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我們的徽州:只是安徽的最南一角,為什么卻能出去代表整個安徽

徽州、徽商、徽菜和徽派文化的獨立性和驕傲因何而來?為什么它們能夠走出來去代表整個安徽?

皖南和徽州

一條長江將安徽分為兩部分。江北還可以再細分為淮北、淮南,長江以南則可以簡稱之為皖南,而皖南再向南便還可以分出徽州。安徽的省名便是清代,江北的安慶府加上江南(皖南)的徽州府而來。

可見徽州在安徽的地位。在整個相對落后的中部省份安徽省里,皖南尤其徽州的調(diào)性顯然很獨特。據(jù)說,因為改革開放早期為了發(fā)展旅游將徽州這一名字改成了山名的黃山市,現(xiàn)在后悔不迭,還想改回更有文化底蘊的徽州。

畢竟,在今天徽派文化、歷史徽商,甚至高高馬頭墻,雕工極好,白墻烏瓦的徽派建筑,乃至徽菜都成為了顯學(xué)。

宏村白墻烏瓦,高高馬頭墻的徽派建筑

而長江以南的安徽,則都可以稱之為皖南。安徽簡稱的皖,來源于皖山,也就是鄂豫皖三省之間大別山山系中的又一別稱。皖山和長江之南,便是皖南。

從西至東,長江南岸的池州、銅陵和蕪湖、馬鞍山以及宣城、黃山(徽州)都屬于皖南。

徽州在哪里?

簡單講,徽州其實在安徽的最南端。西接江西東北角的婺源、景德鎮(zhèn)和上饒,東連浙江西北角的衢州。民國時期,江西婺源一直屬于徽州。至今,徽州文化圈依然包括婺源,甚至可以沿著新安江順流而下延伸到浙江建德、衢州區(qū)域。

徽州和徽文化的形成,要得益于長江天險和長江南岸三座名山:九華山、黃山和天目山(昱嶺-白際山)。正是由于長江天險和大山的阻隔,使得皖南,尤其黃山南部的徽州新安江盆地,得以文化保留至今。

渡過長江,翻越九華山、黃山箬嶺古道,便進入了徽州新安江谷地。

黃山南巒,浙江(富春江)的上源,新安江發(fā)源,然后經(jīng)停古老的水利設(shè)施漁梁古堰,一路東下,經(jīng)過今天的千島湖(古城淳安縣)然后接納浙江的其他支流,改名富春江、錢塘江,流經(jīng)杭州入海。

漁梁古堰的目的其實便是在新安江上修一條石堰古壩,汛期截留水勢過大的上游洪水,既可以蓄水農(nóng)用民用,又可以不至于下游河道水勢過大。

徽州新安江上游的漁梁古壩

在歷史上,新安江-富春江水系,可以使得從今天的徽州一路水運抵達杭州,并入海。這也是徽商和徽派文化深遠影響杭州,以及富春江沿線地域文化的一個原因。

今天黃山的名茶屯(溪)綠、屯紅,便是當(dāng)年經(jīng)過新安江一路運往海外,走向世界。

在這一點上,新安江被稱為徽州和徽文化的母親河一點不為過。

除了新安江水系,黃山南坡西側(cè),徽州盆地的西南緣,還可以經(jīng)過祁門、浮梁縣(今天景德鎮(zhèn))沿流入鄱陽湖的昌江,經(jīng)過九江進入長江水道。這條水路,也是景德鎮(zhèn)瓷器、祁門紅茶得以出去的古道。

徽州雖然是盆地,向東沿新安江可以直下杭州,向西經(jīng)過祁門-浮梁-昌江-鄱陽湖-九江,可以進入長江中游。向南可以經(jīng)過婺源、上饒,翻越武夷山仙霞嶺(關(guān)),進入福建。

而向北,翻越黃山和天目山之間的箬嶺,新安江水系可以接納青弋江水系,向西進入蕪湖,向東則可以沿水路進入蘇南。

徽州的古硯,宣城的筆墨、宣紙,皖南文房四寶便是沿著幾條水路走遍中國。今天江蘇南京南部的高淳、溧水等地依然有著鮮明的徽文化的特征。

今天,宣城和蕪湖雖然不屬于古徽州,但因為商路的原因深受徽州文化的影響。

正是這種十字交叉的水路路網(wǎng),使得易守難攻的徽州盆地,并不閉塞。而這種交通上的發(fā)達真是徽州文化,徽商遍天下的原因。

徽州是吳文化+南下中原文化的雜糅

東有新安江星夜可達錢塘,西有浮梁水道,抵達鄱陽湖、九江口入長江,北接青弋江水系抵達蘇南、蕪湖、南京,周遭水系的對外發(fā)達,使得后世徽州人得以善賈行天下。而地理位置的內(nèi)在天然防御性,又使得徽州能夠在亂世保全自己,使得徽州文脈得以延續(xù)。

