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庫克“不務正業(yè)”鐵了心搞自動化 起底蘋果汽車夢

@方舟88 @今日話題 @徒步投資筆記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小豪

北京時間 8月2日凌晨,蘋果發(fā)布了 2017 財年第三財季的財報,在周二舉行的蘋果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蘋果CEO蒂姆·庫克承認蘋果正在對自動化系統(tǒng)展開大舉投資,并將其稱作“所有人工智能項目之母”。

而說起蘋果的自動化系統(tǒng),自動駕駛技術則是避不開的重要一環(huán)。今年4月份,蘋果獲得了加州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牌照,其自動駕駛測試車也逐漸曝光,越來越多的細節(jié)開始浮出水面…

但需要指出的是,蘋果在正式轉向自動駕駛技術之前,覬覦汽車產業(yè)已久,并先后從軟件、硬件兩方面進行過嘗試,下面就讓我們一同看看,蘋果這些年在汽車領域進行過哪些嘗試、趟過哪些坑,又將走向何處吧。

(美國蘋果公司)

一、引子:iOS in car的夢想

在剛進入汽車業(yè)務領域的時候,蘋果雄心勃勃,結合自身的手機和電腦操作系統(tǒng)優(yōu)勢,于2013年首推iOS in car計劃,企圖把自己最拿手的操作系統(tǒng)移植到汽車上面。

2014年初,蘋果推出了CarPlay,iOS in car計劃終于落地。

CarPlay是一個車機-手機映射系統(tǒng),當你把手機用數據線與車輛連接之后,屏幕上可以彈出蘋果的系統(tǒng),從而使用蘋果手機上帶有的服務。當然,其運算能力來自于你的iPhone,車機只是一個屏幕罷了。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包括梅賽德奔馳、法拉利、寶馬、通用、福特、本田、現代、捷豹路虎、榮威、三菱、日產、PSA、豐田、鈴木等眾多汽車廠商整合使用了該系統(tǒng)。

(CarPlay車載系統(tǒng))

需要指出的是,CarPlay系統(tǒng)雖然好看流暢,但是其手機與車機上的內容不能分屏顯示,即你在車機上用了導航后,iPhone上也必須顯示導航,你一旦在手機上切出去進行其他操作,車機上的導航信息也沒有了。

不過在實際推出并使用過一段時間后,蘋果發(fā)現CarPlay系統(tǒng)對汽車領域的影響力實在有限,并沒有像iPhone和IOS一樣改變這個世界,甚至有很多人沒有聽說過這個系統(tǒng)。蘋果公司覺得用軟件打入汽車領域不是一條正確的選擇,在經歷內部討論之后,決定直接轉入汽車制造領域。

2016年4月,有外媒報道稱,蘋果公司在德國柏林建立了一個秘密實驗室,用于蘋果汽車的開發(fā),同時,在維也納也建立了一個辦公室,專門為泰坦計劃服務?!癙roject Titan”泰坦計劃是蘋果公司在早期制定的電動車和無人駕駛技術的合作開發(fā)計劃。

愛爾蘭媒體稱,蘋果投資了3億美元左右擴建它在愛爾蘭Holyhill的工廠。韓國媒體也來湊熱鬧,曝出蘋果公司已經與一家韓國公司合作,為其自動駕駛電動車研究生產電池的消息。今年的7月,一則蘋果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德時代,也稱CATL),正在進行一項基于保密協(xié)議的項目合作的消息引起了普遍的關注,據知情人士稱,二者主要在電車電池和其他配件上進行合作生產。

(寧德時代參加車展)

曝出的消息雖然比較多,但是造車這一事件對于蘋果來說,畢竟仍然非常陌生。為此,財大氣粗的蘋果就開始瘋狂招人,以補足自己的短板。

二、為造車瘋狂挖人

在蘋果剛剛開始造車的時候,這個團隊由大約200名員工組成,但他們的目標是在這個項目上擁有超過1000人,需要這么多擁有專業(yè)技能的人,除了挖墻腳似乎沒有更為高效的辦法。

自2015年初開始,蘋果就一直從汽車行業(yè)和其他與汽車相關的領域招聘員工,比如在電池技術和自主系統(tǒng)方面有專長的研究人員。

該團隊的一些員工此前曾供職于特斯拉、福特和通用等大公司,而其他的一些則來自于A123 System、Ogin、Auroliv、概念系統(tǒng)通用動力公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

