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稚生
在我國,康熙帝和漢獻帝都是幼歲登基,康熙帝在位初期,大臣鰲拜專權,而漢獻帝在位時,大臣曹操專權。為何都是權臣當?shù)?,兩人的結局為何迥異?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東漢末期的漢獻帝,與清朝初期的康熙帝,都面臨著權臣的威脅。威脅漢獻帝的是曹操,威脅康熙帝的是鰲拜。結果卻大相徑庭。漢獻帝被曹操裹挾了大半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幾乎沒有什么反抗的余地。而康熙帝宣布親政后,只讓鰲拜囂張了兩年,就將他扳倒,看起來輕輕松松、毫不費力。
實際上,曹操迎接漢獻帝之時,東漢政權經(jīng)過“黃巾之亂”和“董卓亂政”之后,已經(jīng)名存實亡了。漢獻帝名雖天子,其實更光桿司令差不多。曹操大權在握,漢獻帝基本上更傀儡差不多;而康熙帝則是另一番景象,雖然鰲拜專權,但是鰲拜也是有反對派的,他也不敢做太出格的事情。
東漢時期,曹操在諸侯里對漢獻帝還算不錯了,就個人選擇而言,漢獻帝不得不選擇曹操,漢獻帝多年來看似昏聵,實際上他還是很聰明的,基本上維持了自己的地位,曹操再世時也沒有動他。而鰲拜專權攝政,康熙帝也是頗有壓力的。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jù)之勢已成,曹操迎帝入許昌,狹天子以令諸侯,是在其原本的政治勢力已成的情況下的一種政治手段,從一開始獻帝只是曹氏集團的旗幟加棋子罷了,但即便如此,終曹操一生也未敢明目張膽的扯下遮羞布??滴醯哿鶜q登基、鰲拜為輔政大臣之一,其時內有政治手腕極高的孝莊、外有手握兵權的諸滿蒙親王貝勒旗主、異姓藩王。鰲拜與當年的曹操本身就沒有可比性。
而另一方面,曹操和鰲拜的地位也是有所不同。鰲拜是顧命大臣,但也是四大臣之一,地位有限,四大臣之首卻是索尼。鰲拜并不是大權獨攬,至少有兩派勢力不為他所控制,而康熙帝發(fā)難之時,支持鰲拜的人并不多;而曹操則是另一種情況。曹操是實力派,是白手起家的軍事政治集團。他擁有一批支持自己的人,大權在握,漢獻帝并沒有太多的機會和勢力與他抗衡。
漢獻帝輸就輸在,他手里的牌太爛。東漢末期,由于漢桓帝、漢靈帝等皇帝的昏庸無能,皇權逐步旁落,要么被外戚掌握,要么被宦官掌握。皇帝夾在中間,看著神仙打架,也無能為力。漢獻帝先后被董卓、李傕、曹操等人挾持。其中,曹操挾持他最久,長達24年之久。
而康熙帝身處清王朝上升期,清王朝逐漸壯大的同時,皇帝的權利也越來越大。清朝初期,皇權是比較穩(wěn)固的,從沒有出現(xiàn)過大權旁落的時候。就算因為康熙帝登基時年幼,只有8歲,必須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幫助小皇帝處理政務。可輔政大臣的權力,依然來自于皇權的授權和認可。沒有皇權的授權,他們什么都不是;沒有皇權的認可,他們什么都干不了。鰲拜是清朝三代元勛,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從而以輔政大臣的身份,獲得了一些實權??墒?,這些實權,是遠遠不能與皇權抗衡的。
漢獻帝與康熙帝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兩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形勢不同,漢獻帝在很多方面也不如康熙帝,無權無勢的他想反轉根本不可能,失敗在所難免,最終難逃傀儡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