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封神之后,九重三十六層天和人間洞天福地的時間尺度也定了,神仙不得干涉人界事物的規(guī)定也發(fā)布了,玉皇大帝終于松了一口氣,覺得這個時候的自己才算是天地真正的主宰了。更難得的是,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為了借助玉帝將諸神眾仙全部妥當?shù)丶{入管理體制內(nèi),他們也開始對玉皇大帝客氣起來,為的就是以此豎立玉皇大帝的威信。
玉皇大帝一開始并不是很明白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為什么要借助自己來管理諸神眾仙,畢竟他沒有參與武王伐紂的戰(zhàn)爭,更沒有參與人教、闡教與截教的戰(zhàn)爭。但玉皇大帝畢竟不是凡神,沒多久他便搞明白了。原來天宮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周天三百六十五位主神中,大多數(shù)是原來的截教中人,也就是通天教主門下,這些人之前是跟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作對的。此外,太上老君、靈寶天尊、元始天尊作為三清尊神,也不愿意多理政務(wù)。玉皇大帝既然搞明白了這兩點,從此在這這種相互制衡中尋找平衡,從而日益鞏固了自己的勢力和地位。
封神之后的另外一個變化,就是神仙開始被授予了長生不老的能力,有的甚至與天地同壽。這是令玉皇大帝頭痛的。因為當時封神的時候,三百六十五為主神的封敕完全是姜子牙一伙主導的,這其中就算沒有多少貓膩,但至少有一些安排是隨意的。如今看來,這里面至少有兩三成的神是不稱職的。封神的時候并沒有說神的職位可以輪換或者需要考核,所以大家都默認是終生制,但由于他們可以長生不老,這就意味著玉皇大帝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人事調(diào)整和安排的權(quán)利了。因此,一千五百年后,孫悟空被招安上天庭后,只有弼馬溫一職可以安排。
玉皇大帝為了改變現(xiàn)狀,不得已想出“三災(zāi)”制度,然后找三清討教。靈寶天尊是不管閑事的,首先就退出了;元始天尊鑒于三百六十五位主神中除了原截教弟子外,其他的就是自己闡教的弟子,覺得自己不好表態(tài),因此也提出自己要避嫌;倒是太上老君熱心,不但詳細聽取了玉皇大帝的建議,還推薦了一些重量級的神仙一起來參與制定法律法規(guī),包括昆侖瑤池的太華西真萬炁祖母元君即西王母、北極樞庭的北斗眾星之母斗姆元君、萬壽山五莊觀的地仙之祖鎮(zhèn)元子和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之須菩提祖師。
玉皇大帝見太上老君這么重視,心中是既感激又興奮。既然都是天地間的大神,為了擺脫專制的嫌疑,必須得有個更權(quán)威的機構(gòu)監(jiān)督才好,于是玉皇大帝與太上老君商量,想在火云宮舉辦這一研討會。太上老君覺得有理,于是親自去火云宮,面見天皇伏羲氏、地黃神農(nóng)氏和人皇女媧氏,向三皇說明原由。三皇也覺得茲事體大,也勢在必行,因此都贊同,算是大家共同支持玉皇大帝的系統(tǒng)化、體制化管理工作。