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來自特斯拉的機械工廠經理戴維·納爾遜(David Nelson),高級動力系統(tǒng)測試工程師約翰·愛爾蘭(John Ireland),前特斯拉首席招聘人員勞倫·西米內拉(Lauren Ciminera),前特斯拉副總裁克里斯·波利特(Chris Porritt ),前特斯拉高級CNC程序員David Masiukiewicz,汽車工程經理Hal Ockerse等。

對此,特斯拉的CEO馬斯克并不認為自己有太大的損失: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特斯拉從蘋果挖走的人,比蘋果從特斯拉挖走的多5倍,可見蘋果對這件事兒的上心程度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大。

(圖為特斯拉公司)

除了熱衷于從特斯拉這樣的大公司挖人,蘋果也不放過有專業(yè)技能的人員。蘋果從2014年 6 月開始大舉開挖A123 Systems的員工,且已經從該公司挖走了 5 名頂級技術人員,并使他們加入蘋果不久前成立的電池部門。

為此,A123 Systems 基于“違反競爭條款”對蘋果和這五名前員工提起了訴訟,同時認為蘋果的這一行為屬于“不正當競爭”?,F在蘋果正與 A123 Systems 尋求達成庭下和解,并向麻省聯邦法官提交庭審文件,尋找延長回應訴訟的時間。

不僅如此,據外媒報道,2015年,蘋果從一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雇傭了6名擁有電動駕駛技術的核心員工,直接導致了該公司的倒閉,這家公司叫做Mission Motors,是一家致力于生產流線型電動摩托車的公司。

此外,還有很多蘋果從各企業(yè)挖來的人,據不完全統(tǒng)計,這些公司包括谷歌,英偉達,福特,黑莓等,當然也包括若干家小型的公司。在人才的爭奪戰(zhàn)中,蘋果依靠自身財力的優(yōu)勢,可以說很輕松地就能夠招募到一干人等。

雖然挖人墻角看起來不是一件那么光彩的事情,但從結果來看,能夠幫助蘋果在極短的時間里組建一支相當規(guī)模的團隊,這對蘋果開展自家的造車計劃頗有裨益,但蘋果在放棄造車計劃后 又辭職了 一批大牛,這也是令人唏噓不已的結果。

分析人士認為,蘋果放棄自主造車主要基于下列兩個原因:

1、汽車實在是不容易造出來。

白手起家造車,不僅要搭建從研發(fā)到生產、銷售、售后的完整產業(yè)鏈,還要在先進的技術、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之間找到平衡。更為麻煩的是,如此龐大的業(yè)務鏈條,蘋果恐無法像生產消耗電子產品一樣找到富士康這樣大規(guī)模、高效且低成本的OEM廠商,從而實現輕資運行。

2、汽車產業(yè)不掙錢。

就算像大眾、通用這樣年銷售量千萬輛級的汽車巨頭,平均利潤率僅有6%左右,行業(yè)內公認效率最高的豐田,利潤率也只有10%,只有蘋果消費電子業(yè)務20%凈利潤的一半。不賺錢,是蘋果放棄造車的又一個重要的原因。

三、轉向自動駕駛

很顯然,在經過兩年的探索,蘋果公司發(fā)現,自造汽車是一條行不通的路,接下來只能尋求轉變,把重心從自造汽車向自動駕駛全面傾斜。

蘋果CEO庫克在今年的WWDC蘋果開發(fā)者大會之后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蘋果公司正專注于汽車行業(yè)中的自動駕駛技術。這也是自去年蘋果放棄自造車業(yè)務后,首次官方承認涉足自動駕駛領域。

讓我們把目光轉回2015年,去看看蘋果自動駕駛的最先被披露的場景。

2015年2月份,一輛租給蘋果的神秘車輛被發(fā)現在加州北部的街道上行駛。這款車是道奇Caravan汽車,車頂上的行李架上,安裝著一個X型的支架,而在支架的4個角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疑似攝像頭的裝置,酷似谷歌的地圖測繪車輛。

