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斥巨資敗的玩具,玩十分鐘就變成了雞肋,而路邊的幾塊石子兒,撿起來和小朋友一起過家家,玩上一上午還嫌不夠。Why?
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探討的問題:玩具和玩伴哪個更重要?
這個問題真的一點都不圖樣圖森破,因為很多父母的確意識不到玩伴的重要性,他們總是用大量的玩具填補孩子的空閑時間,而不是花時間花心思給孩子創(chuàng)造結(jié)交玩伴的機會,帶他和小朋友一起玩。
對此,小編真的好想問一句:玩具能陪孩子玩過家家么?玩具能陪孩子跑來跑去、玩鬼捉人么?玩具能陪孩子倒地裝死然后一起爆笑么?玩具能陪孩子一起跳房子么?玩具能陪孩子一起把蛋糕啪地拍在臉上然后一起傻樂么?
▌玩具再炫酷狂拽叼炸天,也代替不了玩伴
洪蘭老師給我們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在加州大學(xué),有個年輕的助理教授,他兒子一直特別想要一個昂貴的電動火車軌道玩具,他一直沒舍得買,他和兒子承諾,等自己升上副教授就給兒子買這個玩具。
在他升上副教授的那個圣誕節(jié),他兌現(xiàn)了自己的承諾,把那個兩百美金的玩具買回了家。
孩子看到玩具的第一眼忍不住尖叫起來,可是半個小時以后,他兒子居然把電動火車放在一旁,興致勃勃地玩起了裝這個電動火車的紙箱子。
他說早知道這樣子,我干嗎給他買兩百塊錢的玩具,我去垃圾筒找個箱子就可以了。
為什么會這樣?答案很簡單。
電動火車只有一個玩法,而玩過以后新奇感自然就沒了,可是紙箱子就不一樣了,紙箱里可以變身為火箭,也可以變身為阿里巴巴大盜的山洞。
所以,對孩子來說,有變化的不局限于一種玩法的玩具比那些電動玩具更適合他們,而童年的伙伴又比這種玩具更勝一籌,因為和任何玩具比起來,小伙伴可以隨時隨地和你互動,你可以和小伙伴隨時隨地變換新的游戲。
所以,任何玩具都代替不了同年齡的玩伴,因為玩具只有一個玩法,可是同年齡的玩伴他那個是變化無窮的。
玩具僅僅是孩子進行游戲的物質(zhì)基礎(chǔ),它再高端大氣上檔次,炫酷狂拽吊炸天,它也終究是個玩具,它也沒有生命、沒有感情,無法替代玩伴與孩子之間的交流,給孩子買玩具沒有錯,但是讓玩具完全承載父母或者玩伴的陪伴責(zé)任則會給寶貝的成長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玩具可以沒有,但是玩伴沒有就會造成心理缺失
是的,我們的父輩小時候并沒有什么玩具,他們的游戲就是過家家、跳房子、踢毽子,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們成為一個有社交能力的人,因為他們的童年時光是有小伙伴陪伴的,友誼對他們心理的滋養(yǎng)并沒有缺失。
小朋友總在尋找那些能為他們帶來鼓舞和認同,能夠分享樂趣和提議的伙伴。對于小一點的孩子來說而言,“我”是他們的世界圖景的中心,“我現(xiàn)在想吃糖,如果你是我的朋友,就給我一些……”
之后,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孩子開始練習(xí)給予和接受,并且尋找沖突的的解決方案。“如果我把我的皮球給你,你能把你的小汽車給我嗎?”,“這個討厭的寶塔總是倒掉,你有什么辦法嗎?”,“如果你不和我一起玩,你就不再是我的朋友了,對嗎?”
所以,和玩伴在一起玩,這不僅對孩子的社交和情緒發(fā)展非常重要,而且還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因為要和別人談判,就必須把自己的意思明確地表達出來。因此,一起的玩伴同時也是“語言老師?!?/p>
與他人交往,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基本心理需要。一個人的個性總是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通過與他人的交往逐步形成的。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們的成長都離不開玩伴。
所以,重點來了!還等什么?趕緊把孩子放出家門,和小伙伴一起瘋?cè)グ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