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那些曲折的事兒
明朝共有十六個皇帝,要說誰繼位最坎坷,那明憲宗朱見深當(dāng)仁不讓。本來太子當(dāng)?shù)姆€(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但老爸明英宗朱祁?zhèn)偏要親征瓦剌,結(jié)果兵敗被俘。
叔父朱祁鈺當(dāng)上了皇帝,史稱為景泰帝??v觀古往今來,新皇帝上位以后,就沒有讓侄子當(dāng)太子的事。景泰帝自然也一樣,不過他還是念著點(diǎn)舊情,繼位三年以后才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位,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jì)立為了太子。
但朱見深的苦日子并沒有過多久,景泰八年,明英宗發(fā)動了“奪門之變”,成功復(fù)位,朱見深便又成了太子。
而到了1464年,明英宗朱祁鎮(zhèn)去世,十八歲的朱見深繼位,也就是明宣宗。即位之后他肅清了英宗留下的腐朽朝政,使得明朝頗有一番中興的氣勢,但這個皇帝卻有一個危機(jī),那就是子嗣,甚至快到了絕后的地步。
生兒子、立太子一直以來都是皇帝的任務(wù),明憲宗繼位以后也努力去做了,但因?yàn)樗?dú)寵萬貴妃,所以第一個兒子出自萬貴妃,但沒過多久就夭折了。為了再次生子,萬貴妃獨(dú)霸了明憲宗,史稱“六宮希得進(jìn)御”。
但萬貴妃的肚子一直沒有大起來過,于是她也不準(zhǔn)憲宗別的妃子生孩子,“后宮有娠者皆治使墮”。萬貴妃甚至還毒死了已經(jīng)被立為太子的朱佑極,“柏賢妃生悼恭太子,亦為所害”。
一直到成化十一年五月,三十歲的明憲宗竟然還沒有一個兒子,見他十分憂愁,宦官張敏說出了一個重磅新聞,“萬歲已有子也……皇子潛養(yǎng)西內(nèi),今已六歲矣,匿不敢聞”,而這個皇子就是日后的孝宗。
一下子多了個活蹦亂跳的兒子,這無疑給明憲宗打了一針強(qiáng)心劑,同年十一月,孝宗便被立為太子。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里,只有一人不開心,那便是萬貴妃。為了防止孝宗如同前太子朱佑極一樣被毒殺,憲宗的生母周太后想了個奇招,那便是“以兒付我”,意思就是讓孝宗去仁壽宮居住。
而這個奇招,也的確是讓萬貴妃有苦說不出,久而久之,也漸漸的放下了心中的執(zhí)念。由于沒有她的干涉,憲宗在之后的幾年內(nèi),竟然有了十余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