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萌關是個古城,位于現(xiàn)在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qū)昭化鎮(zhèn),古城現(xiàn)在當然早已蕩然無存,只留下一串古地名,還隱約能觸摸到當年的金戈鐵馬,聆聽到三國的戰(zhàn)場廝殺。
建安十七年(212年),先主劉備就是從這里興兵,殺向成都的劉璋政權,最終成就霸業(yè),建立蜀漢。
看起來似乎很輕松,劉備平定益州之戰(zhàn),許多人認為兵不血刃,輕松拿下。但這場戰(zhàn)爭的真相,遠沒有《三國演義》中寫得那么輕松。在今天的地圖上,我們可以定位葭萌關到成都的距離,大致是300公里左右,也就是說,以成都為中心畫一個半徑300公里的圓圈,就能把葭萌關包括進去,那這么點距離,劉備用了多久進軍呢?
差不多兩年。
當然三國時期沒有公路,更沒有高速,村與村未必相通,山與山未必有路,不過即使這樣,300多公里,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如果戰(zhàn)事順利,三五個月無論如何也能到了。
劉備用了兩年。
換算成天的話,就是每天進軍500米左右。
對比一下后期魏滅蜀之戰(zhàn),263年8月魏軍三路攻蜀,11月蜀漢滅亡,僅僅用時3個月。
可想而知劉備遭遇了怎樣的抵抗。
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這是諸葛亮在隆中對里為劉備分析的天下大勢,未出茅廬的諸葛亮有此見識確實高明,但這一切老兵油子劉備豈能看不出來?問題是,劉璋雖然暗弱,但益州地勢實在險要,從荊州到益州,山路漫漫,險阻眾多,
如果要強取益州,還要防備曹操的進攻或孫權的背盟,哪個對手都能讓自己全家死無葬身之地,自己手下能用之兵不過數(shù)萬,實在有點力不從心。萬一劉璋堅壁清野抵抗,都不用出兵交戰(zhàn),餓就把自己餓死了。
這時,張松出現(xiàn)了,劉備的天時也就出現(xiàn)了。
在曹操處碰壁的張松把劉備看做了明主,決意投效。一通操作,說動了劉璋派法正迎劉備入益州,又給劉備增兵、供應器械糧草,讓他去征討張魯。
老天送來的機會,劉備怎么會不把握住,于是“前后賂遺以巨億計,正因陳益州可取之策,”張魯并不在劉備眼里,守城之賊,沒有必要為他浪費兵力,平定了益州再回頭來收拾張魯不遲,所以劉備做的是: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可以說,這時候,劉備已擁有了天時,益州的大門已經(jīng)為他打開。
如果劉備不是從葭萌關發(fā)兵,而是直接從荊州發(fā)兵的話,那就相當于是從江陵城發(fā)兵,從現(xiàn)在的古江陵城到成都的直線距離來看,大致是在1000公里左右,也就是說,如果劉璋不請劉備入川,劉備面臨的直線行軍距離將是他從葭萌關到成都的直線行軍距離的3倍多。
如果劉璋早做準備,白水督楊懷、高沛就不會被劉備所殺,數(shù)萬白水軍也不會被劉備吞并,那么劉備面對的困難,顯然要遠遠高出數(shù)倍,平定益州,只剩下理論上的可能。
而現(xiàn)在,劉備已經(jīng)占據(jù)了重鎮(zhèn)葭萌關。又吞并了楊懷、高沛的兵力,加上劉璋原先資助他的兵力,麾下已有數(shù)萬之眾,葭萌關到成都,顯然比荊州到成都近得太多,益州的險阻,已經(jīng)喪失大半,地利,看起來也在劉備這邊了。
這時候的劉備,名聲已播于四海,被曹操稱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各地豪杰紛紛來投,文有龐統(tǒng)、諸葛亮,武有關羽、張飛、趙云、黃忠、魏延,除了馬超即將歸附,從紙面上看,因為有臥龍鳳雛,甚至強于五虎將齊全的時候。
同時還有益州的一批降臣降將,歸降的和即將歸降的:法正、孟達、彭羕、李嚴、馬超、吳懿等。
從兵力上說,史書上沒有確切記載,不過可以推斷,劉備出發(fā)入益州時,已帶有數(shù)萬人馬。“將步卒數(shù)萬人入益州?!?/strong>隨后又吞并劉璋的兵力,“先主并軍三萬余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可見這時,駐扎在葭萌關的劉備應該能控制4-5萬的軍隊。
吞并的部隊人心畢竟不穩(wěn),所以劉備還采取了措施。“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并士卒妻子?!?/strong>將益州兵將的家屬作為人質,加上道德感化和金錢誘惑,使得士卒愿效死力。
劉璋這邊,他本人素以暗弱聞名,手下的張松叛變被殺,大將楊懷、高沛被劉備所殺,法正、孟達叛變,馬超心在劉營,李嚴、吳懿無心作戰(zhàn)。堪用的只有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一些將領,其余人等人心惶惶。
人和,也倒向了劉備這頭。
出乎意料的困難
