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與教育學
重要考點 | 主要內(nèi)容、特點 | 常考形式 | 記憶技巧 |
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 | 選擇填空 | 形象記憶 |
教育的起源 | 1、神話起源說--最古老2、生物起源論(第一個正式)--動物的本能---利托爾諾、沛西能3、心理起源說--無意識的模仿--孟祿4、勞動起源說 | 選擇填空判斷 | 關鍵詞法 |
教育發(fā)展歷史形態(tài) | 1、原始形態(tài)的教育的特點2、古代教育及其特點 (1)中國:夏代就出現(xiàn)了學校教育的形態(tài);官學體系;六藝;私學;《四書》 、 《五經(jīng)》 ;廢科舉; (2)古印度: 《吠咜》 ;背誦經(jīng)典和鉆研經(jīng)義; (3)古埃及:文士學校最多; (4)古希臘:雅典(培養(yǎng)身心和諧的人);斯巴達(培養(yǎng)強悍的軍人)3、近代教育的特點--公立教育、義務教育的實施等等4、20世紀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 選擇填空 | 關鍵詞法形象記憶法例:20世紀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全、民、多、中、計) |
教育學發(fā)展 | 1、中國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1)《論語》 (2)《學記》的教學思想2、西方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1)蘇格拉底--助產(chǎn)術 (2)昆體良--《論演說家的教育》3、教育學的建立與規(guī)范 (1)夸美紐斯--《大教學論》--獨立形態(tài)教育的開端 (2)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規(guī)范教育學的建立 (3)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 | 選擇填空簡答論述 | 形象記憶法例子:赫爾巴特的知識點可總結為:一二三四(一本書,二個基礎,三中心,四階段);其中三中心可形象記憶:教師(中心)在課堂(中心)拿著書本(中心); |
二、教育與人的發(fā)展
重要考點 | 主要內(nèi)容、特點 | ??夹问?/td> | 記憶技巧 |
身心發(fā)展的動因 | 1、內(nèi)發(fā)論:強調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力量主要來自于人自身的內(nèi)在需要; (1)孟子--人性本善; (2)弗洛伊德--性本能; (3)威爾遜--基因復制; (4)格賽爾--成熟機制;2、外爍論:人的發(fā)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1)荀子--人性惡; (2)洛克--白板說; (3)華生--一打嬰兒論 | 選擇填空 | 關鍵詞法形象記憶 |
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 1、順序性--教育教學應循序漸進;2、階段性--教育教學應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選擇合適的任務與內(nèi)容;3、不平衡性--應抓關鍵期;4、互補性--要長善救失;5、個別差異性--注意因材施教; | 選擇填空簡答論述 | 關鍵詞法作圖形象記憶 |
影響身心發(fā)展的影響及作用 | 1、遺傳--生理基礎,物質前提2、環(huán)境--現(xiàn)實作用3、學校教育--主導作用4、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作用 | 選擇填空簡答 | 關鍵詞法 |
三、教育目的
重要考點 | 主要內(nèi)容、特點 | ??夹问?/td> | 記憶技巧 |
教育目的層次結構 | 教育目的、培養(yǎng)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 | 選擇填空 | 作結構圖 |
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 1、個人本位論:教育目的應從人的需要出發(fā)、滿足人的需要,為了個人的發(fā)展---代表人物(孟子,洛克等人);2、社會本位論:從社會需要出發(fā),滿足社會要求,為了社會發(fā)展---代表人物(孔子,斯賓塞等人); | 選擇填空 |
四、學校教育制度
重要考點 | 主要內(nèi)容、特點 | ??夹问?/td> | 記憶技巧 |
學制形式上的發(fā)展 | 1、非正式教育--正式非正規(guī)教育--正規(guī)教育;2、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 選擇填空判斷 | 兩條脈絡對比記憶 |
現(xiàn)代教育制度發(fā)展趨勢 | 1、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2、義務教育年限的延長;3、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的綜合化;4、高等教育的大眾化;5、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 簡答論述 | 關鍵詞法意義記憶(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階段) |
我國學制的發(fā)展 | 1、1902年--壬寅學制--頒布但未實行--以日本為藍本;2、1903年--癸卯學制--年限長;3、1912年--壬子癸丑學制--教育機會均等(男女同校);4、1922--壬戌學制(六三三學制)--以美國學制為藍本; | 選擇填空 | 對比聯(lián)系記憶關鍵詞法 |
五、學生與教師
