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老師不容易,考證、考編,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理論、專業(yè)知識統(tǒng)統(tǒng)得知道,可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有些教育心理學規(guī)律看似簡單平常,往往易被忽視,但它的確是拓展教育途徑,提高教育效果的“靈丹妙藥”。
這8個心理學規(guī)律,作為老師的你得知道啊!
一、首因效應。
在人的交往中,往往比較重視最先得到的信息,據(jù)此對別人下判斷,形成最初的印象;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對后來的信息就較不重視了,這種現(xiàn)象叫首因效應。
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育過程中,尤其是新班級成立的第一天,或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一定要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期待理論
運用“期望理論”,教師必須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較高且合理的期望值,即“我將來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的奮斗目標是什么”。同時,也要讓他們知道教師、父母及社會對他們的期望是什么。
三、羅森塔爾效應
現(xiàn)在人們就把由他人的期待和熱愛而使人們的行為發(fā)生與期待趨于一致的變化的現(xiàn)象,稱之為“羅森塔爾效應”。作為班主任老師,在平時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多給學生以熱愛、關注和期待,尤其是對一些智力平平的學生。
四、艾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
識記后最初的時間內遺忘得較快,以后逐漸減慢,到相當時間后,幾乎不再遺忘,這表明遺忘的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注意向學生介紹記憶的知識和方法,特別要講艾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對學習的啟示,要求學生做到:
五、歸因理論
作為教師,在學生學習上取得成功之后,要及時引導他們多從內部的、可控的方面進行歸因,如歸因于學習認真、刻苦、努力,這樣能夠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更加發(fā)奮學習,而不是把成功歸于僥幸、運氣、學習條件、他人幫助等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六、得寸進尺效應
指讓別人接受一個很大的,甚至是不客氣的要求時,最好是先讓他接受一個小要求;一但他接受了這個小的要求,他就會很可能接受那個更大、更不客氣的要求。
七、從眾心理
在良好風氣的影響下,隨著從眾、依從行為的反復實踐,學生將不斷從其行為的內外反饋信息中,逐漸獲得行為的必要性認識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