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br>
至善無善,非無善乃不執(zhí)著于善惡,好比水,順勢而流,與道同理。緣至道依于因緣,無因緣則無道可言。仁慈之人,心身安處,善心殷重,待人真誠,言語善聽,處事懷仁,善做諸業(yè),能把握時機。與世無爭,故無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全息養(yǎng)生就是于衣食住行中以仁慈感恩之心思維、言語和行為。善心會使我們的衣食住行皆攜帶“善”的正能量,惡心則為“負能量”。正能量可以促進我們的身心健康,負能量則損害我們的身心健康。簡單的一餐一飲,如果我們用感恩心、善心看待,勝過任何不能感恩對待的“美味佳肴”,因為善、慈悲會將餐飲中的能量提升到最高水平而滋養(yǎng)我們的身心。言談舉止以仁慈惻隱為懷,待人處事接物則以和藹和睦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