中原人的歷代南遷,在東南半壁江山,一路沿著贛江下游上溯,形成了今天的江西省雛形,更早一路則是在蘇南太湖領(lǐng)域、南下至錢塘江下游、紹興平原。形成了今天的蘇南和浙江省。

正是由于介于兩者之間,再加之多山,缺乏寬闊的河谷平原。皖南乃至徽州在中原人南遷的過程中,始終都是一個雞肋。

徽州在歷史上,屬于吳越,直到三國時期,孫吳統(tǒng)治時,徽州還是東南山越民族生息的地區(qū)。為了彈壓當(dāng)?shù)叵鄬Σ⒉婚_化的山越人,吳國大將賀齊還曾經(jīng)帶兵來此征討。

隨著魏晉時期,中原人的南遷,皖南,乃至整個徽州地區(qū)開始出現(xiàn)山越民族和南遷中原人的融合。

直到魏晉南北朝、隋朝后期,徽州人,箬嶺古道的修筑者汪華還曾經(jīng)在徽州區(qū)域保靖安民,擁兵自重。在當(dāng)時,汪華不僅保障了徽州地界不受兵火涂炭,還審時度勢,在初唐歸順了中央政府。由于后來歸唐,汪華在唐代被封為越國公,至今被徽州人稱之為開拓者被紀(jì)念。

汪華為代表的汪氏至今依然是徽州大族、大姓。

正是由于地理上的相對獨立,整個皖南,尤其徽州極少受到兵火之災(zāi)。但是,畢竟新安江谷地地域有限,狹窄的河谷、盆地不足以養(yǎng)活這么多農(nóng)業(yè)人口。歷史上,徽州人更多是走出來討生活。這便是徽商最早的起源。

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便指出,“徽人多善賈”?;罩萑撕蜄|南人的不同就是,“省嗇為生”?;丈坦?jié)儉,外面掙到錢便回鄉(xiāng)建房,重視教育,這也是徽文化得以延續(xù)的一個原因。

徽州許國牌坊

徽商的節(jié)儉也體現(xiàn)在今天徽州遺留的古建筑上,徽商省吃儉用掙到錢便回鄉(xiāng)投入到家族田宅、村舍的建造和子弟書香門第的教養(yǎng)上。這就是,為什么徽州人,歷史上尤其明清兩代,直到近代一直以文脈昌盛聞名。

這也說明了,為什么,今天,北至皖北,淮河兩岸的淮北、淮南,代表不了安徽;中部的大別山和巢湖代表不了安徽;長江中游兩岸的商業(yè)重鎮(zhèn)安慶、蕪湖代表不了安徽,而偏隅一角的徽州卻能被幾乎所有的安徽人認可,并能驕傲地出去去代表安徽。

這不單純是因為皖北黃泛區(qū)和大別山相對貧困、落后和閉塞,皖南和徽州相對更富庶發(fā)達,而是因為徽州文化更代表和延續(xù)了安徽作為古老的江淮文化地帶的豐厚歷史和文脈傳承。

論商業(yè)發(fā)達,近代以來安徽的蕪湖也不差。但論起安徽哪里更有文化氣息,則仿佛只有安慶能和徽州媲美。

特殊的地理,也使得徽菜獨具特色,能躋身中國傳統(tǒng)八大菜系?;罩莨糯幱谏钌街校让袢丙}少油境遇下,重鹽、重油,善用腌熏,燒燉,巧用火腿和竹筍、豆制品等能夠就地取材的原料做搭配,成就了后世以臭鱖魚為代表的一系列徽菜的鮮明特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贊美安徽、歌頌安徽的句子
“十一”樂黃山!精品自駕游線路邀您打卡!
從安慶、徽州到合肥,長江淮河如何改變著安徽
安徽,是我國南北差異最大的一個省份,看看是何原因?
在安徽,為什么皖北,皖中,皖南互不相融?
國人對山水田園的樂衷,在丘陵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