當地機動車輛管理局的工作人員透露,這輛汽車暫時歸蘋果所有。人們紛紛猜測,蘋果正利用它開發(fā)一款類似于谷歌街景的產品。更有人猜測,這就是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但后來車輛上的司機證明了這些人的錯誤推斷。此后,蘋果公司表示,這些車輛跟一個測繪項目有關,但并未透露更多細節(jié)。

毫無疑問,這是人們首次發(fā)現蘋果公司關于自動駕駛的秘密的主要證據。

(蘋果用來進行地圖測繪的道奇汽車)

而在測繪車輛被發(fā)現的幾天之前,一名身份不明的蘋果員工給公司內部人士發(fā)了電子郵件,稱蘋果正在研發(fā)一項“類似于特斯拉自動駕駛”的項目。消息人士稱,特斯拉的員工正在“跳槽”去參加蘋果公司的一個項目,并稱該項目“太令人興奮了,不能錯過?!?br>

種種模糊的片段性信息無不給蘋果自動駕駛項目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但兩年之間,除了幾家媒體網站在深入挖掘蘋果的自動駕駛計劃,似乎并沒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消息。

英國金融時報也僅僅得知蘋果招募過去的員工,正在一家“絕密研究實驗室”工作。同時還在同一篇文章中強調了蘋果雇傭前梅賽德斯奔馳研究和開發(fā)高管Johann Jungwirth。

當然也有傳言稱,蘋果公司曾與寶馬公司協(xié)商,主要就寶馬i3車身作為蘋果汽車的基礎進行了交談。不過據報道,這些談判并沒有達成任何協(xié)議,寶馬i3是一款帶有碳纖維外殼的小型掀背電動車,或許可以暗示蘋果為其汽車項目設計的方向。

(寶馬i3)

時間到了2017年4月,加州車輛管理局宣布蘋果獲得了在加州公共道路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資格,蘋果的自動駕駛計劃也真正浮上了水面。

而6月底,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更是直接駛上了硅谷的街頭,引起外界廣泛關注。

這是一輛白色的雷克薩斯RX450h的混合動力SUV。從照片中,很清晰地可以地看到,該車配備有多個傳感器,包括Velodyne 公司出品的最先進的64線激光雷達,至少兩個雷達裝置和多個攝像頭。

(蘋果的自動駕駛測試車)

據外媒報道,這輛測試車自上路以來,累計行程只有約700英里(約合1127公里)。而需要知道的是,截止到2016年,谷歌自動駕駛汽車累計行程已經超過200萬英里。據了解,蘋果用于公開測試的兩輛汽車于3月底注冊完成,而另外一輛注冊時間為去年11月份。所有三輛汽車都注冊至蘋果在伊利諾伊州的一個地址,這一地址也是車隊租賃服務Dolan的總部所在。

一份披露的文件顯示,蘋果此次申請的測試一共包括三臺汽車,6名測試人員,這些測試人員的身份也得到了曝光,其中Paul Hebert和Victor Hwang是兩位工程師,在蘋果“特殊項目集團”工作了兩年時間。另一個測試人員Jeremy Ma是個軟件工程師,是3D物體識別和跟蹤技術專家。而其他測試的人員,大部分都是機器人技術領域專家,將要進行的路測實驗包括自動低速駕駛、高速行駛、U型轉彎、突然剎車和變道等。

四、進軍汽車產業(yè)會給蘋果帶來好運嗎?

蘋果造車,可以說從喬布斯時代就初現苗頭。

2007年,當第一代iphone發(fā)布前夕,喬布斯就提及到有意愿去造一輛“Apple Car”。不過,造車計劃終于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終止。從下圖,可以讓我們簡單地梳理一下蘋果在汽車領域的發(fā)展歷程。

雖然蘋果執(zhí)著于自動駕駛,但分析發(fā)現,它并不是像很多初創(chuàng)型企業(yè)一樣單單憑借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就“不識廬山真面目”。蘋果之所以能夠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主要來自以下五個原因:

1、自動駕駛市場足夠巨大。咨詢企業(yè)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預測,無人駕駛汽車行業(yè)到2030年的規(guī)模將達到6.7萬億美元,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值。

2、資金雄厚。在智能手機時代,蘋果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革命,革新了人們對手機的認知,從2007年開始,一連十年的時間步步攀升,成為了智能行業(yè)的領導者。據2016年財報顯示,蘋果凈利潤達到了457億美元,是美國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擁有如此雄厚的資金,進入自動駕駛領域可以說是沒有太多的后顧之憂。

