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故宮國寶遷臺66年,講述當年不為人知的故事

歡迎您加入歷史講壇QQ群:長按復制

366875110

1949年2月20日,也就是66年前的今天,中華民國政府用海軍昆侖艦第三次將故宮博物院和中山博物院文物運抵臺灣基隆。48年11月8日,徐蚌會戰(zhàn)爆發(fā),國民黨軍隊遭到重大挫敗,故宮博物院與中山博物院理事認為南京將為戰(zhàn)事波及,故宮文物安全極為可慮,乃決定選運精品送往臺灣保存。國立中央圖書館、北平圖書館善本圖書及外交部條約檔案亦在送運之列。

48年12月21日,故宮文物第一批在南京下關裝船,由海軍中鼎輪載運,于26日抵達基隆,49年1月6日,第二批文物由招商局海滬輪載運,于9日抵達基隆。第三批則于1月30日由海軍昆侖艦載送,在66年前的這一天抵達基隆。

今天就讓我們了解一下當年國寶南遷的艱辛歷程。

古物南遷 莊嚴見證

1931年,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北方局勢動蕩,當年的政府起意將故宮文物南遷。1933年,政府開始兵分三路將國寶南遷,先后運出1萬3491箱故宮文物,及分藏于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jiān)的文物6,066箱,先后暫存上海、南京。七七事變爆發(fā),故宮再將其中80鐵箱精品用輪船運往武漢,轉長沙、貴陽、安順,最后運往四川巴縣。

當年一路押送最重要的第一批國寶的是甫自北大哲學系畢業(yè)的莊嚴,日后他曾在臺北故宮擔任副院長。隨著國寶南遷,他的四個兒子,莊申、莊因、莊喆、莊靈也成為國寶播遷的見證人。

1937年,第三批故宮南遷文物,途經川陜公路的辛苦運輸狀況。

東藏西躲 日軍難襲

莊靈說,故宮原本有意讓這些寶物常存長沙,擬在此開挖山洞。未料,山洞尚未開挖,長沙火車站就被轟炸了!而故宮國寶此時暫存在湖南大學圖書館,故宮人緊急將國寶運離此地,才離開長沙不到一周,湖南大學圖書館已被炸為平地。

另一段艱險的旅程是,在抗戰(zhàn)末期,年幼的莊靈跟著大人們沿川黔公路逃往四川,在通過用木料搭建的烏江大橋時,因擔心老朽的木橋不堪負荷,要求眾人下車行走,只有莊靈因年幼享特權可坐車。

他至今猶記得,車隊出發(fā)時,兩旁扶老攜幼的難民綿延不絕;在遵義附近,還驚恐萬分發(fā)現(xiàn)低空盤旋的日本偵察機。

1956年,時任故宮古物館館長的莊嚴在霧峰北溝庫房檢視故宮珍藏的瓷器、玉器,一名外國記者拍下此一歷史鏡頭。(來源:臺灣聯(lián)合報)

故宮同仁于1950年代,在霧峰北溝庫房整理善本圖書的情況。

船只神奇 萬事均安

已故的前故宮副院長那志良曾記述的一段奇事更是教人瞠目結舌,從宜賓運古物到樂山須經過一段水路,當時因水流急只能靠船夫用纖繩拉曳木船將古物運至庫房,誰知船行到半路,纖繩竟然斷了,船只立刻改向倒行,眼看著若是沖入大河、撞到樂山大佛腳下,必定船破、寶葬、人亡,此時船突然橫過來,擱淺在沙灘上不動了。人、船、寶均安。

此外,在運寶至川陜途中得經過綿陽便橋,一輛車竟然從橋上翻落而下,幸好那志良趕到失事現(xiàn)場查看時發(fā)現(xiàn),這一車所裝的都是不怕摔的文獻檔案。更幸運的是,翻車的地點距離有水的河道近一丈,檔案雖落地但未泡水,悉數安然。那志良將這一切歸功于“古物有靈”。

護送過程 窺盡滄桑

盡管如此,在逃難的過程中仍不免有些小閃失。故宮的檔案記載,1937年,故宮的第三批文物由寶雞運往倉庫途中,曾經發(fā)生火車撞擊汽車的事故,后經詳細檢視,幸好只有一件黃瓷大盤破裂、一件時鐘的玻璃罩破損。

此外,第三批文物存放在漢中期間,曾發(fā)生守衛(wèi)士兵的手榴彈不慎墜地爆炸意外,除當場炸死三位值班士兵外,也波及臨窗放置的文物,炸碎了一件乾隆款白地青花瓷瓶、震傷一只龍紋瓷瓶。

所幸,這些小事故都未損及重要國寶,反倒如同戰(zhàn)亂中的一面明鏡,讓人窺見那個多事之秋。

戰(zhàn)亂年代顛沛流離的國寶轉移之路

1930年代,在日軍鐵蹄步步進逼下,故宮國寶從1933年起,一路播遷南下。這些國寶先后在1948年、1949年落腳臺灣,堪稱是世界博物館史上最不尋常的一頁。

在戰(zhàn)亂中,故宮分三路運送國寶,其中,尤以曾在1935年赴英國倫敦參加“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以80鐵箱裝運的文物最為重要。這批由莊嚴、那志良等人負責押運的國寶,當年是西方人邂逅中華文物的第一道曙光,也是第一批出宮,先后遷往上海、南京暫存的國寶。

1937年元月,故宮在南京成立分院,其后卻因日軍在上海啟釁,南京情勢告急,故宮決定將這批精品西遷長沙,再輾轉至貴陽、安順,最后運往四川巴縣,這是第一路。

上海戰(zhàn)事失利后,故宮從南京搶運出文物1萬6000余箱,分別由水、陸兩路撤離,運抵四川。

1945年日軍投降;故宮先后將巴縣、峨嵋、樂山三地的文物集中到重慶,然后再運抵南京。隨后因內戰(zhàn)形勢逆轉,國民政府決定挑選故宮和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文物精品運往臺灣。

1948、49年間,故宮先后分三批以軍艦、商船運送2,972箱文物抵臺,雖然只是當年文物從北京南遷箱數(1萬3491箱)的22%,但號稱是國寶中的國寶,精品中的精品。

國寶遷臺后曾暫放在霧峰北溝庫房,圖中的大木箱為一路播遷所使用的原箱,正挪動大木箱的是故宮老技工。

文物在來臺之初,一部分曾暫存在楊梅的鐵路局倉庫,之后在臺中糖廠寄居一年。為顧及文物安全,政府在霧峰北溝另建山邊庫房及防空洞,1950年,國寶悉數遷藏霧峰。

1965年,臺北外雙溪新建的故宮博物院落成,飄泊多年的國寶總算有了家。

關注歷史講壇微信,請搜索:lishijiangta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范曉:除了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你還應該知道四川樂山的戰(zhàn)時故宮
故宮13427箱又64包文物得以留存,都源于這次“長征”,我們卻知之甚少
什么是“北溝故宮”?
期待,故宮南遷文物在南京重見天日
故宮國寶在陜西漢中——故宮國寶南遷漢中記述
故宮文物西遷、東歸、臺運的那些事以及數量疑問(值得研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