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見三皇支持,心中大喜,二神商定好日期后,以天庭和三清的聯(lián)合名義,派送請?zhí)o西王母、斗姆元君、鎮(zhèn)元子和須菩提祖師,告知他們開會的時間地點。到了開會的良辰吉日,三皇與諸神仙一起,一共九位,正好是奇數(shù),利于表決。先由玉皇大帝陳述改革和系統(tǒng)化、體制化的原因和必要性,玉皇大帝也不遮掩,直接說出自己的憂慮。三皇與其他諸神仙也覺得那些主神永恒不死不利于神界和仙界的發(fā)展,沒有新陳代謝,人才就沒有上進之心,后輩也沒有出頭之日。但具體怎么做,三皇與諸神仙還是有所分化。西王母和斗姆元君畢竟慈悲心腸,不希望改革太大;而鎮(zhèn)元子和須菩提對于上天庭做官沒興趣,倒是希望徹底改革;太上老君和三皇一邊希望不傷筋動骨,一邊又希望能做大一點的改革。
玉皇大帝雖見大家意見有所分歧,并不慌張,只因他心中早有準備,于是對他們說出來自己的改革主張來。首先,為了神仙界的穩(wěn)定,不做根本性的改革;其次,為了系統(tǒng)能夠吐故納新,必須對神仙的長生不老做一些限制;最后,所做的限制應(yīng)該能通過自身修煉或借助萬法靈丹來突破。三皇與諸神仙對于這三點都覺得沒有問題,因此它們作為原則性的方向得到了一致同意。接下來,玉帝在大家的催促下,詳細解說了上述三大原則。
首先,不做根本性的改變,也就是職位仍舊是永久制,除非觸犯了天條;如果觸犯了天條,則根據(jù)輕重程度,再決定是貶去人間還是神魂俱滅;一般輕罪則貶去人間,這其中又分為幾等,最好的是在人間轉(zhuǎn)世為人,其次是轉(zhuǎn)世為妖魔精怪,最差是轉(zhuǎn)世為動物。轉(zhuǎn)世為人的,如果靈性不滅,則經(jīng)過一輩子甚或幾輩子的修行,可以重返天庭,官復原職;但如果靈性泯滅又沒有其它神仙救助的,則可能永為凡人。轉(zhuǎn)世為妖魔精怪的,由于法術(shù)仍在,作惡則可能被衛(wèi)道之人降服甚或消滅,積善到一定程度則也可能重返天庭,官復原職。轉(zhuǎn)世為動物的,如果是蠢笨的類型,可能也就完了;如果是乖巧可愛的類型,則可能變成神獸,最終也有可能重返天庭,官復原職,但可能性很小。
其次,對神仙的長生不老要做限制,但這些神仙不包括創(chuàng)世大神、三清和天神界、地仙界的祖師、祖母。做怎樣的限制呢?就是天降三災(zāi)。由于修煉神仙乃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因此天地難容,得道后五百年,天降陽雷之災(zāi),此時若不能造福天界,不能清心寡欲,則難以預(yù)先躲避,躲得過則再享五百年太平,躲不過就此絕命。再五百年后,天降陰火之災(zāi),自本身腳底涌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若千年來稱職奉公、績效考核通過,則可能預(yù)先躲過,否則將五臟成灰,四肢皆朽,千年苦行俱為虛幻。再五百年,又降赑風之災(zāi),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若一千五百年來功德無量,則可能預(yù)先躲過,否則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最后,三災(zāi)若不能靠績效或功德預(yù)先躲避,則應(yīng)該能通過自身修煉或借助萬法靈丹來突破。說到這里,玉皇大帝停了下來。三皇伏羲氏、神農(nóng)氏、女媧氏與諸神仙太上老君、西王母、斗姆元君、鎮(zhèn)元子、須菩提祖師見狀,首先對前兩點進行了表態(tài),差不多都是一致通過了,有些細節(jié)性的疑問,玉皇大帝也一一做了解答。而關(guān)于第三點,大家都心有戚戚:這確實是個微妙的問題。
