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歷史類別的電視劇是一部接一部,有男生喜歡的戰(zhàn)爭系列的,也有女生喜歡的后宮斗爭類的。
不論是哪一種,我們可能經(jīng)??吹竭@樣一個場景,武將建功立業(yè),皇帝賞賜了很高的官位,甚至是封爵 ,也有文官立了大功,皇帝賞賜了官位乃至爵位的場面??赡苁菄部赡苁强h男。
你知道皇帝賞賜的官位是多大的嗎?是不是被各種奇怪的爵位給搞糊涂了?也不知道這個爵位是大是?。?/div>
了解這些爵位,就算歷史劇看的再多,你都能了解這個官位是多大的,有多大影響力,可以判斷這個是皇室的爵位還是外臣的爵位,這樣有助于我們判斷。
今天,讓我們走進——爵位制。
中國古代朝代較多,有的朝代的爵位沿襲舊制,也有的朝代會啟用新的爵位制度,所以要了解全面的爵位制度,我們需要按照朝代來了解。
周朝
周朝爵位分為5種。從高至低依次為公、侯、伯、子、男。例如我們熟知的春秋五霸之齊桓公、晉文公等。
這些爵位都是有封地的,而且他們對于封地有自治權,這就是分封制。事實證明,這種分封是有很大的弊端的,諸侯皆擁兵自重,在周朝后期,這種制度的矛盾開始顯現(xiàn)出來了,而且,還有個特點是這種爵位是可以世襲罔替的。
這個時期爵位有一些特點,世襲、自治權、普通人難以獲取。
春秋戰(zhàn)國
在春秋中后期及至戰(zhàn)國時期,還出現(xiàn)了另外的爵位——君。例如戰(zhàn)國四君子,平原君、孟嘗君等。
當然,也有我們熟知的“王”,例如楚莊王,吳王、越王等。其實這些都不是由周王室分封的,而是當時周王室已經(jīng)約束不了諸侯國了,所以也管不了他們這種僭越之事。
秦朝
我們都知道,秦朝最后滅掉了六國,統(tǒng)一了天下。而在這個過程中,爵位制度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秦孝公時,重用商鞅實行變法,重新劃分了爵位,細分為20個等級。從低至高依次為: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nèi)侯,二十徹侯。
商鞅變法規(guī)定:秦國士兵只要殺死敵國一個軍官,就能獲得最低的一級公士,殺的軍官越多,爵位越高。
這一規(guī)定,直接杜絕了周朝以來的世襲爵位制度,全面實行軍功爵位制度,所以爵位來自軍功是這個時期的特點。
漢朝
漢朝沿用秦朝的爵位制度,并另外增加了一個“王爵”。不過這個爵位可不是什么好玩意,在劉邦時代,封了8個異姓王,當他稱帝之后,這幾個人基本都沒有善終,要么被滅族,要么就逃了,其中就有著名的漢初三大名將:韓信、彭越、英布。
從此以后,異姓不封王,只有皇室子弟才能封王。臣子們最高的也只能到“徹侯”(因避漢武帝劉徹諱,后改為列侯)。
漢武帝時期,因為常年對外戰(zhàn)爭,國庫吃緊,為了籌集軍費,將二十等爵位拿出來售賣,導致了爵位泛濫。
后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又增設只能立功獲得武功爵十一等:一級造士,二級閑輿衛(wèi),三級良士,四級元戎士,五級官首,六級秉鐸,七級千夫,八級樂卿,九級執(zhí)戎,十級政戾庶長,十一級軍衛(wèi)
好景不長,后面又因為缺錢,又開始賣這個爵位了。
曹魏時期
曹操廢除了漢朝的二十等爵和武功爵。改為9種: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xiāng)侯、關內(nèi)侯。
王爵至男爵之間的爵位,有國號和封地,縣侯以下無封地而有租稅。
兩晉
兩晉的爵位較之曹魏時期顯得復雜了一些,有王、公、侯、伯、子、男、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郡侯、開國縣侯、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鄉(xiāng)侯、亭侯、關內(nèi)侯、關外侯共十八級。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王爵只封皇子,公、侯、伯、子、男則只封宗室,剩下的則是封給功臣。
隋朝
隋朝第一任皇帝,隋文帝設置了九等爵位: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
到了隋煬帝時期,僅留王、公、侯三等爵位,其余均廢止。
唐朝
唐朝時,爵位分親王、嗣王(承襲親王的為嗣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
唐朝的爵位特點:
1)除了太子之外,其他的兄弟可以封為親王,再往下的親王長子降為郡王。
2)國公以下的爵位,都會加上開國2字。
元朝
大家都知道,元朝是蒙古建立的,這一時期的爵位,王爵只能皇族和貴族繼承,宗室封親王、遠支宗親與貴族封國王。除此之外的爵位分封較為沒有章法可尋。
明朝
明朝實行分封藩王,各朱姓后人都有各自的地盤,這個時期爵位主要分2種,一種是朱姓皇室,一種是臣子的。
皇室的主要分為:親王、郡王、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zhèn)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而且,這些爵位是可以世襲的,老朱也是怕本家人沒有飯吃嗎......
臣子主要分3類,分別是:公、侯、伯。子和男爵被廢除了。
每一個類別還分4等,分別是:一等開國輔運推誠、二等奉天靖難推誠、三等奉天翊運推誠、四等奉天翊衛(wèi)推誠。
清朝
清朝也是分為皇室和臣子2種爵位。
皇室主要分為12等級: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zhèn)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前4個基本上是皇子的爵位,是比較高級的。例如:雍正皇帝(四阿哥)在登基之前被封為雍親王,八阿哥在四阿哥即位成為雍正皇帝后,被封為廉親王。
外臣的主要分為9種: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輕車都尉、騎都尉、云騎尉、恩騎尉。最低的這個恩騎尉,大概是正7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