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文廟, 中國 現(xiàn)存區(qū)域性最大的孔廟。 云南 南部有個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 建水縣,距離 昆明 250公里。 建水 也是一座古城,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廟,也就是孔廟。這座文廟是除 曲阜 家廟和京城的孔廟在規(guī)模最大的孔廟。
建水文廟 分為六進空間,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泮池)、一壇(杏壇)、一圃(射圃)、二殿(大成殿、崇圣殿)、二廡(東廡、西廡)、二堂( 東明 倫堂、西明倫堂)、三閣(尊經(jīng)閣、奎文閣、魁星閣)、四門(欞星門、大成門、金聲門、玉振門)、五亭(靜一亭、思 樂亭 、齋宿亭、西碑亭、東碑亭)、六祠(倉圣祠、忠義孝悌祠、名宦祠、崇圣祠、寄賢祠、鄉(xiāng)賢祠)、八坊( 太和 元氣坊、洙泗淵源坊、禮門坊、義路坊、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圣域由茲坊、賢關(guān)近仰坊)。整個建筑宏偉壯麗,結(jié)構(gòu)嚴謹,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為 建水 這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極其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
在 臨安 路往里走,路的右側(cè)有一個牌坊,上書 太和元氣 四個金色的大字。這就是著名的 建水文廟。它高9米是文廟的單體大門,是一座石木結(jié)構(gòu), 三門 五開間式的牌坊,整座牌坊采用雕刻造型裝飾,姿態(tài)生動的六獅,二象拖著檐梁吊柱,是力學與藝術(shù)的完美結(jié)合。
文廟又稱孔廟是 中國 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廣儒家教化而興建的重要禮制性建筑,幾乎遍布全國各地。據(jù)史料記載,明代全國就有府、州、縣三級文廟約1560所,清代則增至1800多所。
進入文廟,首先瞻仰的是孔子的銅像
泮池亦稱學海。始鑿予明成化四年,按古學宮布局開挖,弘治十二年拓寬,面積遭三萬余平方米。學海意謂孔子的思想和知識高深淵博猶如***大海。
建水文廟的泮池有45畝之大,列全國第一。
全國的文廟都有泮池,獨 建水 文廟稱泮池為 學海,取 學海無涯句。所謂泮池,就是個大水池,呈半圓形,上有拱橋連通。古有在學府前建泮池能振興學業(yè)之說,所以其多用于孔廟、文廟、學宮等建筑中。
泮池東西兩坊分別是 禮門、義路 坊,是青石雕刻的仿木結(jié)構(gòu)四柱三樓 三門 道石坊,通面闊8米,進深4.4米,高***米。古人云:欲為學,必先辯門路,門路何在?禮義是也!這兩座牌坊,都是用大塊的石料雕刻而成,設(shè)計精美,穩(wěn)重端莊,計算精確,令人嘆服,是石雕藝術(shù)之精品。兩座牌坊前各立有一石碑,上面刻著 官員兵民人等于此下馬,表示不分文武官員還是平民百姓,到此都得下馬落轎,步入文廟以示尊孔。
穿過 禮門、義路坊,在半月形唇臺的中心是 洙泗淵源 坊,背面鐫刻 萬事宗師。洙泗 指的是孔子家鄉(xiāng)的兩條河 洙水 和 泗水,孔子便出生在這兩條河的交匯處,洙泗淵源 的含義是儒家學說,源遠流長。
這是背面,此牌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為典型的五開間 三門 道古牌樓建筑。
石雕坐于獸頭的上面,頭頂檐柱,這是工匠們別具匠心的構(gòu)思,整座牌坊用材考究,斗拱精巧,是一件建筑藝術(shù)與自然融為一體的佳作。
走進 洙泗淵源 坊,就是二進。
在 洙泗淵源 坊的東西兩端有兩對牌坊橫列,他們分別是 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圣域由茲、閑關(guān)近仰。
現(xiàn)在正對著的的是三進 欞星門,欞星門又稱為 天田星,也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主管文人才是的選用,祭欞星體現(xiàn)了 尊孔必尊天,尊天亦尊孔 的思想。
欞星門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四棵中金柱穿屋頂而出,高出屋脊兩米余,柱頂上罩明代盤龍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飾物,這是全國文廟中罕見的建筑形式,它的意義源自于宋朝朱熹所的“孔教真理能通天,無所不包,無所不能。
在我們眼前這造型別致的臺閣名曰 杏壇,相傳是孔子聚徒講學的場所。 建水 文廟杏壇始建于元代,后毀壞。
現(xiàn)建筑為2000年重建。杏壇采用三開間平面正方形單檐亭形式,高10.3米,兩層臺基,石欄環(huán)繞,四面敞開。
杏壇中有一塊明代天順年間的 孔圣弦頌圖 畫像碑。此碑圖文并茂,圖的內(nèi)容是孔子席地而坐,撫琴授課,四個弟子肅立恭聽。
大成門
大成 出自于《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意思是說孔子思想集古代先圣之大成。
跨進大成門就是四進了。院中有明茶、元柏、清代金銀桂等珍貴植物,環(huán)境很優(yōu)美。庭院兩側(cè)有廡房,用來供奉古代先賢,先儒的牌位。院內(nèi)還有相傳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銀桂。
院內(nèi)的一對伏坐石雕白象,上馱一米多高的青銅花瓶,其造型體現(xiàn)了中原文化、邊陲文化和東西亞文化的交相輝映,取意為 象呈升平。
五進就是 先師廟 了。先師廟又稱為大成殿,因清代著名書法家王文治任 臨安 知府時,曾題書 先師廟 三個榜書大字而得名。先師廟是文廟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
全殿用材堅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構(gòu)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塊青石斧剁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構(gòu)架承重結(jié)構(gòu)。
大殿正面五個開間共有22扇雕花隔扇門,其中明間六扇各雕 云龍 一條,組成 六龍捧圣,排列于殿內(nèi)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創(chuàng)建的儒學在古代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內(nèi)至高無上的地位。
大殿***懸掛了清代***贊孔尊孔的 御題 貼金匾額八塊,它們分別是康熙的 萬世師表”、雍正的 生民未有、乾隆的 與天地參、嘉慶的 圣集大成、道光的 圣協(xié)時中、 咸豐 的 德齊幬載、同治的 圣神天縱 以及光緒的 斯文在茲,充分顯示了清朝***對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推崇備至。
祭祀時演奏用的編鐘
祭祀時演奏用的石磬
檐左右兩棵輔柱(角柱),上半部鏤雕成龍騰祥云的 石龍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與透雕相結(jié)合的藝術(shù)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
這是六進崇圣祠,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原名 啟圣祠,是祭祀孔子前五代列祖列宗的場所,清代改為 崇圣祠 其為五開間三進深單檐歇山頂抬染式建筑。
崇圣祠
文廟里的古代木雕
文廟里的古代石雕
吉祥掛符,幾乎都是學生求考學的吉祥語
從東門出來就是孔子文化廣場了。文廟的分享就到這結(jié)束了
最后附上愛車照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