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溥儀,人們對他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清朝末代皇帝,“偽滿洲國”皇帝,日本人的傀儡等等。溥儀的一生顛沛流離,最后在監(jiān)獄里經(jīng)過改造,成為了新中國的公民。后來,出獄后的溥儀在登記戶口在填寫“學歷”這一欄時,心里犯了難,最后他填寫的是“初中”??墒谴蠹叶贾?,作為皇帝的溥儀并沒有接受這么系統(tǒng)化的教育,他接受的是當代名師的一對一教育,因此“初中”對于溥儀來說到底是低估還是高估?溥儀真實的文化水平到底有多高?

溥儀三歲登基,從小就在皇宮中讀書,提起溥儀的師傅,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陳寶琛和莊士敦。陳寶琛13歲中秀才,18歲中舉,21歲中進士,后被提拔為翰林院侍講。他好論時政,敢于直言,是清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11年,滿腹經(jīng)綸的陳寶琛開始擔任溥儀的帝師,他深受封建社會“忠君愛國”思想的影響,清朝滅亡后仍忠于溥儀的小朝廷。在師傅的影響下,溥儀的書法水平著實讓人驚訝,他的字雍容華貴,工整雋永,絲毫不亞于一些書法家。

莊士敦來自英國,是溥儀的外籍師傅,他畢業(yè)于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后來在中國的英國殖民政府中任職,是一名地道的中國通。1919年,莊士敦擔任溥儀的外國師傅,教授數(shù)學、英語、地理,深受溥儀敬重。他對溥儀盡心盡力,讓溥儀了解到許多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文化,在他的影響下,溥儀開始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觀,并剪掉了辮子,戴起了眼鏡,在宮里騎上了自行車,并學會使用電話。

溥儀的英語水平十分厲害,他能用英語翻譯四書五經(jīng),在東京審判時,他作為證人無需同聲翻譯就能聽懂法官的英語詢問。溥儀此等英語水平,絲毫不亞于現(xiàn)在的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原來,在他年輕的時候,莊士敦從最基本的單詞入手,一點一滴的教授他英語,并讓溥儀練習口語對話,讓他閱讀《伊索寓言》、《愛麗絲漫游記》等西方名著,甚至將中國的儒家經(jīng)典用英語翻譯給溥儀聽,也難怪溥儀的英語水平如此優(yōu)秀。

如果把溥儀放到現(xiàn)在,以他的學識,其文化水平差不多屬于研究生水平,可見當時的溥儀填寫學歷“初中”太過于謙虛。晚年的溥儀曾著書《我的前半生》來回顧自己的一生,這本書已經(jīng)成為研究近代歷史的經(jīng)典之作,如果沒有良好的文化水平,溥儀是很難完成寫書這一艱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