太上老君對三皇和諸神道:“玉皇大帝的提議,具有針對性也具有普適性,具有客觀性也具有主觀性。按績效和功德,倒是容易評估;但是如果績效或功德都不夠,就要靠修行或萬法靈丹來化解。我想,玉帝講到這里便停了下來,應(yīng)當是有所遲疑,甚至是有所顧忌?!比庶c點頭,諸神也點點頭。玉皇大帝聽罷,忙道:“老君所言甚是!”鎮(zhèn)元子揮了揮手中的拂塵,對玉皇大帝道:“玉帝,還請先說出你的提議,大家一起來合計合計?!表毱刑嶙鎺熞驳溃骸熬褪牵∵€請玉帝先說!”西王母和斗姆元君也都附和道:“玉帝是管理大師,必然有高見。”三皇也示意玉皇大帝接著說下去。
玉皇大帝見諸神和三皇認同自己,信心大增,清了清嗓子后,接著道:“我的顧慮之一,就是靠修行躲避三災(zāi)這個說法是否可行?如果可行,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躲過?諸位都知道,除了創(chuàng)世大神與神仙祖鼻祖,其他神仙之間,實力上并沒有絕對的高低之分,而是遵行陰陽消長與五行生克的規(guī)則,比如說一個蝎子精,慈航道人也不敢惹它,但昴日星官卻能輕松降服它;而昴日星官卻真刀真槍卻打不過慈航道人的坐騎金毛犼?!比逝c諸神聽罷,都覺得有道理,也覺得犯難,都不知道該怎么定義修行的程度比較好,只好請玉皇大帝接著說。
玉皇大帝沉吟有間才道:“我想,如果通過公開考試,或許會公平公正一點。”太上老君聽罷,問道:“如何考試?文試還是武試?”玉皇大帝緩緩道:“文試與武試并舉,各占總成績的一半。”鎮(zhèn)元子聽罷,想起自己小時候讀書的故事,那時也不知道是自己太小還是腦子沒有開竅,考語文難及格,考數(shù)學更頭疼,身體底子也不好,體育又差。有鑒于此,鎮(zhèn)元子便站出來反對道:“但凡考試,都是靠不住的,有的人擅長考試,但只能算是書呆子;有的人不擅長考試,但卻能解決實際問題。”西王母也覺得考試這方式不太好,道:“考試似乎有些搞笑,都成得道神仙了,居然還要考試,太那個了。”三皇與其他神也覺得這方式不太好,都陸續(xù)表態(tài)不贊成。
玉皇大帝聽罷,點點頭道:“既然如此,修行考核就難以執(zhí)行了,因為不好定標準?,F(xiàn)在看來,只能看個人真正的修為是否能躲得過三災(zāi)了,如果天生就能抗雷、辟火或迎風的神仙,就占了大便宜?!比逝c諸神聽罷,都點頭道:“也只能如此了,不好定標準,只能靠真本事了?!碧侠暇值溃骸叭缃褚庖娨恢?,修行且不先界定了。對于萬法靈丹,玉帝可有想法?”西王母和鎮(zhèn)元子也跟著問起玉皇大帝來,畢竟都事關(guān)自身利益。
玉皇大帝心想,在場的各位,肯定都是要照顧到的,不然怎么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呢?不在場的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也是要照顧到的,免得他們事后跟我作對。有鑒于此,玉皇大帝緩緩道:“萬法靈丹是個統(tǒng)一的說法,我想,可以把它分成三類。第一,是三清的萬法真經(jīng),每五百年內(nèi),如果神仙聽課的課時、接受督導和分析的學時達到了一定的數(shù)量,則可免去雷火風災(zāi)之難;第二就是靈丹妙藥,老君的金丹和三皇火云宮的仙藥,每五百年服食一定數(shù)量,亦可免去雷火風災(zāi)之難;第三是仙果,此物不宜多,西王母種在天庭蟠桃園的蟠桃和地仙之祖鎮(zhèn)元子大仙種在五莊觀后院的人參果,這兩種足矣。每五百年,一個大蟠桃或一個人參果就夠了。”玉皇大帝說到這里,環(huán)視了一下三皇與諸神仙,忙接著道:“不知各位意下如何?是否還有補充?”
