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哩頭條
反應蘇格蘭反英戰(zhàn)爭最有影響力的電影:勇敢的心
在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歷史恩怨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13-14世紀的蘇格蘭抗英戰(zhàn)爭了,這極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美國人的電影工業(yè)。由派拉蒙影業(yè)拍攝的《勇敢的心》,以蘇格蘭歷史上的創(chuàng)奇英雄威廉·華萊士為原型,藝術性的描繪了蘇格蘭抵抗英格蘭侵略的歷史。這部制作精良的電影在1995年創(chuàng)造了2億多美元的票房,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各式獎項在內的奧斯卡等電影大獎。
圖:電影《勇敢的心》
13世紀末期,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完成了對大不列顛島南部的威爾士地區(qū)的征服,很快又將目光投向了蘇格蘭王國。然而當時蘇格蘭的新國王約翰·巴里奧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很快就被蘇格蘭貴族所架空;而這些貴族為了保證蘇格蘭的獨立,不得不向外尋找盟友。
隨著1294年英法戰(zhàn)爭打響,蘇格蘭和法國很快就締結了以王室婚姻為媒介的戰(zhàn)略同盟條約,規(guī)定兩國中有任何一個國家遭到英格蘭的攻擊,另一個國家就得進攻英格蘭。蘇格蘭的貴族們眼光相當精準,在條約簽訂后不久英格蘭就開始入侵蘇格蘭,蘇格蘭抗英戰(zhàn)爭就此爆發(fā)。
當時英格蘭實力非常強大,一直推進到蘇格蘭腹地,蘇格蘭國王約翰·巴里奧被迫退位,蘇格蘭幾乎就此被吞并。而威廉·華萊士正是在這場戰(zhàn)爭中率領起義軍奮起反抗英軍,并在1305年被殺害。此后蘇格蘭貴族小布魯斯又承擔起了領導起義軍反抗英軍的重擔,并自立為蘇格蘭國王;而此期間法國由于軍事上的失敗,與英格蘭進行了議和。在1314年大勝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以后,蘇格蘭恢復了事實上的獨立。
此后又過了十多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與蘇格蘭簽訂了合約,正式承認蘇格蘭的獨立地位。而小布魯斯為了防止英格蘭日后再次入侵蘇格蘭,又派使者到法國要求延續(xù)同盟條約;由于法國當時也面臨英格蘭的軍事威脅,雙方一拍即合。蘇格蘭-法國同盟就此延續(xù)了兩百多年。
幾年以后,愛德華三世果然再次發(fā)動入侵蘇格蘭的戰(zhàn)爭。在小布魯斯僅有10歲的兒子大衛(wèi)二世緊急赴法國避難后,愛德華三世又對法國開戰(zhàn),英法間的“百年戰(zhàn)爭”就此拉開序幕。此后蘇格蘭-法國同盟、英國之間時打時停,戰(zhàn)爭一直延續(xù)到了1453年才結束。
圖:克倫威爾完成了英格蘭歷史上最后一次對蘇格蘭的武力征服
而進入16世紀以后,歐洲諸國爭端中的宗教色彩越來越濃厚。最后達到了因為同樣信奉新教,蘇格蘭和英格蘭反而變成近似于盟友的情況。不過16到17世紀間,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的關系也談不上多好,比如克倫威爾在1650年又率領英格蘭軍隊再次攻占蘇格蘭。只是在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以后,蘇格蘭才自動恢復了獨立地位,直到1707年與英格蘭在保持王位聯(lián)合基礎的情況下,和平完成合并。
僅從人心向背來說,蘇格蘭是激烈反對與英格蘭合并的。但是蘇格蘭經歷反復戰(zhàn)亂和英格蘭的多次入侵和殘酷征服,國家經濟建設已經完全被打爛了。而且蘇格蘭自身市場規(guī)模有限,經濟嚴重依賴羊毛、鹽、煤炭等農礦產品的出口;但又無法打破法國、英格蘭、荷蘭、斯堪的納維亞諸國的高關稅壁壘。
從1688年起,蘇格蘭又被英格蘭拖入多場戰(zhàn)爭,更是徹底失去了法國、荷蘭等市場。尤其是1695年開始,反常氣候使蘇格蘭糧食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大饑荒使蘇格蘭人口直接減少了15%,而應對饑荒的向巴拿馬地區(qū)殖民計劃又在西班牙人和英格蘭人的打擊下徹底失敗。
1707年的合并,實際上是蘇格蘭王國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以出賣自身獨立性——不再保留獨立國家、取消蘇格蘭議會為代價,換取英格蘭的經濟貿易開放合作。事實上在1703-1704年,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的關系還一度極為緊張,幾乎再次處于戰(zhàn)爭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