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jīng)常想起老屋。
老屋其實不老,它和我同一年建起來,那時候哥哥已經(jīng)快五歲了,媽媽肚子里的我也快出來了,叔叔也到了要找對象的年級,心直口快的媽媽對當家的奶奶說,“就現(xiàn)在這幾個土磚屋,你不砌屋,有哪個女的敢嫁給你家細崽?”
奶奶很猶豫,就算是這幾個土磚屋,也是自己有生以來住過最好的地方了,自己前十幾年在娘家和爸媽及九個兄弟姐們擠在一個小土房,嫁給爺爺后,因為趕上修五一水庫,就從水庫搬出來,和當時的大隊部租了2個土房,等到大姑爸爸叔叔小姑全出來,實在擠不下,就和大隊部申請一塊地搞了2間茅草屋,幾年后,一場大火把茅草屋全燒掉,一家?guī)卓谟忠黄鹋?/span>2間土磚屋,往后的很多年,一家人都在這2間土磚屋里。
就在這2間土磚屋,奶奶如愿以償?shù)淖寢寢尲蘖诉^來,看著叔叔和小姑和哥哥一天天長大,經(jīng)歷著大躍進、文革、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社會腳步,喜怒哀樂全在這2間土磚屋里,拆了?終究有點舍不得;不拆?家里人越來越多,總不能再繼續(xù)擠在一起……奶奶把箱底的錢數(shù)了又數(shù),拿著算盤打了又打,幾天后終于點頭,砌紅磚屋!
80年代,紅磚屋對大多農(nóng)村人除了居住的改善,更多承載了一種象征,它象征著前面幾十年奮斗結(jié)晶和對未來美好征途的起點,當然,它還有一種所謂榮譽和面子的映射,奶奶也不能免俗,在用九千元去城里買一個門面一家人蝸居在一起做生意和緊吧緊吧砌一個紅磚屋讓一家人舒舒服服住在鄉(xiāng)下的兩難選擇下,奶奶最后決定在鄉(xiāng)下待下來。
于是,一家人開始砌房子。為了省錢,奶奶把燒磚的工序留給了自己家,自己家開土燒磚,奶奶擔泥挖土,爸爸叔叔做磚,爺爺負責搭臺燒磚,媽媽和哥哥就負責后勤,風風火火用來形容這家人再合適不過,每個人心中滿懷希望,揣著未來的愿景,當時似乎所有的一切全在這紅磚屋上了。
鄰居們也被奶奶請來幫忙,雖然大家都沒有專門的砌過房子,但拜人民公社所賜,鄰居們在當年苦不堪言“出工撈工分”的歲月里學會了許許多多盡管不是那么專業(yè)的關乎農(nóng)業(yè)、建筑、水利的活,于是,在爺爺奶奶的指揮下,一大幫子泥腿子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里,施工圖出來了,設計圖也出來了,當完了設計師,人人又是工程師,做的做小工,做的做架子工,做的做泥工……十幾號鄰居在每天唱著“扯白歌”打著當年在公社出工時的號子聲里終于完成了這棟紅磚屋。
沒有所謂監(jiān)理,也沒有所謂甲乙方,更沒有所謂質(zhì)量驗收,在完成房子上最后一片瓦的覆蓋,這幫子鄰居在鞭炮聲里就地坐在前面的泥巴地上好好看著屬于自己的“作品”,爺爺拿了把錘子使勁錘了一下大門口的磚,除了紅磚飛濺出一絲灰屑,其他沒有任何反應。爺爺放下錘子,向鄰居豎起大拇指:這房子好,至少能去50年!鄰居紛紛樂開了花,“50年,不是我吹牛,60年保底!”“不是我們吹,我們做的事情那能有空的,你看看那五一水庫,那邊開出來的200畝田,哪個不是我們搞出來的?……”大笑和吶喊甚至都蓋過了鞭炮聲,這幫泥腿子設計師就著地上吃起了農(nóng)村房子蓋完后的固有儀式“瑣垛酒”(音譯)。