玉皇大帝說罷,太上老君、西王母和鎮(zhèn)元子首先就很滿意,都覺得此說甚是,無可挑剔。三皇與世無爭,本來都是無所謂的,此時反而覺得多一種火云宮仙藥就是多一種責任。斗姆元君本來住在北極樞庭,家中也沒什么靈芝仙草,想想自己跟西王母交情深厚,每年討要幾只大蟠桃給子女應(yīng)該是沒有問題的,因此也沒有異議。
就中只有須菩提祖師不太爽。須菩提祖師雖然覺得自己后山的桃子也神異得很,但有西王母的蟠桃在先,此時提出,倒似乎是跟西王母過不去一般,因此雖然心里不太舒服,卻也不好唱反調(diào);想說自己的經(jīng)也念得不錯,而且佛道雙休,別有一番風味,但三清壓在上面,卻也不好毛遂自薦。盡管如此,須菩提還是不太甘心,以目示意鎮(zhèn)元子為自己說句話。鎮(zhèn)元子抹不開面子,心念電轉(zhuǎn),道:“按說須菩提靈臺方寸山的后山桃林的桃子也是神物,但西王母的蟠桃……”說著,看著太上老君等人,卻不置可否。
太上老君卻沒聽說過靈臺方寸山后山的桃子,心中首先便不贊成,此時若不表態(tài),以后徒增后悔,于是直接接話道:“西王母的蟠桃久負盛名,功效非凡,卻不知須菩提那的桃子,有何神異?”西王母聽罷,也接話道:“對,道兄也說說吧?!边@一來倒搞得須菩提自己不太好意思,確實自己家的桃子跟蟠桃比相差太遠,自夸是說不出口的,只好自己打趣道:“老君和王母抬舉了,我那桃子就是比塵世的桃子好一點,但怎能跟蟠桃比,不提也罷,不提也罷?!?/span>
鎮(zhèn)元子見須菩提推辭,心道:“既如此,又何必向我使眼色?難道靈臺方寸山還有其他仙果?”他其實跟須菩提并不熟絡(luò),甚至屬于不打不相識那種,兩人甫一交手,鎮(zhèn)元子便知道自己雖能贏他,但也在三百招開外了,因此當時倒起了惺惺相惜之心。此時見他如此,只好再問須菩提道:“我原也不清楚菩提老弟洞府中還有什么仙果神草,只是你那桃子味道確實不錯,才說出來。老弟洞府中是否還有其他什么不為外人知道的仙果神草?有的話,不妨說出來?!?/span>
西王母和斗姆元君三位本來都覺得須菩提有些陰陽怪氣的,心中甚是不喜歡他,因此不免怪鎮(zhèn)元子多事。倒是太上老君呵呵笑道:“對,有的話,不妨說出來?!表毱刑嶂涝俨徽f就沒機會,于是故作沉吟后道:“鎮(zhèn)元兄知道我洞府中就后山的桃子味道尚可,其他都不足道。只是我曾在西方佛老那里,有幸聽佛老講經(jīng),覺得倒是可以普度眾生,不知道聽講佛經(jīng)度化,積累到一定課時和學時后,能否躲避三災(zāi)呢?”
太上老君等聽罷,齊刷刷地搖了搖頭。斗姆元君首先就不樂意了,反對道:“須菩提道兄,我們今日討論的是東方神州的道教長生事宜,若還需要西方佛老的認可,這成何體統(tǒng)?此事斷不可行!”太上老君倒是中正平和,道:“按說西方佛老的修為,也當?shù)么耸?;只是斗姆元君所言,也不無道理。不知道三皇、玉帝、西王母和鎮(zhèn)元子怎么看?”鎮(zhèn)元子隱隱覺得須菩提跟西方佛老一定有淵源,作為地仙之祖,他也不樂意接受佛老的講經(jīng)說法。三皇作為創(chuàng)世大神,以前根本就沒聽說過西方佛老,活了兩千多歲,恰逢人間武王伐紂和神仙界封神,才聽說從西方冒出兩個佛老,叫什么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來東方渾水摸魚、網(wǎng)羅人才,因此心中也不樂意。
玉皇大帝見狀,對須菩提道:“既然有提議,那還是來表決吧。我個人不贊成,不贊成的請舉手?!毖粤T,自己先舉起了右手。三皇、太上老君、西王母、斗姆元君和鎮(zhèn)元子,也齊刷刷地舉起了手,就剩須菩提一人尷尬地杵在那里。玉皇大帝數(shù)了數(shù),然后對須菩提道:“這個提議八票反對,算是否決了?!表毱刑崤乱鸸珣崳Φ溃骸耙擦T也罷,我只是說說而已,既然大家都反對,那就當我沒說?!?/span>
如此三皇與諸神在玉皇大帝的主持下,算是勝利而圓滿地結(jié)束了會議。在三皇的監(jiān)督下,玉皇大帝與太上老君以天庭與三清的名義聯(lián)合簽署了會議紀要,西王母、斗姆元君、鎮(zhèn)元子、須菩提祖師四神也各自簽了名按了手印,表示支持。諸神在火云宮吃了點茶點,然后謝過三皇的款待,各回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