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60年代,隨著西方列強在世界范圍內(nèi)爭奪殖民地的斗爭日趨激烈,中國新疆邊境地區(qū)形勢也越發(fā)緊張。1865年,中亞地區(qū)浩罕汗國軍官阿古柏趁虛而入,入侵新疆,先后占領了喀什喀爾、葉爾羌、和田、阿克蘇、庫車等地。與此同時,沙俄也趁機占領伊犁地區(qū),新疆危在旦夕,隨時可能丟失。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已經(jīng)是花甲之年的左宗棠,決定不負當年林則徐的重托,一定要收復新疆。然而,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認為新疆為不毛之地,與其收復新疆不如把軍費用于海防上。左宗棠則堅持認為“塞防”和“海防”應該并重,他在慈禧太后召開的御前會議上聲嘶力竭地呼吁朝廷重視新疆問題:

“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陜、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guān)山,亦將無晏眠之日?!弊笞谔倪€認為新疆并非不毛之地,“新疆天山南北兩路糧產(chǎn)豐富,牛羊牧馬成群,所謂千里荒漠,實則是聚寶盆。”在左宗棠的一再堅持下,慈禧太后終于采納了他的意見。
1875年5月,慈禧太后以光緒的名義發(fā)布上諭,任命左宗棠欽差大臣,全權(quán)督辦新疆軍務。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是需要軍餉,西征大軍需要大量糧草和軍餉,而大清國庫根本無法提供,怎么辦?

資料顯示,當左宗棠籌措軍餉時,全國各地欠軍餉已經(jīng)近3000萬兩。國庫空虛,地方又無法征銀,左宗棠感嘆時局之艱難,“各省協(xié)餉有遲有速,有應有不應,有能匯兌不能匯兌,有宜用犢催,有宜用緘懇,人地各殊,情事各異?!碑敃r清朝僅有的軍餉,絕大多數(shù)都用于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建設中,“東南厘金大宗既被洋防占去,其波及塞防者固不能多也?!?/p>

就在此時,一個人站了出來,“紅頂商人”胡雪巖。1867年3月,胡雪巖以左宗棠的代表身份,在上海洋人圈里異?;钴S。作為晚清頂級商人,胡雪巖和在上海幾乎與所有洋行、買辦等都建立了密切聯(lián)系。當時上海金融業(yè)基本上都是英國財團所壟斷,而胡雪巖旗下的阜康錢莊又與英國銀行有生意往來,于是胡雪巖向其借款。
為了給左宗棠西征,胡雪巖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總計金額達到1870萬兩白銀。當然這些都是高利貸,胡雪巖本人也收獲頗豐,這都不是最重要的。左宗棠只看能否籌能籌措到軍餉,在他給同僚的信中這樣寫道:

“弟餉事全賴東南協(xié)解。論采運轉(zhuǎn)輸之勞,雪巖、苦農(nóng)之功偉矣。至無中生有,絕處逢生,則雪巖之功,實一時無兩?!弊笞谔氖諒托陆?,胡雪巖來到了人生巔峰,獲得了慈禧太授予的紅頂戴和黃馬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