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諸葛亮為什么非要伐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底是為啥
我們前面說了劉備的失誤,今天來說說面對劉備制造的爛攤子,諸葛亮采取了什么不得已而為之的措施,來延續(xù)蜀漢政權(quán)的存在,卻改變不了其敗亡的結(jié)局。
益州的叛亂使劉備終于明白,雖然漢獻帝已經(jīng)禪位,但只要強調(diào)這是曹魏篡權(quán)造成的,是被賊一時奪去,就能證明漢室仍是天命所歸,道義仍在漢室這一邊。那么由他這個宗室建立的蜀漢政權(quán),作為唯一的劉氏余脈,就有資格代表漢室去討回天下,并合理地存在下去。反之,放棄討伐曹魏、貿(mào)然稱帝,就是對自己這種資格的否定。所以,蜀漢必須堅持討伐曹魏,才能證明自己的政治正確,壓制人們對其政權(quán)合法性的質(zhì)疑,阻止內(nèi)憂外患的發(fā)生。于是,劉備把這個思路作為遺囑,托付給了諸葛亮,讓他不惜一切代價去實現(xiàn)。甚至告訴他,如果你覺得我兒子會拖你后腿,你就自己取代他。這一下就把伐魏上升到了誰也不能否定的高度。
歷史學家田余慶先生認為,此前劉備一直沒把諸葛亮當作貼身智囊對待。比如劉備入蜀占領(lǐng)益州,是法正和龐統(tǒng)起主要的謀劃作用。向東吳復仇時,諸葛亮也勸阻不了劉備。所以直到劉備死后,諸葛亮才真正成為蜀漢核心,并制定了北伐戰(zhàn)略。他也深刻意識到北伐是最大的政治,遠不止軍事問題那么簡單。讓我們來看他對出兵時機的選擇。
劉備死后不到四年,諸葛亮就著手第一次北伐。從國力的恢復來看顯得有點著急,但此時曹魏政權(quán)已經(jīng)交到了第三代手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原人對它的認同度會越來越高,對漢室的懷念會越來越少。長此以往,恢復漢室就不再有民心基礎(chǔ),所以諸葛亮不能再等,哪怕國力未復,也要出兵。
為了保障頭等政治大事,諸葛亮采取了嚴刑峻法的模式。第一次北伐中,馬謖失了街亭,諸葛亮不但斬了馬謖,重罰了老將趙云,還把自己降了三級。因為他深知北伐一旦有失,政權(quán)都可能被顛覆,因此哪怕是他自己,也不能影響北伐的戰(zhàn)果。他使蜀漢之人意識到,北伐的堅定性,是一種信念,代表的是道義和天命,誰都不能與之相違背。人心的認同會折射到行為上,為政治提供助力。所以盡管諸葛亮秉承嚴刑峻法,但在以天命為基礎(chǔ)的觀念感召下,蜀漢從劉備兵敗的危機中走了出來,重新認可了這個政權(quán)的合法性,使之延續(xù)了數(shù)年生存。期間政治清明,國力雖然最弱小卻最有進取心,不能不說得益于北伐這個準確的政治路線。
那么,既然如此,為什么北伐沒能取得成功呢?這還是由劉備早期的政治失誤造成的,因為《隆中對》最初提出的設(shè)想,畢竟是在“跨有荊益”的基礎(chǔ)上實現(xiàn)兩路出兵,夾擊曹魏。但荊州已經(jīng)失去,從那里出兵的通道沒有了,蜀軍就只能從地勢不好的秦川一帶進軍。補給線長,糧草總是出問題,很難持續(xù)和曹魏作戰(zhàn),更談不上威脅中原。不好打,還必須要打,所以說北伐是一個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選擇,是諸葛亮面對的一個困局。
而另一個困局,就是益州的內(nèi)憂。盡管諸葛亮很快平定了益州的叛亂,可是反抗的潛流始終存在。這仍然與劉備的失誤有關(guān)。當初劉備取得益州以后,手下包括了兩股力量,一股是原來益州劉璋的部屬,一股是劉備從荊州帶來的部屬。前者是“舊部”,是原來益州的主人,后者則是所謂的新人,也叫客籍,這就形成了歷史學家所說的“新舊”之分,或“主客”之分。
