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旅行者2號造訪了海王星。自那之后,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沒有去探測過更遠的太陽系天體。遙遠的太陽系世界一直不為人所知,即便是天文望遠鏡也難以窺探一二。
直到2006年,NASA發(fā)射了新地平線號(新視野號)探測器飛往太陽系深處,去探測當(dāng)時還是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9年之后,新地平線號造訪了已經(jīng)被歸類為矮行星的冥王星。此后,新地平線號繼續(xù)深入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位于黃道面附近,距離太陽30至50天文單位,這個圓盤狀的范圍內(nèi)運行著大量的冰狀小天體,它們被認為是早期太陽系的殘余物。一些短周期彗星起源于柯伊伯帶,比較著名的例子是哈雷彗星。除了冥王星之外,天文學(xué)家還在柯伊伯帶中發(fā)現(xiàn)了鳥神星、妊神星等矮行星。
但柯伊伯帶遠離太陽,也遠離地球,我們目前對于這個遙遠的地方知之甚少。柯伊伯帶中隱藏著太陽系形成的信息,為此,NASA讓新地平線號繼續(xù)在柯伊伯帶中開展探測任務(wù),了解這個神秘的遙遠世界。
在探測完冥王星之外,新地平線號的下一個目標(biāo)是小行星486958,它又被稱為“天涯海角”,因為這是人類探測器造訪過的最遠天體。在哈勃太空望遠鏡看來,小行星486958只是一個極其暗淡的星點,陸基天文望遠鏡甚至都無法觀測到。直到新地平線號在3500公里之外飛掠,人類才首次看到了這顆小行星的真容:
從外觀上來看,這顆小行星酷似一個雪人,所以它又得名“太空雪人”。由于“太空雪人”離太陽十分遙遠,當(dāng)時新地平線號造訪時離地球65億公里,其表面溫度低至-230 ℃。
根據(jù)新地平線號的測量,這顆小行星的遠日點為69.5億公里,近日點為63.9億公里。它以大約4.5公里/秒的速度環(huán)繞太陽旋轉(zhuǎn),公轉(zhuǎn)一圈的時間約為298年。
“太空雪人”最寬的地方為36公里,最窄的地方為10公里。它那奇特的外觀與其形成方式有關(guān),這顆小行星其實是一個接觸雙星,由兩顆星子撞在一起形成的。這意味著“太空雪人”十分古老,因為星子來自于早期太陽系。
在46億年前,太陽從太陽星云中誕生,環(huán)繞太陽運動的塵埃不斷發(fā)生碰撞形成直徑數(shù)公里的星子。在引力的作用下,星子進一步結(jié)合成行星。還有一些星子只形成了小行星,“太空雪人”就是這么來的,它也成了人類的太空飛船造訪過的最原始天體。
柯伊伯帶中的天體遠離太陽,受到的太陽引力作用較弱,它們的運動速度也較慢。因此,在過去40多億年里,“太空雪人”很少遭受到其他天體的撞擊,它的形狀保持基本的原始狀態(tài)。
由于太空極為空曠,在柯伊伯帶中飛行的新地平線號幾乎不可能會撞上其中的天體。未來,這艘無人太空飛船還將繼續(xù)深入探測太陽系。新地平線號最終會飛出太陽系,進入更加浩瀚的星際空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