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南京旅游的朋友一定都對"雨花石"三個字不陌生,不管是街邊小販還是商場柜臺,都在叫賣兜售著南京特產——雨花石。
五塊錢一捧,十塊錢三捧,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這也使得許多游客選擇雨花石作為旅游紀念品。五彩斑斕的雨花石,不管是饋贈親朋還是自己留作紀念,都是很好的選擇。那么到底什么是雨花石,我們又該如何鑒別欣賞雨花石呢?
色彩斑斕的雨花石可以被稱為是一種觀賞石,它不僅是南京市寶,也被譽為石中皇后。早在五千年前,雨花石就已經被開采利用。雨花石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產于南京雨花臺礫石層。下圖即為在距今5000多年的南京陰陽文化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雨花石。
如此美麗的雨花石當然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距今約1400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時,一位法號云光的高僧在今南京中華門外石子崗附近設臺講經,精誠感動了上蒼,于是上天降下花雨,落地便化作五彩的石子。這之后,此講經臺被稱為雨花臺,產于周圍礫石層中的五彩石子則有了雨花石這一美名。直到今日,南京還保留著雨花臺的景點。
自唐宋以來,許多的文豪雅士都鐘情于雨花石。大家熟知的《紅樓夢》中的通靈寶玉,據說其原型也是雨花石。正是曹雪芹少年時去雨花臺游玩,遇到不少人在撿拾、出售雨花石,因而從中汲取到靈感,將女媧補天遺下的一塊五彩石,幻化成通靈寶玉,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巨著。
雨花石在明清時已是著名的觀賞石,并有一石數金之說,到了近代更是受到了許多文人墨客的喜愛。梅蘭芳大師喜愛收藏雨花石,周恩來的南京故居中,也有一碗雨花石置于桌上,郭沫若還曾在《南京印象》一文中贊嘆過周總理的雨花石,"雨花石的寧靜、明朗、堅實、無我,似乎象征著主人的精神"。
雨花石品種繁多,分類方式亦多。有人對雨花石按顏色、花紋、形態(tài)、石質等分類;也有人根據其花紋形態(tài)按人物、動物、風景、花草進行分類。從雨花石原巖巖性和礦物成分角度出發(fā),一般我們可以把雨花石分成10類:瑪瑙玉髓類、蛋白石類、碧玉巖類、燧石類、石英巖類、水晶類、構造巖類、礫巖類、化石類、其他巖類。
其中瑪瑙玉髓類石質細膩,花紋奇特,被稱為雨花石中的上品,也就是市場上所謂的"細石";其他的類別則常在市場上稱為"粗石"。
瑪瑙、玉髓類雨花石為雨花石中的主要品種,也常被稱為"水石"、"細石"、"活石",其自然花紋常會呈現(xiàn)出山水、人物、魚蟲、樹花等樣式,晶瑩剔透、花紋別致。不僅如此,它還具有多種多樣的顏色,濃淡、深淺變化萬千的色彩,也使得雨花石更加艷麗秀美。
你看,這塊雨花石的中央是不是就像有一只橘黃色的蝴蝶正在翩翩起舞,振翅飛翔呢~
參考文獻:郭穎主編. 觀賞石[M]. 北京: 地質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