我們說過,益州舊部對劉備政權(quán)的態(tài)度很消極,這就造成了人心不穩(wěn)。更何況從東漢末年開始,讖語的影響,也不利于姓劉的人當皇帝。什么是讖語呢?就是一種帶有迷信色彩的預言。這些預言的核心觀點,就是“劉祚將盡”。祚,就是皇帝之位,劉祚將盡,就是說姓劉的皇帝位子做不長。
由于對劉備不滿,“劉祚將盡”這種論調(diào)在益州舊人中很流行,并在劉備死的時候催生了叛亂行為。諸葛亮在世時還能靠鐵腕與北伐邏輯壓制這個論調(diào),當他去世后,益州舊部的力量抬頭,這個論調(diào)就像火星遇到了鼓風機一樣,瘋狂燃燒起來了。
當時影響最大的聲音,是擔任光祿大夫的譙周寫的一篇《仇國論》。仇國指的就是兩個互為仇敵的國家,一個叫因余是小國,一個叫肇建是大國,其實就指現(xiàn)實中的蜀漢和曹魏。這篇文章的基調(diào),就是力量弱小的國家打不過強敵,應(yīng)該學周文王那樣休養(yǎng)生息,不要窮兵黷武,實際上就是反對諸葛亮的北伐戰(zhàn)略。
這個論調(diào)有現(xiàn)實依托。公元249年,司馬懿趁著魏國皇帝去高平陵掃墓的時候,發(fā)動政變控制了魏國的軍政大權(quán),史稱“高平陵事件”。曹家自己都要被司馬氏篡位了,那么當年所謂的曹賊篡漢,就將成為歷史。既然這件事都成了過去,那么以聲討曹賊為口號的北伐,還有存在的意義嗎?失去了意義,不就成了為打仗而打仗,那不是窮兵黷武是什么呢?所以譙周的《仇國論》寫出后,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頗為認同,甚至連張翼、廖化這樣跟著諸葛亮數(shù)度北伐的將軍,都以此為依據(jù),反對繼續(xù)北伐。民間更是出現(xiàn)了大量逃避兵役的情況,這就看出當時的人心了。
但對蜀漢而言,《仇國論》的論調(diào)其實非常危險。因為我們說過,北伐是蜀漢政權(quán)合法性的保證,《仇國論》否定北伐,實質(zhì)就是否定劉氏政權(quán)的合法性,瓦解抵抗心理,一旦有魏軍來攻,就會促使人們?nèi)ネ督怠?div style="height:15px;">
那么,客籍集團就眼睜睜地看著這種情況發(fā)生嗎?答案是無奈的。因為在諸葛亮去世后,其繼承者蔣琬、費祎等人,都沒有他那樣的影響力與掌控能力。而且蔣琬等人雖然還在喊著北伐,但在“窮兵黷武”理論的壓力下,采取了軍事收縮,把精力轉(zhuǎn)移到了保境安民。這使得北伐逐漸成為空談,人們越來越不想和曹魏爭斗,只求得過且過。
于是在公元263年,后主劉禪面對進攻的魏軍,在《仇國論》的影響下,在諸多大臣的勸說下,選擇了投降,蜀漢滅亡。而那時魏軍距離蜀漢的都城其實還很遠。劉備早年造成的政治痛苦,終于以悲劇的方式結(jié)束了。當然,歷史上對《仇國論》和譙周的爭議比較大,也有聲音認為譙周是幫助蜀漢避免了戰(zhàn)火,對百姓有益,這就是另外一種角度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北伐亡,不北伐亦亡——諸葛亮解不開的蜀漢政治死結(jié)
諸葛亮之《出師表》中隱藏了哪些秘密?
從蜀漢政權(quán)的覆滅看諸葛亮的執(zhí)政理想和治國水平
推書|無力回天,蜀漢滅亡,其原因何在?
世人都不知道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北伐只是他的一個幌子!
劉備稱帝時,一人贊同一人反對,兩個人后來經(jīng)歷的反差,令人唏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