他就是呂布手下第一猛將高順,說起高順或許有很多人表示驚訝,不過說起另外的兩個人想必大家都會對高順刮目相看,一個是劉備手下義薄云天的關羽,關羽曾是高順的手下敗將;另一個是慧眼識珠曹操手下的愛將張遼,在張遼為呂布麾下賣力的時候,頂頭上司就是高順。高順早年即跟隨呂布征戰(zhàn)天下,治兵有術。他手下有七百余人,各個身經(jīng)百戰(zhàn),號稱西涼軍中的精銳,因為沖鋒陷陣從未敗績,因此有“陷陣營”之美譽。
公元198年,呂布因為勾結袁術反叛朝廷,委任高順為大將、張遼為副將攻打在小沛駐軍的劉備,而此時劉備自知兵力有限,只好向遠在許昌的曹操求救,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兵救援劉備,就在夏侯惇引兵和關羽共同抗擊高順的時候,卻被高順打得落花流水、一敗涂地。也就是在這場戰(zhàn)役之中,夏侯惇失去了一只眼睛,并以及為惡心的方式放到了自己的嘴里然后吃掉了。由此可見,高順勇猛并不亞于夏侯惇和關羽。
然而,高順并不是有勇無謀,史書記載高順多次為呂布出謀劃策,謀略武功并不亞于呂布身邊的陳宮。而最讓高順名垂青史的一句話就是他曾將對呂布說的: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shù)也”。意思就是告訴呂布你不識忠言,驕傲自大,因而導致屢戰(zhàn)屢敗,就不能長點腦子嗎?高順這段話真可謂是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古往今來,所能夠成就大事的人所必須具備的特點,同時對后世也有很深的借鑒意義。
盡管,高順明知呂布非明智之主,然而卻依舊對呂布忠心耿耿,直到呂布白門樓眾叛親離落敗曹操之際,高順依舊對呂布沒有任何的怨言。當手下的張遼識時務歸降曹操時候,高順卻選擇了一臣侍二主,慷慨就義。一代名將就此隕落,為呂布盡忠而死的高順究竟是值得還是不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