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油炸食物今天06:55
但凡熟悉魯迅先生作品的人都知道,其小說集《吶喊》里有一名為《風波》的文章,其中有一個名叫“九斤老太”的人物,那句“一代不如一代”的名言也是出自其中。
Ps:“九斤老太”這一名字的來歷,并不是因為她出生時重九斤,而是因為其丈夫“老太公”出生時重九斤,所以被人叫作“九斤老太”。
據(jù)研究,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大都是在他的生活中曾出現(xiàn)的,而《風波》中的九斤老太其實也有原型,而這原型還很可能是其曾祖母戴氏。
據(jù)查,戴氏于1893年2月病逝,時年80歲,那時的魯迅已經(jīng)12歲。因此,他對曾祖母應該有記憶,而且后者也是他見過的家族中輩份最高的人。
戴氏出身于紹興的一個詩書之家,其祖父是乾隆年間的進士,其父親也是一位秀才。17歲那年,戴氏嫁入周家,其夫君周苓年在家族中排行第九;
因此,周苓年被稱為“九老太爺”,而戴氏理所當然的被稱為“九老太太”。
而正是這個“九老太太”的叫法,無意中成了“九斤老太”的最初淵源吧!
據(jù)魯迅及其兄弟的回憶,曾祖母戴氏持家嚴謹,本人亦頗為持重,不愧是讀書人家的女兒。當時,戴氏雖然年事已高,但她一向端坐在房門口那張硬木太師椅上,十分威嚴。
當然,表面上雖然有著長輩的威嚴,但戴氏對幾個曾孫子十分疼愛。每次吃飯的時候,魯迅的母親魯瑞將好菜夾給她,她卻總是說:“給阿寶吃吧!”
“阿寶”是誰呢?指的就是魯迅兄弟。因為戴氏年紀大了,記不清三兄弟的名字,因而就統(tǒng)稱為“阿寶”。也正因為如此,魯迅兄弟三人每到吃飯時都想搶太師椅旁邊的那個擱腳!
據(jù)說,就像迪士尼動畫片《尋夢環(huán)游記》里的米格喜歡和自己的曾祖母CoCo玩耍一樣,小時候的魯迅也很喜歡與曾祖母戴氏逗笑。
有時,他路過太師椅時故意假裝跌跟頭倒在地上,戴氏見后就會連聲喊:“啊呀,阿寶呀!快起來!衣服弄臟了呀!”
日本留學時的魯迅,最右。
戴氏對曾孫十分和善,但在她年輕時,對待自己的兒子(也就魯迅的祖父)卻十分嚴格。而且,戴氏早年應跟隨自己的父親學習過詩書,其言談并不平庸,而且可說是十分有頭腦。
后來,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因為犯下“科場賄賂案”而被關(guān)在杭州監(jiān)獄,期間他寫了帶有家訓性質(zhì)的《恒訓》給兒孫輩。
再后來,魯迅在南京上學時也曾將《恒訓》工整地抄錄下來,其中很多警句如“力戒混惰”、“力戒損友”,“有積蓄,有恒業(yè)”等等,都是來自于戴氏的教誨。
在戴氏的嚴厲督促下,魯迅的祖父周福清終于重振家風,并在科場上連戰(zhàn)連捷。在相繼考中秀才、舉人后,周福清再接再厲,最終于1871年考中進士,并被撥入翰林院深造。
不過,在魯迅祖父金榜題名的時候,戴氏倒是有一驚人之語值得一記。
據(jù)說,周福清中進士的消息傳到紹興后,族人和親友們激動之下,一路上敲鑼打鼔,高高興興地來到周家新臺門慶賀。
孰料,在此大喜之際,戴氏50歲卻突然放聲大哭,別人都以為她是為兒子中了進士、點了翰林喜極而泣,孰料老夫人卻對著眾人喊道:“拆家者!拆家者!”
“拆家者”是紹興土話,意思是這回要拆家敗業(yè)了。
這事,后來還真讓戴氏說中了。
不久,周福清放了知縣,但僅過了三年就被革職。為了重謀起復,周福清又賣了家中一半田產(chǎn),之后又是捐官又是納妾,好一番折騰。
最悲慘的是,在戴氏去世時,周福清回家“丁憂”,也就在這年,其因為“科場賄賂案”而被判斬監(jiān)侯,周家就此無可挽回地敗落了。
也許到這時,人們才回想起九老太太那句“拆家者”的預言,恐怕早在那時,戴氏就已經(jīng)看破了仕途的艱險,可謂一語成讖!
認真說,“拆家者”那句話,其實很接近《風波》中九斤老太的名言“一代不如一代”。
從這個意義上說,九斤老太的原型很可能就是他的曾祖母戴氏,而周家從鼎盛到衰落的的演變過程,不正是應了“拆家者”和“一代不如一代”這兩句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