3、人才優(yōu)勢。蘋果公司不惜重金從全球招募人才,每年的WWDC(蘋果開發(fā)者大會)中,都會選出最為優(yōu)秀的技術人員來作為自己公司的補充,蘋果公司已經成為了一家高技術人才集聚區(qū),豐富的技術人才為蘋果研發(fā)自動駕駛提供了人力的保障。

4、品牌認可。無論是喬布斯還是現任CEO庫克,蘋果公司一直致力于深耕品牌經營,將蘋果提升為全球范圍內的一個知名品牌,在2017年新發(fā)布的世界五百強企業(yè)中,蘋果公司占據第九名,這也是繼2016年以來,第二次出現在世界第九位的位置上。無論是在發(fā)達國家還是在發(fā)展中國家,蘋果公司的產品很大程度上都代表著質量和實力。

5、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擁有創(chuàng)新能力就等于擁有了不斷前進的動力。蘋果公司不乏創(chuàng)新,單單從它每年推出的產品中就能窺得它的這一能力。每次的產品發(fā)布,總會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驚喜。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加持,蘋果自動駕駛也就不再是什么大的挑戰(zhàn)。

總而言之,未來的汽車可能更像是一臺分工精確的電子設備,一如現在的電腦或者智能手機,根本上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汽車。從這方面來講,生產一輛蘋果汽車,能夠與蘋果目前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完美契合,人們也很容易聯想到蘋果將汽車捆綁在iPhone或者Apple其他服務之上,從而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自動駕駛產業(yè)鏈條,如此看來,蘋果進入汽車領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

支持者認為,過去的十年已經證明蘋果是一家非常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力的公司。在智能領域已經取得了非??捎^的成績,時至今日,依舊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科技互聯網公司。它們擁有成熟的技術,雄厚的資金,完備的人才,進入自動駕駛領域之后,定能夠開辟屬于自己的道路和模式。

但也有反對者對蘋果的這一舉動嗤之以鼻。

他們認為,汽車行業(yè)屬于高投入,低收益,且收益周期極其漫長的產業(yè)。與高速增長的IT產業(yè)也很多不同,這并不是蘋果所長。與此同時,即使是跨入了強調軟件技術的自動駕駛領域,蘋果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

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fā)除了需要大量的時間與人力投入之外,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際路測去積累數據,以提升軟件系統(tǒng)的能力,例如谷歌搞自動駕駛技術,已有10年的時間,擁有幾十臺測試車,積累了數百萬公里的測試里程,但是仍然沒有量產落地。這對于剛剛開始搞自動駕駛技術的蘋果來說,仍然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經歷才能追上老對頭谷歌。

但是話說回來,蘋果扎進汽車領域的決心依然明了,至于未來的結果如何,還有待觀察。但從蘋果的發(fā)展歷史來看,至少不會差。

結語:蘋果自動駕駛的未來發(fā)展

對于蘋果切入汽車領域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而現在的汽車產業(yè)正面臨巨變,給了蘋果創(chuàng)造未來的無限可能。

但這也也是最壞的時代——蘋果的起步時間要遠遠晚于谷歌,且自動駕駛與新能源汽車領域強者如云,蘋果也需要面臨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市場法則。

蘋果是眾多玩家中的一員,它是很特殊的存在,因為它叫做蘋果,它又是很普通的存在,因為它也是一切從頭開始。事實上,從一開始蘋果表現的就非常低調和灑脫,對自動駕駛有著屬于自己的行業(yè)理解。更像是一位并未入局的旁觀者,在實時掌握著整個行業(yè)的動態(tài),默默地構建屬于自己的框架,待到時機成熟,再次驚艷綻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特斯拉:答案在這了自己抄,蘋果:好咧
拒絕收購特斯拉后,蘋果汽車要來了:四大顛覆功能,馬斯克緊張嗎? | 撩車
蘋果造車:福特資深高管加盟,富士康代工,對標特斯拉Model S
蘋果造車簡史
從WWDC看蘋果造車:整車開發(fā)擱淺 死磕無人駕駛系統(tǒng)|鋰鈦出行
蘋果造車,不會下墜 | 深度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