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qū)網友 fromiccas
2月20日~25日,2019年第11屆羅馬尼亞大師杯數(shù)學競賽在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中國隊最終獲得團體成績排名第六(以色列選手排名第一,中國隊無一人獲得金牌,最好成績是獲得銀牌的第15名,總成績排名第6)。
這個成績不好嗎?不算很好,也不算很差。歷屆中國隊有拿過第十幾名,也有拿過第一名的。
那么,“慘敗”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因為中國不夠重視,每次派出的都是成績最好的省隊。省隊的人才波動性比較大。要知道這次中國隊雖然“慘敗”,然而總分比起第一名美國也就少了16分,比起第二名少了6分。參考此前中國成績比較好的時候,只要有那么一兩名IMO金牌級別的選手,加上幾個拿銀牌的,成績就不會差。如果中國派出的是IMO國家隊,大概率是奪冠的,請看下一段。
這次上海隊的小伙子們在全國數(shù)學聯(lián)賽中成績如何?前段時間出爐的國家集訓隊名單(60人)按照成績排名順序如下:
2019屆國家集訓隊共有60人(高聯(lián)金牌應該是125人,前60進集訓隊),上海市8名同學入選,位列全國各省市第一名。上海隊派出了楊崢(高二,集訓隊25名,此次比賽第15名)、李逸凡(高一,集訓隊42名,此次比賽第16名)、金及凱(高二,集訓隊6名,此次比賽第18名)、趙文浩(高二,集訓隊15名,此次比賽32名)、葛程(高三,集訓隊54名,此次比賽第37名,差一點奪銀),其他三位同學不知是未參賽還是未奪牌。
國家集訓隊60人里面選6個參加IMO,也就是按照入隊成績,只有金及凱是有資格代表中國參賽IMO的,他還是第六(替補隊員)……但是,其他省份也派不出這么多的參賽選手。如果是第一名潘致璇所在的浙江組隊的話,擁有第三名駱晗、第十七名卓景彬,還能指望兩枚金牌,但浙江只有4人入圍集訓隊,連參賽隊員都湊不齊……
另外,三月初和三月下旬,所有隊員面臨著IMO國家隊的決選,現(xiàn)在參賽的隊員恐怕都不在狀態(tài)……大家都知道大賽前需要調整狀態(tài),正在緊張備戰(zhàn)國家隊決選的隊員被抽去參加羅馬尼亞大師賽,意味著學習步調被打亂,發(fā)揮不出來也很正常。
國際數(shù)學競賽是小天才們的競爭,跟教育部門禁止的“奧賽”、“奧賽班”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盡管上海隊這些孩子小學時肯定也都是出自學而思超一班和集訓隊,但那已經是一般小孩難以企及的班級。初中這些孩子都在市北理科班、華育理科班接受培訓,外面的機構已經沒法教這些小孩了。他們都是初中就開始參加高中數(shù)學聯(lián)賽,今年的市北理被公認沒有什么尖子,5班還是有9個小孩初二就拿到高聯(lián)賽二等獎,1個小孩拿到三等獎,前幾屆還有四次入選國家集訓隊(初三第一次,以后年年進),勇奪IMO金牌的小天才,后邊也有大牛。
另外,國家教育部一刀切取消奧賽加分和其他的加分,是對奧賽沒什么影響的。因為現(xiàn)在高考不靠加分,靠降分,比如拿到國家聯(lián)賽銅牌,就可進北大、清華夏令營培訓考試,獲得優(yōu)惠錄取的領軍等計劃資格。就連取消初中的各類競賽,說實話對頂級的IMO影響也不大。僅從上海而言,我兒子這屆是吃虧最大的,很多人為了備戰(zhàn)初中數(shù)學、物理競賽而沒有參加高聯(lián)賽,結果初中競賽取消了。下屆開始,市北理、華育理、蘭生理的初中小孩將瘋狂參加高聯(lián)賽,將上海高聯(lián)賽的難度推向新的水平……這恐怕意味著上海集訓隊的選材人群更擴大了。
同時,上海的初中孩子由于取消了中口、高口的報名權,將大量涌向TSE等考試,未來也會出現(xiàn)更多的初一考110分以上的小孩。但是,對于那些指望在初中競賽拿二等三等獎優(yōu)秀孩子,而不是小牛蛙來說,傷害也是蠻大的,這意味著他們沒太多證明自己的機會,除了自主招生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