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誕生和滅絕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在地球的漫長發(fā)展歷史中,無數(shù)生物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如果不是我們的祖先基因突變,讓我們獲得了思考能力的話,人類也很有可能只是其中的過客之一。
如今人類憑借著發(fā)達的智慧以及文明,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起了一個堅實的嶄新社會秩序,在地球上牢牢地站穩(wěn)了腳。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曾經(jīng)因為狂妄,直接或者間接的導致了不少生物的滅絕,其中最為悲慘的莫過于被人類活活吃到絕種的生物了。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們,有的甚至從50億只吃到一只不剩,只用了不到百年的時間。
相比大家小時候一定都聽過《海的女兒》這則童話故事,對于美人魚來說,只要上了岸,就意味著悲劇的開始,這種被認為是原型的大海牛也是如此,只不過它們不是因為愛情上的岸,而是因為人類的捕捉。
大海牛的學名叫作巨儒艮,如今已經(jīng)滅絕不復存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海洋博物館里見到的海??刹皇鞘裁创蠛E?,雖然它們是近親,但是大海牛的體型更大,壽命也很長,重量更是可以達到四到五噸重。
有趣的是它們平時只簡單吃些藻類,也不知道這能否管飽。
這種生物第一次被人發(fā)現(xiàn)是在1741年,那時的種群數(shù)量大概只有兩千只左右。
要知道,這種行動遲緩沒啥攻擊力,還性格溫順的動物對于很多獵人來說都有著致命的吸引力,畢竟它們捕捉起來不費力氣,抓上一個近期都不愁吃了,不僅如此,它們的皮毛還能修補船只。
于是僅僅27年,在白令海峽探險隊的獵殺之下,這種生物便徹底消失在了人類視野之中。雖然有學者樂觀地認為它們或許還存在于別的海域,但截至目前為止,它們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
短短三十年不到,大海??芍^曇花一現(xiàn),成為了生物學上的一大悲劇。
渡渡鳥相信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在如今的初中生物課本上,我們還能夠見到它們的身影。
這種鳥一開始生活在印度洋一個名叫毛里求斯的島嶼上,毛里求斯島很少有人到訪,是一片除了人類以外的生物樂園。
渡渡鳥就是這個島嶼上的原住民,由于食物豐富,渡渡鳥沒有必要整日飛行來尋找食物,僅僅是在地上行走就能夠找到充足的食物來源,所以它們的翅膀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逐漸退化,反而是兩只腳掌和嘴部的喙越來越發(fā)達。
根據(jù)很多人的猜想,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海上貿(mào)易的繁盛為這座島增添了很多人氣。1507年,來到此處的葡萄牙人像瘋了一樣的捕捉當?shù)匦缕娴纳?,尋找它們的?jīng)濟價值。
而渡渡鳥又不會飛,性情溫順,況且它們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被列入了人類的清單,于是就此悲劇開始上演。
的確,一開始很多人的確以為渡渡鳥是被人類吃滅絕的,但實際上渡渡鳥的肉質(zhì)并不怎么美味,甚至還油得發(fā)膩。與大海牛演化為當?shù)靥厣朗巢煌氖?,它的味道還一直被航海員所嫌棄。
要知道那時候人類的食物保存技術很失落后,長期漂泊在海上很容易食物緊缺,所以吃已經(jīng)過期或者腐爛的食物都是家常便飯,在這種情況下,新鮮的渡渡鳥肉還會被人嫌棄,可想而知這種鳥得有多難吃。
那么它是如何滅絕的呢?根據(jù)一些證據(jù)來說,一部分學者認為環(huán)境的突變的因素更大,因為在渡渡鳥的化石周圍還有大量別的生物。
當然,也可能是人類活動改變了當?shù)氐沫h(huán)境導致的,總之如今關于此物種滅絕的具體原因,還存在一定爭議。
我們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最后一種生物就是旅鴿,旅鴿是一種鳥類,曾經(jīng)廣泛分布于北美地區(qū)的東北部,屬于鴿子的一種,它們主要食用一些對農(nóng)業(yè)有害的昆蟲和樹木果實,對人類而言是一種益鳥。
旅鴿這樣的鳥類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極強,在千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它們已經(jīng)進化出了約30年的壽命,并且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體系,是一個有著社會關系的群居性物種。
那時候當?shù)氐娜藗兂3D芸吹匠扇航Y(jié)隊的旅鴿黑壓壓掠過頭頂?shù)膱鼍?,等大部隊飛完,估計得好幾個小時的時間,所以生物學家非常樂觀的認為,如此數(shù)量,它們永遠不會滅絕。
直到在17世紀,歐洲人的到來。
我們實在無法想象,那些殖民者究竟是怎樣無止盡的捕殺旅鴿。它們不僅是餐桌上的???,大量出口到其他國家,甚至還淪為了當?shù)厝嗣竦膴蕵贩绞健?/span>
人類以狩獵、比賽等各種形式對它們進行捕殺,旅鴿的數(shù)量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著。
據(jù)統(tǒng)計在17世紀之前,北美洲的旅鴿數(shù)量大約在50億只左右,在1914年它們就從這個地球上永遠的消失了。從燦爛到消亡不過短短百年間的歲月,真是被人類活活吃滅絕的一種生物。
有人認為物種滅絕是自然的選擇,我們?nèi)祟愖鳛樽匀坏囊?/span>分子,有權利滅絕這些沒有適應環(huán)境和人類這種新興物種的生物。
但這樣的說法實在是太過絕對,我們?nèi)祟愔阅軌虺蔀楝F(xiàn)在這樣一個發(fā)達的文明,和大自然的給予是離不開關系的。而且人類社會的穩(wěn)定需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作為前提。
如果人類社會中的其它物種只是因為“好吃”就被我們逼上滅絕的慘境,實在是有些不公平。
高等文明的體現(xiàn)并不在于對生物的統(tǒng)治,而是在于與環(huán)境的和諧共處。所以物種滅絕這樣的事情對于大自然乃至對于我們?nèi)祟愖约憾际且粋€不容忽視的問題。
這些已經(jīng)滅絕的生物自然無法回到我們的地球,但是作為地球食物鏈的頂端,我們應該對剩余的生物進行妥善的保護,而不是逞一時口舌之快就對它們進行大規(guī)模的無限制捕殺??沙掷m(xù)化發(fā)展道路才是正確的道路,我們必須要學會與自然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