看起來,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明主劉備,面對暗弱的劉璋,似乎是應該“兵不血刃”,輕松就能平定益州,可是實際的作戰(zhàn)情況,叫人大跌眼鏡。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對劉璋翻臉,從葭萌關發(fā)兵進攻劉璋。
開始作戰(zhàn)還算順利,缺少防備的劉璋,派出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大將在涪城一線與劉備作戰(zhàn),都被擊敗,隨后退守綿竹。劉璋又派出李嚴赴綿竹督軍,結果李嚴是個內奸,率眾歸降,綿竹遂破。
作戰(zhàn)過程還算順利,但劉璋軍并不是一觸即潰,他們節(jié)節(jié)抵抗,在每一處都給劉備軍制造了麻煩,所以劉備從葭萌關出兵到打下綿竹,就花了將近一年時間。
但在下一步,劉備遇到了大麻煩,他進圍劉璋之子劉循據(jù)守的雒城,這里距離成都的直線距離,已經(jīng)只有50公里左右,就好比德軍進攻莫斯科時,已能看到城里的建筑一樣。但就在雒城,劉備遇到了和德軍在莫斯科外類似的困難,劉循的守城意志出乎意料的頑強,雒城被圍攻近一年不下,重要謀士龐統(tǒng)也不幸中流矢而亡。
這個時候,劉備已經(jīng)快支撐不住,所以他不顧荊州防守的重任,抽調出了荊州的兵力,命令諸葛亮、張飛、趙云率兵溯江西進,平定白帝城到江陽一線的州縣,盡快與他會合,穩(wěn)定大局。
這個決定,顯然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劉備兵不血刃就能平定益州,當然沒有必要抽調出珍貴的荊州人馬來幫忙,同時還派來了諸葛亮、張飛、趙云這樣的豪華陣容,可以說,荊州的防守為之一空,只剩關羽獨撐大局,這也為之后關羽兵敗身亡留下了隱患,甚至可以說,關羽的敗亡,就是因為荊州將領被抽走和兵力被削弱所直接導致。
不過劉循畢竟是人不是神,堅守雒城一年已是他的極限,建安十九年夏天,雒城終于被攻破,劉備終于得以進圍成都,看起來,勝利就在眼前。
暗弱的劉璋?
劉璋暗弱嗎?也許是的,大家都這么說,他的表現(xiàn)也似乎如此。不過暗弱的劉璋,在天時地利人和盡失的情況下,竟然已經(jīng)抵抗了兩年之久,暗弱的劉璋,在天時地利人和盡失的情況下竟然還有那么多人肯為他效忠抵抗。劉備可能意識到,劉璋似乎也不是那么暗弱。
劉備終于攻下雒城,進圍成都了,成都的情況肯定是一團糟了吧?實際情況是,“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戰(zhàn)?!?/strong>精兵三萬,糧食夠吃一年,從官員到百姓都想要堅守,這樣看來,如果劉璋有劉循那樣的守城決心,再守個一兩年也不是問題。
如果是這樣,劉備就得大概率玩完,他勞師遠征,想的就是速戰(zhàn)速決,為此甚至不惜抽調了荊州的兵馬?,F(xiàn)在已經(jīng)耽擱了兩年半多,劉璋城中卻既有精兵,又有糧草,關鍵軍民還有死戰(zhàn)的斗志,劉璋耗得起,劉備無論如何耗不起,拿下的地方并不穩(wěn)固,時刻要擔心復叛,還有背后曹孫的虎視眈眈,無論哪方面出了問題,皇叔這一條老命很可能就要送在成都城下,這如何是好?
關鍵時刻,劉璋表現(xiàn)出了風度,他竟然這樣說:“父子在州二十余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zhàn)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心能安!”這似乎不是個暗弱之主該說的話。
在三國的亂世中,劉璋簡直是個異類了,以近乎純真的善良相信了張松的話,主動邀請劉備入益州,送兵送糧。在所謂的同宗撕破臉皮,進圍成都城下之后,在明明可以堅守的情況下,又以百姓利益為考慮,拒絕了軍民守城的決心,開城出降,這樣的劉璋,如何能讓軍民百姓不流涕?
劉璋是真心為百姓著想還是只是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小院更愿意相信是前者,因為在劉備剛起兵的時候,益州從事鄭度就獻計要堅壁清野,遷走百姓,燒掉糧食,深溝高壘,避而不戰(zhàn),劉備必然自退。這時一條毒計,法正、龐統(tǒng)聽說了都束手無策,劉璋卻拒絕了,說:“我聽說過抵抗敵人以保護百姓;從未聽說要遷徙百姓來躲避敵人的?!辈挥绵嵍鹊挠嫴?。
如果他開始就用鄭度這條計策,劉備除了退軍別無他途。而沒有必要到了成都被圍才說要為百姓著想。
由此,劉備才得以拿下成都,從名義上平定了益州。而到他真正占據(jù)益州全境并加以鞏固的時候,已經(jīng)耗去了整整8年的時光,再過4年,劉備駕崩。
對了,不知是不是巧合,劉備有個兒子,在魏軍兵臨城下之后,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劉璋和劉禪,不是大暗弱,就是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