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4 13:16:37)
轉(zhuǎn)載▼標簽:
河南洛陽250名學生集體為長輩洗腳雜談分類:
評論天下250名學生集體為長輩洗腳讓人淚崩
作者:吳永麟
2012年6月3日,在河南省洛陽建中實驗學校操場上,250名學生為家長行跪拜禮、為家長洗腳。這是該校舉辦的“孝心獻父母”系列活動之一,孩子跪下、小手觸摸家長的腳的一瞬間,很多家長和老師落淚了。(《
國際在線》06-04)
據(jù)報載,溫情的《母親》的音樂聲響起,250多名中小學生端著水盆,走向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脫鞋、脫襪、洗腳…… 為弘揚孝愛文化,該校舉辦了“孝心獻父母”系列活動,旨在讓親情在腳趾和手指接觸的那一瞬間盡情流淌,化解親子矛盾,讓學生懂得孝敬父母。
250名學生為家長行跪拜禮、為家長洗腳。這樣溫情的場面,讓人感動得落淚。筆者為這樣的教育活動而叫好,認為這樣的感恩教育是對社會、對家庭、對孩子都是裨益無窮的。筆者認為這樣的教育活動的主要作用有這些方面:
一、以集體效應,產(chǎn)生感恩共鳴。250名學生為家長行跪拜禮、為家長洗腳,這樣的場面震撼人心,會對孩子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這是通過集體效應進行感恩教育,孩子的主觀意識還沒有形成,依賴外界觀念來影響自己。當250名學生為家長行跪拜禮、為家長洗腳時,形成外界的一種強大影響,即外界人人孝敬父母,人人尊敬父母,自己也會孝敬、尊敬父母,以孝為榮,集體觀是形成孩子價值觀的基礎(chǔ),會在孩子的心里種下“孝心”的種子,對于形成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都會有重要的作用。
二、愛的互動,是培養(yǎng)愛心、感恩之心的法寶。父母一直是保護、養(yǎng)育孩子的角色,等到父母老了,父母還是保護著孩子,為孩子盡所能。父母保護孩子,孩子與父母分離,這是一條社會規(guī)律。但是,孩子習慣了父母的保護,往往遺忘如何保護、關(guān)愛父母,許多父母晚景凄涼。愛是需要互動的,需要互愛的,互動的愛能體驗到許多情感的溫暖,能分享幸福之樂,體驗到親情之美好。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如何關(guān)愛父母、關(guān)愛他人,進行愛的互動。一味地向孩子付出愛,而沒有與孩子進行愛的互動,孩子只是索取,沒有付出,如果形成習慣,孩子可能會形成“索取者”,不懂關(guān)愛父母。沒有互動的愛,只會加劇父母與孩子間的隔閡,形成孩子自私的性格,家庭因此會失去天倫之樂、共融之樂、感恩之樂…… 失去愛的互動,可能是引發(fā)家庭情感冷漠、對立,甚至是發(fā)生情感災難的根源之一。
當前,一些不會報恩的“白眼狼”不贍養(yǎng)父母,嫌棄父母的親聞頻頗出現(xiàn),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家庭缺失愛的互動。教育孩子感恩,學會如何去關(guān)愛他人,是一種愛的教育智慧。這種智慧是為明天創(chuàng)造天倫美、為明天創(chuàng)造家庭幸福的理由之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