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DVD錄像光碟分成Blue-ray(藍碟)和HD DVD兩個陣營,前者以新力為主導,后者則以東芝馬首是瞻,雙方都是日本消費電子產品巨擘。日本廠商倡導,歐美片商跟從,兩方人馬分庭抗禮,各有勝場。
然而新年伊始,原本兩方都支持,雙腳踏兩船的電影業(yè)老大華納忽然倒戈相向,投向新力的Blue-ray(藍碟)陣營。
華納在電影市場擁有兩成的市占率,可說是舉足輕重。整個高密光碟之戰(zhàn),似乎塵埃落定,雖然東芝一方不服氣,掀起削價戰(zhàn),但新力一方扳回一局,已是不爭的事實。
是該有個結局了,否則的話,兩個制式共存,影響了高密光碟技術的發(fā)展和推廣,最重要的是用戶不知所措,守住舊的DVD技術,影響了高密光碟的銷路。
兩方拼斗,重演了80年代錄像帶制式之爭,當年JVC的VHS和新力Betamax對抗,新力敗下陣來,喪失了巨大商業(yè)利益,如今藍碟勝出,新力可說是坐穩(wěn)了江山,掌握了億元的影碟市場。
雖則HD DVD生產成本便宜,DVD生產線只要略作改動,就能生產HD DVD,但筆者認為藍碟勝在容量較大,單層容量可達25MB,四層容量可達100GB,HD DVD容量較藍碟少了四成。現下技術走向高清時代,體現一部電影,需要更大的容量。
當年VHS后來居上勝出,就在于它的容量大,能錄入三小時的影像,反觀Betamax只能錄上一小時,存不了一部影片。
硬件變化是為了適應軟件,未來影音器材不只解析度高,可能還走向立體化和全景化(panorama)。我看過一些具有層次感的片子,它利用數碼攝像的重疊技術,制造層次感,這類影片已走出2D,向真正的3D邁進了一步。
另外是全景化電影,它利用數碼科技把影像銜接起來,讓人們可能看到更寬廣的畫面,用來體現風景是最恰當不過了。有些影像還可以利用光標點按,作360度轉動,這種技術可用來展示模型或是古董文物,讓你看得更真確。
未來電影可能由很多架攝像機一起拍攝,你可以選攝換個角度觀看畫面。這類影片在儲存方面,肯定需要更大容量的光碟。
人機介面面臨革新
人機介面也正面臨革新,現在我們用鍵盤、滑鼠、寫字板、光筆、觸屏、遙控器等和電腦電視溝通。不久的將來,新的溝通介面將出現。
一月初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消費電子展上,很多商家就展示了動作遙感(motion sensing)技術,以后打電玩,無需靠按扭,用戶只需在屏前做出動作,攝像感應器就會作出反應,比方拳斗游戲,你拳打腳跌扭摔,視屏中你的替身也有樣學樣,用你的招式和敵人交手。這樣的游戲感覺上真實多了,肯定會受青少年歡迎。
微軟主席比爾蓋茨也在會場談到動感技術,他說,往后只需拍掌就能啟動電腦,隔空移動手指,就能操控光標,手指作V狀則表示儲存數據。
他也說,電子器材走向移動化,用戶以后可能使用各種器材,不分時地調取資訊,數據儲存在桌面電腦硬盤的時代將告終。
往后,數據將儲存在網商或電信公司的伺服機里頭,也就是所謂的數據寄存服務。人們即使身在國外,也能通過手機、公用電腦或是其他任何資訊器材,調取文檔。
資訊科技的發(fā)展,已向網絡電腦時代跨前的一步。真要到那個時代,光碟也可能面臨淘汰的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