16年后,爺爺在收音機聽著新聞里豆腐渣房子的情況嘆息不已,摸著墻對正在寫作業(yè)的我說,“現(xiàn)在這些人做事一點都不老實,你看我們家這房子砌的多好,走個50年絕對沒問題啊,我們那時候做事就是扎實!”爺爺不由得說起那時候在公社做事的情形,我若有所感,想起小時候和哥哥、小學同學們經(jīng)常去五一水庫那邊捉螃蟹、摘茶泡吃,一路經(jīng)過的田地、水渠和渡槽,原來都是這幫泥腿子開出來的,頓時對這群鄰居充滿了敬意,不過有意思的是,后來奶奶告訴我,爺爺早年是一名礦工,在公社和隊里基本上沒做過事,做事的都是奶奶,我聽了后哈哈大笑,想來好強爺爺也總免不了俗,總希望在孫子前能說點什么。
不管怎樣,一家人住進了紅磚屋,媽媽在這里生下來了我,嬸嬸也住了進來,堂弟也在這屋子里出生……爺爺不再出去做事,偶爾接一兩個活在家里做做木工,爸爸和叔叔去了廣東不久又回來,叔叔接下來了爺爺?shù)哪竟せ?,爸爸則拿起來了油漆桶,小姑也終于嫁到了城里,和大姑偶爾過年過節(jié)回家,哥哥開始了住宿生活,堂弟也開始讀書,媽媽和嬸嬸則忙碌著家里的幾畝地,奶奶也終于不用住茅屋,終日忙碌在自己的橘子園里,閑暇時總會虔誠的給菩薩點上香,“菩薩保佑,不求大富大貴,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span>
紅磚屋還迎來了幾次大修補,爸爸攢了點錢,在屋子原有基礎上又加蓋了一間房,叔叔也把廚衛(wèi)間蓋了起來,為了給爺爺奶奶做壽,孝順的大姑小姑夫婦把紅磚屋的外墻補上了白瓷磚,把堂屋刷上了水泥,奶奶雖然嘴上說著“不要浪費錢”,但住進了還是忍不住笑“這幫孩子真孝順,這住著比以前舒服多了。”
紅磚屋還見證著村里的大小變化,村對頭誰誰誰又娶親嫁女,村西口誰因為集資詐騙從千萬富翁到蹲大獄,村東頭誰家兒子女兒當了官,村南沖有九旬老人逝世……村里來來往往的大小事務,最后這紅磚屋總會知道一二,儼然成了一個集會地。喜歡熱鬧的奶奶不由爽朗大笑,忙不迭在神臺點燃一炷香,“不求大富大貴,開開心心平平安安……”
紅磚屋也有苦悶的時分,叔叔嬸嬸吵架嬸嬸喝農(nóng)藥,叔叔和鄰居吵架被鄰居用扁擔砸壞門,爸爸媽媽吵架媽媽要去水塘溺水自殺,媽媽和收公糧的起爭執(zhí)要被收公糧的人封谷倉拆房子,堂弟和同學打架摔倒手骨折,我坐車從車摔下來摔到后腦勺住院,哥哥高考失利全家失落,小表弟小姑父不慎被火燒……每一次每一件事從外面?zhèn)鬟M紅磚屋,紅磚屋里默默的承受著,不過它總看見一個女人忙前忙后忙里忙外的收拾殘局,末了總不忘往神臺上柱香,“菩薩保佑,不求大富大貴,一家人平平安安,千萬不要散了家……”
盡管有不少煩擾苦悶,但紅磚屋總是喜悅大過苦惱,有時候紅磚屋也會憶起那歲月和時光,一下子幾十年就過了,自己離50年的壽命也越來越近了,它也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的紅磚不再鮮紅,似乎挺立的柱子也不再那般堅硬,隨著爺爺?shù)囊馔膺^世,紅磚屋鮮有過去的歡聲笑語,它才意識到自己變成老屋了,奶奶在老屋里數(shù)著日子,“離下一個節(jié)日,還有38天,兒孫們那天應該會回吧,菩薩保佑,保佑他們都平平安安的……”
老屋覺得越來越孤獨,以前各個屋子里的人還到處串串,現(xiàn)在年輕人都出去工作,一年難得回幾次,留在屋子里的老人病的病,老的老,出的出去幫兒子帶小孩,當年唱著號子挖水庫、開田地、修馬路的人們很難再想起當年的一兩句雄心壯語,奶奶時常一個人坐在屋門口發(fā)呆,自言自語,“為什么以前那么窮活的還自由快活點,現(xiàn)在有吃有喝有穿有用反而一點都不開心呢?”……沒人回答她的話,奶奶舒口氣,顫顫巍巍的在神臺山點上一炷香,“菩薩保佑,讓他們在外面都平平安安,不要大富大貴,只求他們身體健康,沒病沒痛……”
老屋又聞到神臺上熟悉的香味,濃郁而不沖鼻,它深知,這是飽含老人家期待和祝福的鄉(xiāng)情,一如它對這所有在這屋子里停留和成長的人的不舍和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