重要考點 | 主要內(nèi)容、特點 | ??夹问?/td> | 記憶技巧 |
學生的權利和地位 | 1、《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精神及其基本原則;2、人身權--公民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內(nèi)涵最豐富的權利(包括身心健康權、人格尊嚴權等等);3、受教育權--學生最主要的權利; | 選擇填空案例分析 | |
教 師 | 1、教師的角色;2、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學科、教育);3、教師勞動的特點(復雜性、連續(xù)性、廣延性、間接性等等);4、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道德、知識、能力、身心等素養(yǎng));5、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 選擇填空簡答案例分析等 | 理解記憶 |
師生關系 | 1、師生關系的內(nèi)容 (授受、平等、相互促進關系)2、師生關系的類型 (專制型、民主型、放任型)3、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 選擇填空簡答 | 關鍵詞法理解記憶 |
六、課程
重要考點 | 主要內(nèi)容、特點 | 常考形式 | 記憶技巧 |
課程類型 | 1、按組織方式:學科、經(jīng)驗課程;2、按學習要求:必修、選修課程;3、按課程設計、開發(fā)主體:國家、地方、樣本課程;4、按課程任務:基礎、拓展、研究課程; | 選擇填空 | 關鍵詞法理解、辨別 |
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及教材 | 1、課程計劃: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2、課程標準:有關學科教學內(nèi)容的指導性文件;3、教材:系統(tǒng)闡述學科內(nèi)容的教學用書; | 選擇填空判斷 | 理解、辨別 |
課程設計模式 | 泰勒的目標模式:目標、內(nèi)容、方法、評價; | 填空、簡答 | 關鍵詞法 |
課程理論流派 | 1、活動課程理論--以經(jīng)驗為中心--杜威等人;2、結構課程理論--以學科的知識結構為中心--布魯納; | 選擇填空 |
七、教學
重要考點 | 主要內(nèi)容、特點 | ??夹问?/td> | 記憶技巧 |
教學的任務 | 1、掌握雙基; 2、發(fā)展智、體;3、培養(yǎng)美、德; 4、關注個性; | 簡答 | 關鍵詞法 |
教學的過程 | 1、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1)認識的間接性; (2)認識的交往性; (3)認識的教育性; (4)有領導的認識;2、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3、教學過程的結構; | 選擇填空簡答 | 關鍵詞法連詞組句(間接地跟領導交往,其教育性不夠) |
教學原則 | 直觀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因村施教原則等等; | 選擇、填空、簡答、案例分析 | 諧音記憶連詞組句 |
教學方法 | 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練習法等等; | 選擇、填空;簡答、案例分析 | 組塊記憶感官記憶 |
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 | 備課、上課、作業(yè)檢查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yè)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 選擇、簡答 | 意義記憶; |
教學評價的類型 | 1、按評價基準:相對評價,絕對評價,自身評價;2、按評價功能: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 選擇填空 | 理解、形象記憶 |
八、德育
重要考點 | 主要內(nèi)容、特點 | ??夹问?/td> | 記憶技巧 |
德育原則 | 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等等; | 選擇簡答案例分析 | 關鍵詞法連詞成句記憶(導疏尊嚴一連貫,因材集體靠紀律) |
德育方法 | 說服法,榜樣法,鍛煉法,陶冶法,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法; | 選擇案例分析 | 關鍵詞法;連詞成句記憶; |
九、班主任與班級管理
重要考點 | 主要內(nèi)容、特點 | ??夹问?/td> | 記憶技巧 |
班主任工作內(nèi)容 | 1、了解學生、研究學生2、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1)制定共同的奮斗目標 (2)選拔和培養(yǎng)班干部 (3)建立嚴明的班級紀律 (4)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5)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3、協(xié)調校內(nèi)外各種教育力量 | 選擇簡答論述 | 形象記憶;連詞成句; |
班級管理功能 | 1、提高學習效率--主要功能2、維持班級秩序--基本功能3、學生學會自治自理--最高目標 | 選擇、判斷 | 意義記憶 |
班級管理模式 | 1、常規(guī)管理--制定規(guī)章制度;2、平行管理--集體與個人;3、民主管理--學生積極參與;4、目標管理--分解目標,學生自我管理; | 選擇、判斷 | 關鍵詞法意義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