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堂目標定位要準確
在教學目標上強化主干知識(重點梳理考綱中二級考點),突破思維方法上的難點。如整體法與隔離法在連接體問題中的應用;動力學觀點與功能關系兩大思路在綜合題中的應用;多過程問題的分析與轉折點速度的應用。
在教學對象上要面對“語數(shù)外達二本線物理未達B,語數(shù)外達一本線物理未達A”的兩類學生,控制教學難度,精選習題,實施分層練習,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相應的提升。
2、讓反思整理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引導學生進行專題知識整理,讓知識系統(tǒng)化,題型歸類化;以知識專題為框架,讓學生學習程序化:練習、評講、糾錯、整理,應特別強調糾錯與整理,是彌補知識缺陷迅速提升解題能力的有效途徑。
3、定時練習,高考“練”在平時
練習限量定時,依據(jù)高考中對應題型分值設定練習時間,讓學生在定時練習中,訓練解題的思路與結果的準確性,提高計算能力,收獲應試技巧。
4、規(guī)范審答,讓規(guī)范成為一種習慣
“慢”審題,“劃”關鍵;“勤”畫圖(受力分析與運動過程示意圖);抽象情景,回歸模型;落筆寫對象;分解看加速;方程寫原形,答案回頭望。規(guī)范解題,把“解答應寫出必要的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解題步驟”, 增加得分點。關注結果的準確,減少無謂失分。
5、 重視實驗復習,讓實驗回歸真實
(1)回歸教材實驗,有機整合高考
教材在實驗分為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其中演示實驗有:牛頓管演示物體下落;觀察桌面微小形變的裝置;演示靜摩擦力的大??;演示做曲線運動的鋼球瞬時速度的方向;演示做直線運動的鋼球在磁鐵吸引下做曲線運動;平面內質點的運動演示。7個學生探究實驗:探究速度隨時間變化關系;求合力的方法;驗證牛頓第二定律;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探究決定導體電阻的因素;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在復習過程中應該將實驗穿插于課本的回顧之中,概念規(guī)律和實驗復習融于一體,提高復習的厚度與立體感?。?span lang="EN-US">2)回歸真實數(shù)據(jù),提高作圖能力
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動手做實驗,親歷實驗過程,回歸本真實驗,讓學在真正地在“做”中學習物理。讓學生獲得原始的數(shù)據(jù),熟知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真正體會分析法與圖像處理方法的不同之處,努力探求一種更有效的實驗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3)回歸實驗思想,改良傳統(tǒng)實驗
教材的實驗思想有“等效思想”、“放大法”、“控制變量法”、“留跡法”、“理想化實驗法”等。在復習中應立足于實驗的思想方法,深入思考減少實驗誤差的方法,對傳統(tǒng)實驗進行改良,通過這一過程,提升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利用新情景的探究能力。
6、回歸課本
(1)在二輪復習的后期或結束后,帶領學生回歸課本,梳理物理方法、物理學史、基本物理量及其單位、電感電容對交流電的影響、交流電的有效值與峰值問題,查漏補缺,掃清知識特別是生冷知識的盲點。
(2)重視選修的復習,選修的成敗,關系重大,是各等級的邊緣生達級的生命線。而這部分知識的變通性很小,只需多看、多記、適當理解即可,但持久性差,可謂是“來得易,去得快”。最有效的方法是“多翻閱,常看看,勤積累”,實現(xiàn)易得之分不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