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對于諸葛亮來說同樣如此,在民間傳說中,諸葛亮似乎成了智慧的化身,然而諸葛亮并非是萬能的,在正史中,諸葛亮的才能并沒有像《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傳奇,相反,諸葛亮的一生也曾犯下了很多錯誤,正是這些錯誤最終間接導(dǎo)致了北伐失敗以及蜀國最后的滅亡。
一、錯用一人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任用自己最得意的門生馬謖駐守街亭,在此之前,很多人都建議任用實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的魏延駐守街亭,然而諸葛亮聽不進任何建議,最終馬謖被張郃大敗,街亭失守,街亭失守也導(dǎo)致第一次北伐失敗,第一次北伐無疑是諸葛亮進取中原的最好時機,然而正是因為諸葛亮用人唯親的結(jié)果,才最終導(dǎo)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敗。
二、錯殺一人
諸葛亮臨死前擔(dān)心自己死后無人能約束魏延,于是令人在自己死后設(shè)計將魏延斬殺,魏延作為蜀國后期為數(shù)不多的優(yōu)秀將領(lǐng),對蜀國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而且有了魏延的存在,也能和姜維互相約束,達到制衡的效果。此外,蜀國本就人才匱乏,而魏延的死讓蜀國的人才更加稀少,也造成了蜀國“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尷尬局面,最終面臨強大的魏國,蜀國只好繳械投降。
三、錯選一人
諸葛亮臨死前選定姜維作為自己的繼承人,雖然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才學(xué),但是姜維在繼承諸葛亮的衣缽后,卻一心想著北伐大業(yè),最終耗空了蜀國的國力和財力,數(shù)次北伐都無功而返,最終還落得身死異國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